山东特色温商的创业心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8 15:47

  山东泰安温州商会会长陈琳:“销售额从几万元到1亿元,靠的是脚踏实地”

  “我是农民的孩子,在我出门闯荡的那天,父母交代我一定要脚踏实地。”43岁的陈琳谈到创业经历时说。

  上世纪80年代,陈琳的亲戚在泵阀之乡永嘉创办了永一阀门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陈琳15岁,跟着2个亲戚来到山东泰安,成立永一阀门泰安分公司,产品销往电厂、化工厂、炼油厂等。

  刚开始,3个人每天坐在市场里等客人上门,一年下来,销售额只有几万元。于是,陈琳主动承担起外场销售的重担:跑工厂。因为泰安是旅游城市,工厂都在县(市、区),公交车来回得6小时,为省下住招待所的费用,陈琳每天早上5点出门。

  “慢慢地,业务量就被我跑出来了,那一年,我们的销售额做到了二十多万元,之后,陆续有了上百万、上千万的销售额,直到现在的1亿元。”陈琳说。

  “许多温商会用第一桶金做其他投资,您的第一桶金是什么时候赚到的?”面对这个提问,陈琳给出了让人意外的回答。他称,自己没有第一桶金,他的每一个单子,都是靠一家一家工厂跑过来的。“一步一个台阶,这样的台阶才最结实。”

  10年前,陈琳的很多朋友邀请他一起做民间借贷,陈琳果断拒绝。“赚钱来得快,不如来得稳。”他说,隔行如隔山,还是守好主业最实在。

  采访者感言:在这个快速发展但有些浮躁的社会里,有自己的坚守和笃定,这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也是温商的闪光之处——值得欣慰的是,第一代温州企业家这样做了,我们的新生代企业也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山东济宁温州商会会长陈庆龙:“只要人品好,不怕没人帮”

  1987年,19岁的乐清小伙陈庆龙只身一人来到山东。

  “那时我以2.5分之差没考上大学,父亲希望我高复一年后继续考,可我觉得作为家里长子,我有义务出来赚钱,减轻父母负担。”陈庆龙回忆说,他怀揣着全家人凑起来的1000元“巨款”来到山东。住下后,没有一点销售经验的陈庆龙,当起了老家电器小厂的推销员。他租来一辆自行车,每天骑行60公里,到处推销“照片”上的电器配件。然而骑了个把月,一个产品都没卖出去,一些单位甚至连门都不给进。后来,他无意中得知某矿务局机电科办事员的家庭地址,便到他家门口等候,然而这名办事员还是把他推出了门外。最后,在等到第4趟后,办事员心软了:“你先把货送过来给我们试试,好的话再付款。”

  就这样,陈庆龙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订单,826元的金额,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从那以后的几笔业务,依然是先给货再付款,七八个月后,办事员突然对陈庆龙说:“你这个小兄弟人品好,以后我认定你了。”

  自此,陈庆龙深深体会到“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山东人只要认定你人品好,就会真心把你当作朋友,也很乐意帮你的忙。”

  跑了多年业务后,陈庆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山东华宁电子有限公司,主营煤矿自动化通讯。现在,公司年销售额已达2亿元。诚信敬业路,陈庆龙将一直走下去。

  采访者感言:做事就是做人,做好人就能成好事,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陈庆龙做到了,很多在外的温商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