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十二章(董颖夫)
2024-07-30 23:33
发布于:山西省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十一章下(董颖夫)
平
民
记
忆
第 十 二 章
参 政 议 政
参政议政
独善其身我未能,兼济天下心尚雄。
建言献策出良谋,参政议政建丰功。
革除时弊端世态,倡导廉洁正党风。
不愧胸怀天下人,益国利民一往情。
大哲人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了理想而奋斗。爱因斯坦也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理想最终能否实现,于追求者而言,其过程是艰辛而美好的。
一、当了五届政协委员
近年来,有一句时髦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早年我虽然有过当“公家人”,甚或有过“当干部”的理想和追求,但命运捉弄人,造化也耽误人,受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影响,我青年时期的理想,算是美好的梦想,终究未能实现,我为其所做的努力,可以说付诸东流了。
但此时此刻,我并不是怨天尤人,我也无意于自吹自擂。回首我一路的足迹,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实现了自己或大或小的抱负。
我办起马王福利造纸厂后,被长安区工商联吸收为常委,增补为长安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政协常委。
二、一个基层委员的
参政情怀
在任长安区政协委员的二十年间,我积极建言献策、参政协议,提交的提案和调研报告共有110多件,其中80%以上被采纳、实施,不少提案获评优秀提案,在长安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心里明白,我做的事情并不大,其中有些事情却意义重大。我也明白,有了政协委员这个身份的加持,才使得我大显身手,做出了许多“大”事情。这些事情自身显现出的“重大意义”,聚焦了政府、文化、经济等部门的视线,并引发其关注、参与和支持,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久远的影响,推进了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民生的改善和保障、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我因而受到多方的肯定和赞扬。具体的事情,在此不做赘述,当时报刊上的几篇报道文章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2016年10月15日的《各界导报》头版报道:
一个基层委员的参政情怀
——记长安区政协委员董颖夫
记者 赖甫跃 李彦伶
一个身在最基层的委员,却能不负使命,对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加小企业经营者,却能将一件件事关长安区发展大计的提案摆在决策者的案头,并促其落到实处,产生很好的效益;一个对自己吝啬,却能处处替别人着想的人,在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扩街修路、教育办学等事项上,样样走在前面,慷慨解囊;一个经历坎坷、饱受磨难的人,却不向厄运低头,笑对人生,坚强而努力。他,就是长安区政协委员董颖夫。
连任4届政协委员的人屈指可数。董颖夫连续4届当选为长安区政协委员,近20年来提交提案和建议逾百件(条),在“多产”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提案的“优产”,80%的提案被采纳落实,不少提案在长安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连年成为优秀提案的获得者。在长安文化界、经济界的圈子里,人们称他为“长安的诸葛亮”“长安的智多星”等等,佳冠多多,美誉连连。
01
为长安区树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董颖夫委员提案建议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有长安发展战略方面的精妙之策,也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乡建设方面的独到之言,还有民生、教育、交通等方面的细微之论,大到战略方针,小到一条路、一座桥、一处橱窗,无不充满他的热情、智慧和责任。而最具有影响、耗费他巨大心血和精力的,要数“柳青文化”品牌建设这件事了。
董委员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发展,文化是最终制高点。著名作家柳青在长安生活了14年,写出了文学巨著《创业史》,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柳青1978年逝世后部分骨灰安放在长安皇甫神禾原畔,永远和长安人民在一起,这是柳青留给长安人民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
但到了柳青去世18年后的1996年,时过境迁,坟头荒芜,令人痛心。董委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办厂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当即决定出资2万多元征得2亩多地修建柳青墓园,在时任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和时任长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姚远、成德奇、县政府办及皇甫地区干部群众的支持下,为柳青墓园砌了围墙,这才使柳青墓保留了下来。当时,他还计划修建柳青纪念馆,塑柳青像等活动,但因故难以进行,这一拖就是10年。
“人想干一件事,没干成,总是耿耿于怀,我当了区政协委员后,每逢有机会,我总要为此事建言献策,狠说几句。”董颖夫告诉记者,自己的执着源于对柳青的敬仰和对文学的热爱。
生于长安的董颖夫从小酷爱文学,上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梁生宝买稻种》一课,使他从此与柳青和《创业史》结缘。《创业史》给董颖夫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蛤蟆滩上那些让他觉得亲切、感人的庄稼人的故事,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创业史》中描述的人物和故事令他如痴如醉,他为这部书深深地倾倒,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每读一遍就有新的体会。再读,体会更深,他对柳青愈加敬仰。后来,自己学着写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竟然有50余万字的作品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省、市、县多次奖励,获得了省文化厅授予的群众文化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董颖夫认为,随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有所提升,再不是10年前了,他想以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活动为契机,进行柳青文化品牌建设,共设计了9项系列活动:召开纪念大会;建设柳青广场;树立柳青雕像;设立省级规格的“柳青文学奖”;重修柳青墓园、在《西安晚报》上开设纪念征文活动、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建立文学创作基地;建立柳青纪念馆。
他将自己的想法向陈忠实、雷涛、邢小利、王旭东等好友全盘托出,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好友很支持他,他连夜拿出策划活动方案,第二天面递现任长安区政协主席成德奇,长安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王作兆等人,并恳切表示:“我把柳青这件事作为我后半辈子的一件大事来搞,请你们支持。”董颖夫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他们,他们表示:“现在搞这件事情的条件已经具备,你是政协委员,以提案的方式提出,我们共同搞。”在当年的长安区人大、政协两会上,他将举行纪念柳青90周年系列活动的提案向委员们作了通报,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70余名委员当场签名,签名人数之多,热情之高,在长安区政协史上实属空前。他又将内容相同的提案交给区人大代表付合理等人,又得到了30余名人大代表的联名建议,“两会”互动,百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在区两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得人心者提案成”。
区“两会”刚一结束,他就出资2万元,策划组织召开了“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策划会”,区四大班子领导到会给予有力支持。时任长安区委书记钱引安听完汇报后明确表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们一定要搞好。”春节过后,纪念柳青90周年各项活动加紧推进。长安区委在常委会上决定:举办纪念柳青90周年系列活动,并同意设立柳青文学奖。当年3月初,征文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西安顿时间掀起了一股“柳青热”。为了确保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董颖夫先交给长安区文联1万元文学奖捐款,作为活动经费,同时他向区上表示,他先捐10万元,如果筹集不到100万元,他愿意包底。
当年,首届柳青文学奖入围作品新闻发布会在长安区常宁宫如期举行。同年6月,区委决定纪念活动为两天。召开千人纪念大会,宣布柳青文学奖基金会成立,表彰柳青文学奖捐资人员,向首届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颁奖,为柳青广场举行奠基仪式。
自柳青文学奖捐款启动以来,董颖夫首先带头捐款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共收到捐赠117万元。柳青文学奖按照集资管理办法,资金不封顶,仍将继续,利息做奖金,逐步向全市、全省和全国开展,形成大的品牌。
如今在长安,柳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每每回想起这一切,董颖夫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感慨:一个人民作家以他大写的人生创造了文学的辉煌,而他诞辰90周年的纪念活动既是大家对大师的景仰、追忆和感怀,也是人文精神在长安大地的充分彰显。柳青文学奖是大家设立的,是代表长安人民设立的,柳青雕像和广场是人民感情的表达,柳青生前深爱着长安人民,长安人民用这些方式纪念他,深深地怀念着这位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人民作家。
如今,董颖夫经常有事没事总要到柳青广场去转一转,坐一坐。望着松柏苍郁鲜花绵簇的宽阔的广场和坐落在广场南侧3米高的柳青雕像,一代作家的风貌总能让董颖夫感到踏实而坚定,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种满足感过后,他又觉得还有许多事没有做,有的还没有做好,自己常为此不安和焦虑。
他自加压力,力求将柳青文化品牌朝着细微、精到、深厚、博大的方向去做。2010年政协会上,他又提出了建立柳青墓园长效管理机制的提案。从2008年至今,又主编柳青文学研究会综合性季刊《秦岭》,已出刊10期,为研究柳青和刊发文学作品开辟了阵地。此刊在全省评价甚高。
今年4月以来,陕西省省级文学大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评选活动已经开展。参评作品100余部,许多名家积极参评,盛况空前。柳青文学奖已成为陕西作家追崇的文学奖项,在全国知名度颇高,对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评论家、作家何西来、阎纲、张契、白描等给予高度评价。
为建设柳青文化品牌,他从1996年做起,至今已努力了14个年头,他付出了许多,也丢掉了许多。从2005年至今,整整6年,他没做一项工程,尽忙活了柳青这件事。
陈忠实在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说:“董颖夫和长安人民对柳青的这种感情,令我感动。”
贾平凹在2008年清明祭扫柳青墓时激情地说:“陕西知名的作家都来了,我们在柳青墓前唱响陕西文学的集结号。”
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深有感触地表示:“董颖夫为陕西文学界办了一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
02
唤醒一条沉睡的河流
长安区政协主席成德奇同志告诉记者,董颖夫委员另一个有影响的提案是《关于提出沣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案。
沣河属渭河水系,是长安区境内最大的河流,主水系源于秦岭北侧长安沣峪鸡窝子以南,流经长安20多个街办、乡镇,于长安王寺街办北入咸阳市秦都区渭河,全长70.5千米,其中在长安区境内61.8千米,沣河水系上游的支流有源自秦岭北麓的高冠河、太平河、潏河、小峪河、大峪河、滈河、金沙河等河流,沣河水系在长安区境内流域面积1460平方千米。董委员调查的资料是:全区水资源总量61682万立方米,1990年人均占有水量736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董委员生于沣水之滨的长安区马王镇,青年时期参加过大峪水库、石砭峪水库和沣河自动闸工程建设,近年来曾跟随过市、县水利方面的专家多次实地考查,对沣河充满着感情,常常关注着沣河水系的综合治理。董委员在提案中写到:沣河是长安人民的母亲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起码基础,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资源,水也是一个地方灵气的画龙之“睛”。地不在大,有水则灵,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沣、滈、潏、流经长安,青山绿水是长安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长安吸引客商的最大磁石,在久旱缺雨的大西北,难得地处秦岭北麓的长安有这么一片“江南”。在提案中,董委员尖锐地指出了沣河生态被破坏的现状:“加快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周边生态的严重破坏,城市建设在沣河和上游支流河床及河床两侧大量开采沙石,使河床下降了3-8米。有的地方更深,河面变窄,河床的下落迫使河水下降,也使流域周边的地下水急骤下降,过去沣河两岸的机井只打6-10米,低洼的地方挖一个坑就是水,现在机井要打到60-100米,形成深井深度竞赛。去沣河水系上游各支流流域遍种稻子,现在因缺水而改种小麦、玉米了,昔日的“小江南”只留在美好的记忆中。现在长安地表已无湖,无湿地,地下水层日益陡降”。董委员在提案中疾声呼吁“重视长安沣河水系‘水’的建设(即生态建设)是沣河流域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刻不容缓!”“有大水才能显出自然魅力,有大水才能吸引大商,有大水才能数十倍地提升沿河两岸的土地利用价值”。他在提案中举例说:“西安浐灞生态园的建成,曲江池湖面的再现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有水资源就要利用,就要做足水文章”。
董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了沣河水、林、路、堤综合治理的建议,他说:“建设西部强省西安率先发展的提出和西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为沣河流域的重新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长安将成为西安主城区的一部分,沣河和沣河水系的各支流将成为西安城区的城内河,在这一规划私下的指导下,沣河要建成绿色长廊成为景观河,旅游带,两岸将成为最具人居的长安经济发展的聚集区。”“长安要充分利用沣河水资源和地域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大水大绿,交通等硬件建设步伐,引进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沣河流域的发展首屈一指是大水工程的建设。为此,他在提案中写到:“首先逐级拦水,蓄水成泊。秦岭主峰以北山峭坡徒,长安的河是季节河、情感河,降雨河水顿涨,水势汹涌;雨过河床见底,水落石出。因此,把水留下来,把水存起来是首务。留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以河床为库体,在河床修一批简易的滚水坝、橡胶坝,上千米,几百米一级,级级挽留,层层不舍,一条河十几个门槛,水也可以从容地流,水就能够蓄一部分,这样一则可以补充地下水,形成庞大的地下水库。二则蓄成大小水面,造出风景线,形成小气候。其次,沿河建湖,依河修库,形成大的水面,可以在水势较缓的地方凿土成池,堆土为堰,造出一系列人工湖泊。另外,开挖渔、荷塘,即兴养鱼种藕之利,又可见荷水泛波之景,水环河绕,银线串明珠,自成天趣,借水之势做长安山水文章,必显魅力。
早在新长安战略实施纲要(草案)和长安十一五规划(草案)进行讨论的时候,在长安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座谈会上,董委员就提出了沣河综合治理的建议,在沣河上修几座橡胶坝的建议被写进了《实施纲要》。2007年在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董颖夫委员提出了《关于沣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案》,区委办公室(2007)2号函作了答复。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他向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又提出了这一提案。2008年3月18日他把提案再次补充写成了5000余字的《沣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题纲》,提交给区政协和有关承办单位。区政协专门为此组织了沣河综合治理的视察活动,从沣河的源头,经三河口、梁家滩、马王、高桥、严家渠等处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召开了研讨会。接着,区政府还专门为此召开了“水与旅游”专题座谈会。时任区长汪文展和未外出的副区长全部参加。听完董委员的建议后,汪文展当会表示:“董委员所提的建议很有远见,很重大,也切实可行。区上在2010年着手沣河和大水工程建设。”会后,汪区长在春节前专门招待了董委员,感谢他对长安发展的建言献策。2009年,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专程视察沣河治理并召开市政府会议,确定了沣河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计划投资60亿元,初步设计在太平口、梁家滩、马王、严家渠等处设橡胶坝,蓄水成湖,进行沣河堤、水、林、路的综合治理。今年元月20日,长安区委书记吕健又专程再一次考察沣河,指出:“沣河是长安人民的珍贵资源,沣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对长安西部生态、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区有关部门要牢牢把握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思想上、认识上坚决和市、区决策同步”。今年9月,长安区投资5000万元,举行了沣河治理第一阶段的开工仪式。2009年12月,西安沣渭新区宣告成立,沣河下游已列入沣渭新区主城区规划和建设之中。
董委员为沣河治理的建言献策终有结果。长安区政协,长安区发改委和各有关部门的朋友们,沿河两岸群众奔走相告,迎接造福长安人民的这一重大工程的全面启动。
03
当区域发展的智力推手
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长安,许多企业因资金短缺举步艰难。为了尽快促进长安区经济的复苏,在长安区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董委员提交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长安区应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保增长,促发展》的提案。在提案中,他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危机对长安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他建议:由区政府办,区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方面进行调研,并梳理中央、省、市、出台的应对政策,结合长安的实际,逐项落实,并出台长安区的政策,扶持企业,刺激市场,保增长,促发展。长安区政府迅速组成专门班子,调研、梳理起草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文件,并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为文件把关,制定出台了7份文件。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钱虎威在区政协召开的经济界,工商联界委员参加的7个文件通报会上通报了吸取委员建议和起草7个文件的过程。
记者在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64号提案办理情况给董委员的复函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目前我区已出台了对就业人员培训费由区财政给予补贴,企业吸纳就业和劳动者创业享受税费补贴并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给予补贴等7项应对金融危机,振兴长安经济的优惠性文件。……感谢董委员对长安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通报会上,钱副区长粗略算了一下,这个文件的出台,长安财政至少少收7000多万元,实践证明,这7份文件是十分有效的,刺激了长安经济的发展,加快了长安经济复苏。年底,长安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亿多,实现了双赢。长安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了7个文件对长安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激励作用。
《长安开发》报社副社长张海建说,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中,董委员与工商联兰喜吉会长一起,策划了4场银企座谈会,为企业牵线搭桥,共融资约1.8亿元,有效地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突破了瓶颈制约。
原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统战部副部长杜尊武同志这样回忆:董颖夫和我是这样认为的,2004年长安区工商联换届,一批长安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被选为长安区工商联的常委和副会长,虽然早闻他们大名,但各人的创业经历未必为社会知晓,这样不利于“内联”。如何把新一届的工商联工作做好,把长安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并影响更多的人当“弄潮儿”,启迪心智,创造业绩,就要相互知情,相互信任,再到优势组合,让企业全方位深层展示,扩大影响,招商引资,发展壮大。董颖夫建议编辑记述企业家成长经历和事迹的专辑。
董委员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专辑》的后记中这样写道:“企业家董颖夫同志,是他首先提出和倡导了这件事,从2006年10月到现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几乎忘记了自家企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身到策划、组织、座谈、采编、拍照等项工作,大小会召集过十多次,他的车成了这次活动的专用车,他企业的随行班子,也围着这次活动颠前跑后,急速运转。尤为可贵的是,这次活动的1.6万元费用,全部由董颖夫一人出资……”时任长安区委书记钱引安为专辑写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序言,予以热情鼓励和支持。《专辑》在当时的区“两会”上散发,引起了轰动效应,对长安的民营企业家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促进和“内联”作用,也使新一届区委、政府班子对长安的民营企业家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时过两年后的2007年,他向区政协提议编写《创业者风采——长安民营经济巡礼》一书,采编更多的创业者入书,区政协采纳了他的建议。他担任主编,组织了全区多名作者撰写,于2007年10月出书,全书30余万字,西安市工商联把此书向全市工商界人士发送,引起了强烈反响。2009年市工商联照此办法编辑全市范围的民营经济人士专著《百舸争流》《创业者风采》中的大部分文章被收录。长安的民营企业家的事迹得到又一次的彰显。董委员的拳拳之心,深深地感染着长安的企业家们。
秦岭北麓72个峪口,长安有24个,且地域开发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峪口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自然景观独具魅力,发展构建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经济,是关中城市特别是西安城市化建设向南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实际调研与深思熟虑,董颖夫在《打造“峪口型”经济,建设秦岭生态旅游群》的提案中建议:区上成立专门的机构,对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构建和规划;保护生态,严禁破坏,加大植被恢复力度;按规划修通通峪道路,按照水、林、路、灯,景观综合治理原则,统筹各方面发展;设管理执法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完善服务体系,突出人文文化内涵,宣传“大秦岭”,增添极具吸引力的项目、景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秦岭北麓。这份提案一经提交,立即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认为这份建议是董委员建言献策提案中很有研究,很有深度,很有水平的一份提案。
一个好的提案得到采纳,受益的是广大老百姓,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董颖夫十分关注企业的文化建设。2006年,组织了由长安区工商联、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陕西省西安事变研究会暨十七路军军史研究会共同发起的社会各界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暨公祭杨虎城将军仪式,300多人参加,30多家媒体跟踪报导,使广大群众和企业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影响十分巨大。
2007年他积极策划组织了长安房地产建筑业商会的筹建,有20多家房地产企业,13家建筑企业和建材企业及200多位项目经理加入这一行业商会,他被选为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商会的成立,使长安形成了房地产—建筑—建材生产链,同时有力地加强了行业自律,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04
急民之所盼,言民之所虑
“老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不仅是企业家,更是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多年来,通过包括提案在内的多种形式,关注着长安的民生,关注着长安的发展,为此建言献策。”长安区政协主席成德奇肯定地说。
长安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2005年元月)董委员提出了《关于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垃圾收集处理场》的提案,
当记者问他是如何撰写这一提案时,董委员答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仔细观察了农村的变化,我以为,农村盖房由过去的土木结构转变为现在的砖、楼板混凝土结构是农村建房史上的一场革命,这种趋势不可能改变。但也伴随着随之而来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过去的土坯房翻建时土坯被还原到田地里化作有机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现在的建筑垃圾不能倾倒到地里,于是就倒在村四周的道路两旁,河道沟坎;生活垃圾,过去烧火做饭烧炕取暖大都以烧柴草禾杆树枝为主,草木灰也是肥料,但现在生活垃圾主要是煤炭、蜂窝煤燃烧后所产生的炉渣,加之塑料制品、废电池、化纤制品等,随地乱扔,许多东西无人回收,导致不降解物大量增多,垃圾围城、围村、围路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破坏农村农田的土壤结构,群众对此意见强烈,呼声很高。董委员建议:按照持续保洁,管理高效的要求,加快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力度,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的额度和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运转、保洁和无害化处理,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区委、区政府广纳民意,将此作为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2010年,在全省第一个率先出台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文件,每年财政就此支出约近千万元,长安农村垃圾处理从此步入规范化管理机制。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长安西部原108国道上的沣河大桥,明、清两代已建有石桥,1964年重建有T型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后因沣河大量挖沙导致河床下砌了3-8米,桥礅悬空,沣河桥已成危桥。董委员十多年前曾在桥头办过造纸厂,长期观察目睹了这一险情,常为此而担心。2005年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董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固沣河大桥和筹建沣河新桥的提案”,但这个时候有了变化,因108国道改道老路已下放为乡镇管理的乡道,沣河桥重建费用由乡镇筹资,乡镇无资金而搁置,董委员四处奔走,建议区政府将区辖公路鱼斗路(西安鱼化寨—长安斗门镇)改道延伸为鱼石路(鱼化寨—马王镇石桥村,途经沣河大桥),这样一则避免了鱼斗路至马王两次穿越西余铁路,车辆经过斗门街道形成拥堵之弊,二则改弯取直缩短了公路里程节省了费用,用节约的费用修桥一举多得。区领导多次视察沣河大桥,区交通局采纳了董委员和众多委员、人大代表的建议,把沣河大桥建设纳入鱼石路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中,2009年建成通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速,大量农民工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创业,农村出现了“六〇六一三八”留守部队,“六〇”指60岁以上老人,“六一”指儿童,“三八”指妇女,董委员把此现象的出现称之为“农村的空巢现象”。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8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并逐年以1000万的增幅增加。到本纪世中叶,将从现在的9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发展到3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目前,我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其它省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抢先‘撞线’,未富先老这就意味着社会结构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福利配套设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准备不充分,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董颖夫说。
董颖夫介绍,由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推进和现代家庭观念的逐渐淡簿,加上独生子女核心家庭架构的逐渐成熟,我国“空巢”老人也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国城乡老人“空巢”的比例分别为49.7%和38.2%,而这些“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的高龄“空巢”老人中,50%以上常年患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30%左右的“空巢”老人则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患有抑郁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外出务工年限在一年以内的占6成以上,父母不在身边与欠缺沟通,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指数很低,他们感到心里孤单,不少儿童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冷漠、孤僻,幸福感降低也容易引发留守儿童的不法行为。一份来自广东三大监狱的调查显示:八成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幼年时留守农村无人看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率是正常儿童的三倍。
因此,董颖夫提出的作为长安区第十二届四次会议111号提案的《关于关注破解农村“空巢”现象的建议》的提案,引起区上领导的高度关注,已纳入新农村建设要着力解决的民生工程之中。
2004年元月,董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的提案》,区政府已采纳,2007年,区上成立了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2008年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各街办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提案》和《关于加快文化馆建设的提案》以及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长安文化设施和“三馆”建设的提案》均被区政府采纳,长安多数乡镇文化站已建设了馆舍,征地200亩的“三馆”建设已列入区政府2010年的十大工程之中,关于重视教育不公现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让改革成果惠及社会所有民众,达到公民受教育公平合理的提案——《关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已引起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加大了农村基层教育投资。《关于抓好小城镇建设配套工程》的建议,引起了区城建局的充分重视,出台了《长安区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全区一半以上的小城镇建设全面开工。
2007年年底,新一届区政府领导班子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董委员准备充分,第一个发言,提出了12条修改意见,这12条意见全被采纳,一时传为佳话。
2008年12月,区委、区政府召开“问计于民,科学发展座谈会”,董委员在会上提出了8条建议,这8条建议全被采纳,其内容刊登在《长安开发》“科学发展问计于民”专版的头条。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05
董委员的情怀
董颖夫委员成了长安区的公众人物,是长安区的“智囊”,是长安的“诸葛亮”,甚至有人说“老董是长安的第一策划人”,等等,美誉不断,呼声甚高。
董委员的建言献策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社会效果呢?
“董委员的提案,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紧扣长安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作主题,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力地促进了我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长安区政协办公室主任李瑛如是说。
“老董即是文化人又是企业家,具备了文化人的敏锐和企业家的胆识,其宽阔的政治和经济视野决定了他站得高,看得远,关注的领域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他一是尽责,二是关注,三是执著。”长安区工商联调研员杜尊武说。
长安区提案委主任李府战说:“董委员撰写提案注重调查研究,吸取民意,认真思考论证,所以,提案很具有说服力。他的选题比较准确,选择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所重视的,反映强烈的,上级没注意到的问题,这样的提案,可行性、可操作性很强,容易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董颖夫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提的提案,建议很有质量,很有价值。”
《长安开发》副社长、政协委员张海建说:“老董不仅是参政者、议政者、参与者,更重要的还是组织者、实施者,许多提案,老董都参与有关部门采纳和解决实施的全过程,出主意,想办法,甚至自己出钱,出物,出人直接参与进来,进行协调和策划,他的精神很感人!”
“咬住提案不放松是董委员的最大特点。”长安区政府办督察科科长程亚芬认为:“只要是董委员认准的事,认准的提案他一定要将其落到实处,有的提案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董委员会反复地提,直到得到满意的答复,并且对于所提出的提案,不管领导是否喜欢听,只要有利于长安区经济发展,他都不放松,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
“董委员敢说真话,充满激情,这是我对董委员最直观的感觉。”区政协办副主任闫小安深有感触地说。
区政协副主席杨育民说:“老董有很强的上进心、荣誉感,没有那种世俗味儿,有很强的责任心,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个人阅历丰富,联系广泛,能力强,站得高,视野宽。”“老董这么多年提了这么多高质量,有价值的提案,主要是老董的综合素质高。”
区政协主席成德奇同志在座谈会上说:“老董是一个不十分富有的企业家,但对公益事业,特别是对自己挚爱的事业很大气,他为长安的文学事业,为柳青这个事情,为慈善事业花了不少钱。1992年他提议成立长安作家协会,到现在十几年了,所有的费用由他一个人承担,给柳青文学奖捐了10万元,促成了100多万元柳青文学奖的设立,今年他组织倡导筹集了十几万元善款资助长安籍考上一本的60名特困大学生上学。最近,又继续筹集,准备把‘关爱资金’发展到100多万,长期搞下去。村里修路建校、灾区捐款他都义不容辞,慷慨解囊。但是老董对自己却十分的小气,他一脸的沧桑,一身很朴素的衣服又背着旧包包,吃饭时,坐在地摊或小饭馆随便吃一碗面。他的事迹很感人,我对他很敬重。”
在我们采访结束以后,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陆程玖赶来对我们说:“老董这个人太好了,我给你们说几件事情:2006年长安实行合作医疗,参加合疗的群众要交一部分钱,没有人督促老董,他主动地急忙回家,给自己的家乡马王村北村的群众代交了全部医疗金。2009年10月,他母亲去世时,村里人自动地组织起来,排着长长的队伍,冒雨为董颖夫送来“独树一帜”的巨匾。2005年年底医院已查出了他身上长了个比拳头还大的肿瘤,医生劝他快做手术,因为要开展纪念柳青系列活动,他坚持把活动搞完,直拖到2006年10月份才做。我们都知道老董为公益事业慷慨捐款,以为他是什么大富商,其实不然,老董住得很简陋,我到过他住的明德门小区,一家4口人住在仅60多平米的房子里,用的家具卖破烂都值不了多钱。老董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提的提案从来没有为自己什么事,他胸中装着长安人民!”
“他胸中装着长安人民!”多么滚烫的话语啊,此时此刻,我们明白了董委员的一切!
三、让“委员”二字熠熠生辉
2013年11月8日的《各界导报》报道如下:
(记者:滑战林 维博)导读:董颖夫,连任五届的政协委员,长安区政协十三届常委,长安区工商联副会长,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柳青文学奖首倡人、捐资人和总策划人。近日,长安区政协组织了20余人的关于委员蕫颖夫的专访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老委员,也有新委员,有他的同事,也有区政协领导,大家回忆、畅谈董委员的事迹,气氛十分活跃、感人。座谈的同志普遍反映,在长安,有一个“董颖夫现象”——一位最基层最普通的委员,却做出了让人们惊叹的事情。
让“委员”二字熠熠生辉
——董颖夫记事
01
呼唤一种崇高的精神
1996年,董颖夫出资2万元为柳青征得2亩墓园,修了墓墙,使柳青墓得以保护至今。
2006年,他联络百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区“两会”上提出提案和建议,举办“纪念著名作家柳青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修建了20亩地大的柳青广场,树了柳青雕像。他首先捐资10万元,筹集到100多万元设立了“柳青文学奖”。柳奖由省作协主办,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承办,3年1届,已举办了3届,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发起组织了柳青文学研究会,出刊会刊《秦岭》25期。建立柳青文学网站。多年来,他组织一次次的柳青文化系列活动,影响广泛,为长安打造了一个响亮的柳青文化品牌。
如今,他又在为筹办将要到来的柳青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而忙碌。他在争取有关方面为柳青纪念馆布展,重修柳青墓园,创作《柳青》戏剧,编辑出刊柳青文史资料专集……
董委员十分热爱长安这片故土,在他心中长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长安人自古崇敬英雄、仰慕贤达,生前追随,死后缅怀。长安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厚土载德,苍天昭烈,长安聚集了大量的先贤英灵。
杨虎城陵园坐落在长安少陵原畔。
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领导人,陕西靖国总指挥井勿幕葬于长安韦曲清凉山。
辛亥革命著名将领、屡立战功的张云山魂归故里,长眠于长安太乙。
报界宗师,原《大公报》总编张季鸾葬于长安杜曲竹园村。
辛亥革命先烈、著名慈善将军朱子桥逝后安葬于杜曲,与张季鸾墓隔路相守……
董委员踏遍长安的青山绿水,有幸走近他们。在他心中,“长安有幸埋忠骨”是长安人的自豪和骄傲,有英灵相佑长安,长安的将来必将更美好,人民更幸福,俊才更辈出。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经过“动乱”年代,60多年过去了,岁月沧桑,长眠于长安的这些英灵,大多数被后来的人遗忘,不少墓地在文革中被毁。在编写《长安百村》的过程中,他一遍遍重温这些“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到他们的墓地凭吊,一声声地顿足仰天长叹“魂啊,归来兮”。他憋着劲儿,准备一件件做起,他要瞅准机会“运筹”。
2011年初,他在网上看到全国政协主席会议通过“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消息,时机到了,他认为:陕西的辛亥革命运动在全国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接着10月25日,就发生了同盟会革命党人领导的新军与哥老会联手的震动全国的西安起义,并迅速波及省内40余县,陕西成为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拉开了北方各省起义的序幕。陕西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井勿幕、杨虎城、张云山等诸多英烈都安葬于长安。朱子桥、张季鸾去世后也长眠于长安,利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机会来纪念他们,为他们整修墓地,传播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实在是不应该错过的一个机会。
他首先向区政协提交了《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张季鸾、朱子桥、张云山、杨虎城等著名人物的提案》,并附上了5000余字的活动策划方案,获得了区政协的大力支持。接着,他邀请陕西辛亥革命后裔在他的办公室聚会,商讨纪念活动相关事宜。
与此同时,董委员历时一年精心编写《陕西辛亥革命与长安》一书,10万余字,文图并茂,有的史料图片十分珍贵,一部分是从英文版的图书中第一次获得。此书的出版,使人们重新关注认识陕西辛亥革命的经过和意义,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英烈的景仰之情,促进了活动的开展。长安区政协邀请辛亥革命后裔及各界人士召开了纪念会。解放后第一次在井勿幕陵前举行公祭,活动由时任区政协主席成德奇主持,区委副书记徐树安代表区委区政府做主祭人并讲话,董委员代表社会各界宣读祭文,井勿幕的侄孙井晓天代表辛亥革命后裔做了深情、感人肺腑的发言。
2011年9月4日,董委员策划组织了西安民间公祭报界宗师张季鸾逝世70周年活动。同年,董委员又策划组织了陕西社会各界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和纪念杨虎城将军殉国60周年活动,向区政协提交了《对杨虎城纪念馆重新进行布展》的提案。2011年,杨虎城纪念馆重新修建和布展。
朱子桥将军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慈善家,是辛亥革命先烈之一。在1928年至1930年陕西连续3年大旱,朱子桥动员各地“三元钱救一命”。他亲赴陕西视察,去东北募集钱币百万元,粮食16万担。1938年,日寇大举侵略,灾民大量流入陕西,朱亲自主持创办了著名的黄龙山垦区,安置灾民5万人。因积劳成疾,朱子桥逝于西安灾童院,安葬于长安,万人扶灵。2014年3月11日,是朱子桥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日。董委员被朱子桥的慈善壮举所感动,于今年3月向长安区慈善会递交了《关于举办慈善将军朱子桥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策划方案》,并着手修缮朱将军陵园。在资金未落实的情况下,他先垫资11万元,与修建方签定了施工合同。朱将军墓园现已开始修建。董委员认为: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子桥将军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我们要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朱将军是最应受到感恩的人之一。
座谈中,不少人在发问:董委员十几年如一日为柳青、为长眠在长安在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为慈善将军朱子桥、为张季鸾、为杨虎城将军和其旧部——十七路军将士在中条山英勇牺牲的陕西“冷娃”的英灵回归,做了那么多事情,慷慨解囊,他“图个啥”?董委员深情地回答:“为了呼唤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他在这些活动中找到了尊严和快乐。“他为尊严而活着”,和董委员有20年的交情的区政协常委谢鸣这样评价董委员。
02
打捞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长安村史
董颖夫在长安是一位文化人,他多年一直怀揣文学的梦想。上世纪70年代初,《西安日报·延风副刊》刊登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真实的故事》。随后,短篇小说《钢锭子和刃片子》《分家》《上任以后》《张老汉的心事》《秀秀》等佳作问世,尤其是《出墙花》里精明的生产队长,更是折射出他日后成为企业家的端倪。在那个年代,董颖夫50万字的作品中,已有多篇在省、市获奖。只是,他弟兄姐妹10人,生活艰难,父亲又不幸早逝,作为家中“顶门杠子”的他为了生存,为了自救,毅然忍痛离开了他酷爱的文学事业,下海办企业。经过20多年的商海拼搏,终于成功了。生活得到保证之后,董委员割舍不掉的仍然是他的文学梦,但这时他已经60岁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董委员看到,长安的不少村庄将消失。村史,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研究人类生存状况和演进的“活化石”,要进行抢救性采访、发掘、整理,使历史文明代代相传。这项工作,也是人民政协存史资政的重要方面,必须抓紧进行。
2009年元月政协会上,董颖夫委员向区政协领导建议编写《长安百村》一书,获得了区政协的采纳和支持。由他几易其稿写出的《长安百村》编写方案获得通过,他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第一部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于是继续编写,每年一部。为了保证撰写质量,他又聘请省、市文史资料方面的专家、学者来长安召开座谈会,使得丛书的质量一部比一部好。2012年新一届政协领导班子十分重视《长安百村》的编写工作。截止2012年12月,《长安百村》共出版4部,编撰了463个行政村,将近占全区671个行政村的70%。全书200多万字,采用照片450余幅。
《长安百村》编写历时4年时间,工程量浩大,倾注了董委员的大量心血和智慧,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书出版后供不应求,再版时特精印了500套,作为区上的礼品向有关方面和外宾赠阅。去年8月,《长安百村》被省政协评为“全省政协文史资料书”一等奖。
2012年,区政协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徐树安主席更加重视文史工作,提出了编写《老长安》系列丛书,由杨育民副主席负责,董委员仍被委以重任,担任该丛书主编。董委员提出了编写丛书的十几条意见、方案,区政协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丛书第一部已经付印。
03
无愧政协委员的荣誉
董委员是长安区政协连任5届的委员,资格最老,年龄最大。长安区政协学习提案委主任李府战十分感慨地说:“一般委员年齡到了55岁就到站了,而董委员被区政协一再提名留任,可见董委员在长安人心中的威信和作用。”
董委员提了100多件提案和建议,80%被采纳,他所提的提案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有长安发展战略方面的精辟之策,也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和民生方面的细微之论,大到战略方针,小到一条路名,一座桥,无不充满激情、智慧、思辨和责任。
他在提案中的不少事例,已在《一个基层委员的参政情怀》中作了报到。时过3年,董委员又做了哪些事?
长安区政协提案委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董委员在长安区政协十二届五次、十三届一次、二次会议以来提交提案及办理情况的汇报总表,我们数了一下,共20件,还有已经印发的专题调研报告3份,这些提案和专题调研,大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大都被采纳和落实。
在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董委员就长安文化建设谈了几点建议,所提的几点建议会后作为提案交由各方承办,效果很好,为长安区“三馆一中心”、长安文化广场、5所中心文化站的建成发挥了“献智”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街道名称、小区名称进行了更名。该提案获政协优秀提案奖。
长安区委书记聂仲秋在“关于长安进行柳青文化品牌建设”和“关于在区行政中心挂‘四大班子’牌子的提案”等7件提案上批示:“提案非常好,很有针对性……这些提案既是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点,又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工和中急需解决的难点……各级,各部门应积极承办,切实负起责任,专题研究调查,提出解决方案,加快推进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区委副书记王福林亲自督办,区四大班子的牌子挂起来了。区长杨建强在董委员提出的“关于长安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等8件提案上也做了类似的批示,常务副区长仵江专门督办,召开了两次督办会议,由于“建议”涉及方面多,区政府召集发改委、水务局、林业局、市容园林局、环保局等6家单位分别就提案所涉及的事项认真办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04
乐善好施为乡里
董委员在家乡多次捐款做公益事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办纸厂时,他年年都捐款。马王街道拓宽改造时,他捐款1万元;沣灵路重修时,他捐款1万元;马王街道通往火车站南货场的道路,他筹措了两万元,交当时的村干部修路,村里安装变压器他捐款,五六队修村里主干路他捐款,盖学校他捐款。村里每每耍热闹他捐的数字最大。通往火车站北货场的另一条出村道路,他反映了好几年不能落实,最后以提案的方式争取到7万多元,道路终于修通了。实行合作医疗的头一年,他主动回村,把马王北村村民应交的费用全交了,在村里传为佳话。去年,村里举行村文化室城隍庙落成典礼,他捐出1.7万元,同时给北门社60岁以上老人发100元“敬老金”,倡导敬老爱老,关怀‘空巢’老人,此举又一次得到全村人的称赞。2012年,董委员向区慈善会捐资5万元,又联络了10多名朋友共同捐资数10万元,他多次在区上组织的扶贫济困活动中带头捐款。
个人荣誉奖杯
今年,他又为村里办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请《西安晚报》记者来马王采访,以《马王村》为题进行大篇幅宣传报道,马王村的历史文化被更加广泛关注传诵,知名度空前提升。接着,《西安晚报》刊登了西安老文史干部、80多岁的葛慧老人的文章《马王,西安城起根发苗的地方》,对《马王村》这篇长篇报道进行了高度肯定和赞扬。另一件事是今年教师节前,他又出资赞助原沣西小学40多名老教师游长安,看长安,使老教师们很受感动。
区政协领导认为,董委员在长安区政协委员中是一个旗帜性人物,肯学习,善思考,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最难能可贵的是敢于说实话,有奉献精神。在董委员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横渠先生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我的政协提案汇总
作为政协委员,我所提交的诸多提案,观点尖锐,敢说真话,群众服气,因而能引起共鸣,不像一些提案,照着报纸誊抄。我想,我还是受了文学的影响,属于文人议政,所以我看问题具有前瞻性。大家说我是“多产”“优产”的政协委员,因为连续多年我都获评优秀提案者。我被长安文化界、经济界称为“长安的诸葛亮”“长安的智多星”,也有人说我是长安政协的一面旗帜。另外重要的一点,对于提报的提案,我是既提也落实,不像好多人提了就提了,就是一纸文稿,这是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政协一般对于提案会在每年底前完成回复和评优,因为我的提案落实得好,才能被评为优秀提案。
下表是长安区政协提案委整理汇总的我在任政协委员(长安区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历次会议上)期间提交的提案办理情况:
五、我想活得有尊严
01
我想活得有尊严之一
——在长安区政协第十二届四次
会议上的发言
会议发言
一
大会安排,会上我有个发言
题目是《我如何参政议政献策建言》,
说体会,谈经验。
我虽当面遵命领旨,
回家后却嘀咕犯难:
在座的都是各界的精英,
各条战线的英雄好汉,
大家掉的都比我拾的多,
过的桥比我走的路多,
咱岂敢在这庄严的政协会上,
在这群贤云集的高手面前,
大胆出口,随便妄言。
我在想:
按时今流行的雕虫小技,
我可以在报上、网上“搜狐”“百度”,
抄上几段,做一个“拼盘”,
内容啥样都有,
文字漂亮好看,
打磨得光彩照人,
叙说得有鼻子有眼。
可是,良心告诉我——
咱不能那样做,
明眼人一看就穿。
更何况——
咱都是六十开外的人了,
是个老委员
尊严告诉我——
咱不能那样做,
咱还要这张老脸。
那是在欺哄大家啊!
欺哄各位委员。
不够朋友,更不够“哥们”,
自己连自己都哄不瞌睡,
岂能“忽悠”了众位英贤,
那就“真不好意思了”。
咱不能那样做,
这不符合老董一贯的态度,
一贯的风格,一贯的秉性,
一贯的追求,一贯的超然。
我在想:不发言
咱就一字不说,
半个屁不放,
随他去也,任他去吧,
天这么大,地这么阔,
你能说得清,你能道得明吗?
——笑话,
但是,一旦决定要说,
咱就碌碡砸石条,
——往实(石)打(石)实里说
灶篓下锅
——搂得越稠越好,
说就说的个实实在在,
不要遮遮掩掩,
说就说的个痛痛快快,
不能扭扭捏捏,
说就说得个样样行行,
不要旁旁杂杂,
说就说得个因因果果,
不要半截拉垮,说东拉西,
不要观点和事实南辕北辙,
对不上“塄口”和不上缝,
为啥?
——也好叫办理提案的人,
知道从哪里下手,从何处动刀,
把病看好,把事整好,
咱也好在征求意见栏里,
打“√”或者画个圆圈,
让方方面面好交差。
还为啥?
为了——
咱要对得起一年一度的盛会,
对得起临行时乡亲们的嘱托,
对得起朋友们高看咱,
要咱捎书到会的万语千言,
咱要对得起步入会场,
胸前别着的红牌牌,
对得起“政协委员”这一称呼的尊严,
更要对得起开幕式上,
那雄壮的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朋友们要问我:
“老董,你在政协会上献策建言,
图个啥?为个啥?”
“政协一不发工资,二不给补助,
三不能升官发财,四不能捞到油水,
五是说的不好了,还要“招祸”,
没事寻事,
惹得一巷子的人不爱,
何苦来!
朋友们的发问,不无道理,
人,大都图实的,不图虚的,
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时下,
在经济规律驱动下的当今,
面对朋友们的提问,好意,
我也不止一次反问自己,
“究竟图个啥,为了啥?”
我在剖析自己的内心深潭,
我在梳理自己的心迹路线,
咱不能唱高调,说假话,
掏心窝子说,
一句话——我想活得尊严,
我为尊严而活着!
二
我想活得尊严,
是因为我曾经那样,
毫无尊严的活过。
我父母生了我们兄弟姊妹十个,
十个娃,对于乡村老实淳朴的庄稼人而言,
是何等的不易,何等的艰难。
记得我刚刚生下来的时候,
曾经有人要拿十五袋面把我兑换
为了其他几个哥姐,
我母亲曾动了心弦,
但是,就在买主要抱娃的那一时间,
父母哭,兄姐嚎,
“不要卖掉他啊,他是个男娃!”
那一刻,父母回了心,
横了心,死了心。
“不卖了,坚决不卖了,说啥也不卖了!”
“有我在,就有娃在!”
……
十多口人,
住在长安西部沣河西岸马王火车站,
土壕塄下厦房三间,
记得那一年,秋雨连绵,
房顶塌了,一家人蜷曲在灶连炕的烧炕上,
手抓着炕沿,
屋外风雨狂,
屋内挤成团,
一盘炕,睡了一堆人,
身挨身,腿垒腿,半截腿还搭在炕沿上,
一条破被子,被扯过来,撕过去,
半截身子还露在外边。
一锅菜汤稀粥,
围着一堆人,伸着碗,舔着嘴唇,咽着口水,
你下来他,她下来你,
前边的舀完了,后边的没有了。
母亲望着舀干的锅,
满眼的泪水洒在锅沿,
夜晚,她去偷苜蓿,
白天,她去挖野菜,
我们吃的——
麸皮,醋醩,菜团,
难咽,反胃,肚酸,
拉不下,用手抠,
无奈,她利用马王火车站,
做小买卖赚钱。
啥能挣钱就弄啥,
卖棉花,贩布票,
卖烟叶,卖辣面……
东跑西颠,把精成遍……
可是,“社教”运动来了,
她被挂牌子游斗,她被批判,
她被戴上投机倒把分子帽子,
进而升级为坏分子。
我们生活在马王村的最底层,
我们没有脸面,
更谈何尊严,
“社教”过后,又是文革,
又是无休止地带高帽子游斗,
又是无休止地挂牌子批判。
我从来不想过年,
因为过年就意味着无限的难堪,
无限的心酸,
过年就要有吃有穿,
可是,我们没有穿的,没有吃的,
老虎下山一张皮,
我们躲在屋里不出去,
或者早早到沣河滩担沙子,
省得叫人看见寒酸。
冬天的棉袄一裹,
腰间用绳子一扎,
免得钻风。
春天了,天热了,
套子一掏,做夹袄,
夏天了,好办了,
光着膀子,赤着脚,
这是最省衣裳的季节。
时至今日,
我的习惯是——
不爱冬天,我爱夏天,
夏天好过,严冬难熬。
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
我已是二十三四的人了,
我问不下媳妇,
我曾想上人门(就是倒插门)
倒插门人家都不要,
我的本家一位我叫爸的长者(他的日子比我们好)
有一天,他对我父亲喊着:
“四哥吔,这里有个独眼跛子,(我父亲在他那一辈排行第四)
给咱四娃子拾掇下”(我在弟兄中排行第四)
他就这样作践人,
我在他们眼里命该是这样,
我父亲大声回斥:
“把那跛子独眼给你娃拾掇下!”
“我的穷,我要不下。”
我们曾是这样的命运,
我们曾是这样的低下,
我曾作诗叙怀:
沣水之滨铁道旁,
粮仓后院一草堂。
寒舍书生望星空,
谁家织女手招扬。
有时候说一个,
等人家知道底细,
就吹了,言说“路断了”,
我气愤极了,回书一封,
至今记忆犹新——
我写道:
回断路人
车到山前必有路 力尽何疑路断途
谁说沣柳无人爱 杨柳怒发冲霄九
冲霄九啊志不休 热血滚滚江河流
撕去云雾问苍天 大地怎奈我孤独
我孤独啊我不愁 千山万岭雷声吼
有朝一日笔在手 浓墨重彩绘春秋
其实我发泄归发泄,穷依然是穷
我也曾不知山高水浅的立志:
三寸柔豪,挺进文坛,扬春播雪。
我也曾不知天高地厚的誓言:
七尺陋身,蜗居僻壤,立地顶天。
现在想起来,
当初是年轻人的我,
是那样的无知,胆大,
是那样的浪漫,轻狂,
但是:要像人一样去活着,
要活出个人样来地发狠,
却是我终生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
我要争得做人的尊严,
做尊严的人们。
却是我为之奋斗一生
——冲锋的号角,拼杀的鼓点。
上面说了这么一串串,
拉了这么一摊摊,
可能有些跑题说偏,
然而,这真真实实是我走到今天参政议政的原始动力,
是我确确切切建言献策,不歇生命的存活之源。
三
有人问我:“你给柳青修墓,又给井勿幕修墓,
你给朱子桥修墓,又去纪念杨虎城……
你是谁的孙子?见谁都叩头”!
我回答:“我是长安人民的儿子”!
有人说:“老董,你咋这狂的!”
我答:
你说我狂我更狂,
指点江山又何妨。
吹尽雾霾荡尽污,
管他东西南北长。
咱是一位农民,
一位从沣河岸的马王村走出来的农民,
咱有何德何能,
能让咱在政协会上多次发言,
我很感激,也很知足。
我和王峰编完《长安百村》,
掩卷长思,一首诗从心底油然而生:
沣水东注乃自然,
入渭穿黄渤海湾。
随流漂浮数十载,
梦回依旧故乡田。
去年八月十五前,
我们不同地方的文坛诗友,
在秦岭山下的半荒园举行
“云横秦岭,诗满长安”诗会,
我诗性勃发,写了一首诗:
我想回家
把灵魂向何处托付
把心向那里安放
抬头举目仰望远方
巍巍秦岭
滔滔渭水
莽莽东部原区
弯弯乡间小道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
沣河岸的马王村
那里有我的亲人
那里是我的故乡
02
我想活得有尊严之二
——在政协十三届《政协大讲堂》会上
专题演讲的结束语
我曾屈辱地活着,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有人曾嘲讽我们:龙生一子惊天坤,猪下一窝拱墙根。
难道我们是一窝猪吗?
“董大权,外要了一拉拉,都是些啥娃嘛!”
“四哥吔,有个独眼,给咱老四拾掇下!”
……
我曾经:
和我三哥在沣河滩抬过、担过沙子;
我和我五弟在砖厂罐罐窑背过砖。
我和四类分子的子弟们睡在工棚,挨过斗。
我过年没有回家,在沣河岸的草棚中遥望村中的炊烟,
我侧耳听到鞭炮声,一狠心钻进工棚,在写作中过年。
我也曾经想上人家门,当“倒插门”女婿,但“小产”。
我发狠:别人把自己不当人,自己要把自己当人去活着!
走出去,寻找出路,换一个活法,寻一片蓝天。
在西安钢厂拉过电杆,在大峪,沣河自动闸当民工,拉石头,修水库,涉险滩。
我爱上了文学,它净化了我的心灵,给了我自尊,燃起希望的烈焰,
我结婚时炕上没有单子,用油光纸糊了当被单,
80年到文化馆,但维持不了生计,
又回建筑队,办培训班,1985年《放年炮》故事发表后惹了祸,
大队干部对号入座,大年三十剪了我家的电线,断了电,
我们在黑暗中过了年。
社会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飞来横祸,父亲被人在菜市场残害,至今仍未破案。
在父亲坟头,我发誓要活出个人样来:
腰要挺起来,要让这个家族兴起来。
我决定下海办纸厂,是在我三十八岁生日的那年。
1989年我与我心爱的文学告别,难分难舍啊!
我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还要回来。”
豁出去了,下海一搏,从此我下海了。
我的自行车轮子,一定要跑过汽车轮子。
这里有一段故事。
是坐着小车嘲笑我们干不成的那位“白冒尖”。
办纸厂并不那么简单,筹款、征地、建厂、投产。
厂子盈利了,又出现股东纠纷,家族矛盾……
更可怕的,麦草半夜被坏人点燃,烧了一天一晚。
还有更险的:讨债路上被“砍刀队”在头上连砍数刀,死里生还。
…………
十年奋斗,我终于有了第一桶金。
1998年,纸厂停办,我重操建筑业。
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和众多的“兄弟们”一起实现了向城市的转战,
但也有不尊严的时候,
派出所要暂住证,把民工们关进黑房子,要罚款,
请人吃饭买单,打牌,找小姐,是家常便饭。
我只能随波逐流,充满了无奈和茫然。
文化人也有自己的弱点:
常常是“缺临门一脚”是干不大的遗憾。
用现在的话说:“你没有抓住机遇。”
“抢”抓机遇,你不“抢”,
心不“狠”,不会硬吃“車”“货不到位,等于零”。
“和一把手没关系等于没关系……”
咱一辈子都学不会,枉吃了这些年的糊涂饭。
2005年,我想为我后半生设计一件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想找回做人的尊严。
这件事是柳青文化品牌建设。
到2016年柳青诞辰百年的时候,已经做了十年。
其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咳!做好事咋就这么难!
但是,在朋友的支持帮助下,
我们没有打退堂鼓。
在困难面前不服软,
该咋样做还咋样做。
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终于,我们实现了,
我们胜利了。
我这些年来提了100多条提案,
80%被采纳兑现,
我自豪,我心欢,
是因为提案的“兑现”,
圆了我的一个个心愿。
朋友们,各位委员:
我今天的发言,
既无自己的五马长枪,
也无他人的说长道短,
我只是想,表达一个最基层政协委员的心愿。
我老董只是长安区马王镇马王村小百姓一员,
我何德何能,我知道自己的小名,我姓啥为老几。
一顿能吃几个馍,能喝几碗饭,
我想挣钱却没挣下什么大钱,
也未创下什么伟业,
在这里,
我绝不想哗众取宠,
也不想发表什么高见(也无什么高见),
有的只是一点点想法,一点点真言,
有的只是想表达一个老委员的心声,
叙说一个老委员的心愿。
明年,我将告别人民政协这庄严的圣殿,
我还要回到生我养我的沣河岸边,
我还要听故乡的沣水欢歌,
我还要看故乡的鸟翔鱼欢。
那里是我的归宿,
那里是我生命中的一片蓝天,
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卖弄自己的什么“清高”,
比咱高一头,大一膀的人多得是,
咱只是平凡世界里最平凡的一员。
咱自草根中来,
到草根中去,
自然法则,
更替循环,
咱只是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谈出来,
给后来的人们提个醒儿,
少折腾,少走冤枉路罢了,
别无他求,
往私里说,咱也对得起当了一回政协委员,
也不枉今生在地球上打了一个到,
转了一个圈圈。
用目前时髦的话说:
“潇洒走一回”
就此足矣,
足矣就此,
我的发言权当一场风,
能吹就吹进去,
吹不进去,就让他刮走。
但愿后来的委员,
发言嫑懂麻达,发言能达到目的,
但愿后来的委员,
继续吹着的风,
吹得地也绿,
吹得天也蓝,
吹得事业兴,
吹得百花艳,
吹得天下为公,
吹得世界艳阳天。
03
我想活得有尊严之三
我想活得尊严,做有尊严的人,首先要做有尊严的事。我们当了政协委员,我曾多次告诫自己:不能光要“光环”,不要责任。当了政协委员,就要有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要替老百姓说话,要把老百姓的“诉求”表达上来,供决策者参考。千万不能为自己的事有所谋划,如果“提案”和“建言”中参进了自己的“私货”,那这种“建言”“提案”就成了“水货”,提案的份量就大打折扣。
我想活得尊严,我经常提醒自己:既然自己当了这个政协委员,就是对自己的“提案”“建言”负责任。多学习,多调查研究,多思考,多征求意见,避免偏激和不切实际。要注意老百姓的热点,难点和普遍关心的事,为他们代言,特别是对那些弱势群体,对那些拼搏在最下层的父老乡亲,为他们代言,为他们请命,因为我们是从那个层面走过来的。
我想活得尊严,首先是人格,人格是尊严的保证,人格是生命的制高点。不要人格的人最终没有尊严。不要看极个别心怀鬼胎的人,尽管他高高在上,尽管他腰缠万贯,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很聪明,有尊严,其实到头来总要露马脚,他必将身败名裂。这些人也可能得势一时,但得不了一世,毫无尊严可谈。我时时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人格,再穷不能丢了人格,不能丢了做人的尊严,没颜色的事坚决不做。这是我做人的最起码的底线。
我想活得尊严,《创业史》第十五章开头的一段话提醒自己“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是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我要时时掌好自己,步步走在正确的路上,我引用柳青《创业史》里的铭言与朋友们共励。
当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如何履职?我的体会要做到“六个心”:
一是要诚心。心诚则灵,忠诚这一事业。
二是要热心。热心了,工作就主动了;各种“办法”就会在“热心”中产生;各种困难就会在“热心”中克服。
三是要精心。一旦确定了某个课题、某个目标、某件事,认准了的,说出来的,就要一心一意去做好做精,做出成绩。不要怕麻烦,怕挫折;更不要半途而废。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是要善心。要与人为善,处事要善为,要多做善事,补台不拆台。
五是要戒心。就是要对自己有戒律,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做出格的事情;做事要有底线,人格和尊严高于一切。
六是要有耐心。建言献策所提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的,要有耐心,要有恒心,等待时机,创造条件(包括自己创造条件),打持久战。一年接一年反复提,自己在反复提的过程中也不断充实、不断的再认识、再完善、再提高。提案就有了质量。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六、参政议政感怀
我无怨无悔,我有我的抱负——一个农民,一个群众,一个平凡人的抱负,这样的身份,使我几乎没有任何掣肘,让我恣意地“手舞足蹈”,让我的行为举止更为洒脱和自由,我也因而能够做出更加“有为”的事情。
01
参政议政感怀
你说我狂我更狂,指点江山有何妨。
除尽雾霾荡尽污,管他东西南北长。
02
三十年放歌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
上的发言
一
不是写诗,不是做梦,
我想发言是因为我太冲动!
这冲动如奔雷疾电,
这冲动如巨浪排空;
这冲动如高山瀑布飞流直下,
这冲动如草原骏马仰天嘶鸣!
出门前我曾一再提醒自己:
静一静,静一静,
一个真实的我,
要用一颗感恩的心,
一种神圣的虔诚,
为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献上大海一般的深情……
可是,走进这洋溢着激情的会场,
我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我在云卷风涌的激情冲击下,
感到了我才智的平庸!
曾经,冲破雾霾,踏过泥泞,
曾经,走出风雨,拥抱彩虹……
30年后的我,已经不再年轻,
不再年轻的我啊,
为什么冲动得像个村野孩童?
想着:给我一个场子吧,
让我耍一回狮子社火,
在缤纷的焰火中尽情“扯疯”,
或者,给我一面牛皮大鼓,
我要把胳膊抡圆了,
用震天的鼓声渲泄我的心声……
可是,当我看到高悬于会场的红色条横,
一阵剧烈的心跳,
热泪竟夺眶而出,
蓦然回首,
禁不住泪眼朦胧……
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一场沧海桑田的变革,
一段光照千秋的历程,
让我怎能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抹去眼角的泪,我举手发言,
——请原谅我的平庸,
请理解我的真诚!
二
我知道,在历史的长河里,30年,
只是一段真实的岁月,
它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过,
没有什么力量能将岁月的脚步阻遏!
可是,它从哪里来,又给世界留下什么?
酸甜苦辣,却有着天壤之别!
不是说,日月如梭么?
这梭,要看在什么人手中掌握,
有人织出的是粗布麻袋,
有人织出的是五彩绮罗,
不是说,岁月如歌么?
这歌,要看谁来谱写,
有人谱成断魂哀乐,
有人谱成流水欢歌……
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该如何评说?
有一位老人,我们永远不会忘却,
永远—不会—忘却!
是他,挥手间拨开重重迷雾,
雾海茫茫中拨正了中国的船舵!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一幅壮美的设计蓝图,
石破天惊,重显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
于是大潮汹涌,波澜壮阔。
30年,一路浪花如雪,
每一股巨浪都将关山险隘冲决,
每一簇浪花都在荡涤污浊,
每一滴水珠都在辉映太阳的光波。
于是春回大地,浩浩荡荡,
30年,撒下满天春色!
让每一朵花蕾都在春风中绽放,
让每一株小草都在春雨中蓬勃,
让每一棵树苗都在春阳下长成大树,
——或舞动万千枝条,
或傲对风雨霜雪,
能开花的,让它在百花园中争奇斗艳,
能结果的,让它在枝头挂满金瓜银果。
送“神箭”五洲遨游,
放“神舟”九天揽月,
让英雄扬鞭纵马,
请才子登高放歌……
啊,我们热泪如瀑,我们欢呼雀跃,
一切美好的,都是那么酣畅淋漓,
又是那么真真切切!
丝丝缕缕,
全都融进我们的血液,
点点滴滴,
全都流进我们的心窝,
分分秒秒,
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年年岁岁,
都在诠释着我们的欢乐!
我们是谁?
是他,是你,是我,
是13亿炎黄子孙,
——“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亲历者!
30年,我们雄起,我们跋涉,
30年,我们创造,我们开拓,
30年,我们耕耘,我们收获,
30年,我们走向富足,构建和谐,
用我们的勤劳智慧,
书写着人类文明的华彩乐章,
推动着时代的巨轮向未来穿越,
今天,当我们走过祖国广袤的大地,
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映红万里山河,
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国已跨入世界前列,
当我们翻开历史崭新的一页,
我想大声地说:
“做一名中国人:牛!
中国人的日子:火!
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啊,
——我的母亲,
我的——祖国!”
三
也许有人会问我,
“你是谁?凭什么在这里发言?”
如果放到30年前,
这样的提问会使我浑身打颤,噤若寒蝉。
一个背土朝天的庄稼人,
一个蜷曲在草棚土屋的“光棍汉”,
一顶“黑五类”的帽子,
早已压碎了我人的尊严!
我祈祷过幸福,
幸福却离我越走越远,
我渴望过爱情,
爱情却一次次将我晾到了河滩。
我曾被柳青先生的《创业史》深深打动,
可我“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我是风雨中迷路的羔羊,四顾茫然,
家乡的土地上,洒下我
苦涩的泪水,
幽幽的长叹……
好啦,今天是个好日子,
外面的阳光真灿烂!
咱不谈过去,不说苦难,
只说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慷慨放言。
可是,亲爱的朋友,想一想,
这问题还需要回答么?
细读前文,不是已经有了答案么!
一个明晰的答案!
如果再让我重复一遍:
那就是——
我,一个饱经苦难的农家子弟,
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好马借风力,
送我上青云。”
30年的化雨春风,
重新塑造了一个改革者的尊严,
我从不避讳这样的称谓,
——“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
我是!
可我只是13亿中的普通一员,
——如一滴水珠,一颗小草,
或者叫一片青葱的叶儿,
在春风的抚慰下,或汇入大海,
或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我知道我的发言非常肤浅,
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30年的沧桑巨变!
一个炽热的心愿在我心中盘旋已久,
再过30年,我还要为祖国放歌明天!
我知道那时我已经华发苍颜,
也许那时我已经告别了人间……
可我们祖国还年轻啊,
日月煌煌,江河滔滔,星光灿烂!
到那时,请记住我的提议:
“朋友们,举起杯来,
为我们年轻壮美的祖国,
为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
——干!干!干!”
03
祖国,我想对你说(朗诵诗)
——在庆祝政协成立六十五周年
座谈会上的发言
昨夜,月照昆仑;今晨,日出长河。
金秋送爽,果香飘波,
在祖国版图秦岭北麓西安城南的一方圣土,
一个最基层的区级政协组织,
正在召开庆祝政协成立六十五周年座谈会,为祖国而歌!
在这个隆重的时刻,
在这个难忘的时候,
祖国,我想对你说:
回顾政协六十五年历程,
回首六十五载沧桑蹉跎,
祖国,从遍体鳞伤到神采飞扬,大气磅礴,
中华的崛起,一个石破天惊的神话,
民族的复兴,一首荡气回肠的壮歌!
曾经回首,泱泱华夏五千年史册,
时而击节咏叹,时而泪雨滂沱。
瑰丽的文明怎么能阻止野蛮掠夺?
金戈铁马又何曾替代古道残阳,老牛破车。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
——留给爷爷的,是条勒进肌肉的纤绳,
留给奶奶的,是辆吱吱呀呀的纺车,
留给梁三老汉的,
是一辈子都盖不起瓦房散落在蛤蟆滩上的茅屋墙脚,
留给梁生宝她妈的,
是逃荒的扁担和箩筐。
箩筐里放着瘦骨嶙柴的小生宝,
他卷屈着身子,打着哆嗦。
……
芸芸众生,众生芸芸,
火热水深,水深火热,
苦难啊,苦难深重的祖国啊!
我祖国的人民,
苦难的日子何日能出头,
山重水复,路漫漫其修远兮,
谁在为中国的命运百折不回,上下求索?
云遮雾挡啊!风萧萧兮秋水寒,
是谁,为民族的苦难拔剑而起,斩妖除魔?
——拯国家于危亡,
救众生于水火。
祖国,我想对你说
你的儿女,从来就有女娲炼就的金刚魂魄,
南湖的红船闪耀着镰刀斧头红旗的闪光,
燃起亿万不愿做奴隶人们胸中熊熊不灭的圣火。
一切邪恶不许附身贴体,任人宰割!
一切法西斯的血淋淋的杀戳!
都不许在神州大地上复活!
民主不再是君主的施舍,
平等不再被强权剥夺。
田野不能再有兵车辗倒的青苗,
山川不能再有硝烟烤焦的残果,
仔细地清洗,
暴虐者留在道轨上的血污,
让人类文明的车轮,
在闪亮的道轨上隆隆驶过。
奋力地廓清,
独裁者撒在天空的妖雾,
让和平的信鸽儿,
在如洗的碧空中自由穿梭。
祖国,我想对你说: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精灵,
都是爱好和平、自由的神种,
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天使,
都是勤劳、善良、撒播大爱的神明,
我们不要阴谋和狡诈,
我们不要贪婪和堕落。
我们渴望善美,
我们渴望圣洁。
天空,不要有污染,
只要——
风的飘逸,雨的洒脱,
云的娇柔,星的闪烁。
即使电闪雷鸣,
也要轰轰烈烈。
河流,不要有污染,
只要——
水的灵动,鱼的鲜活,
船的轻快,柳的婆娑。
既使浪涌波飞,
也要如梦如歌。
祖国啊,我想对你说:
你的儿女,炎黄子孙是搏击云天的雄鹰,
正义的呼号不曾沙哑,
真理的希冀不曾泯杀,
杜鹃嘀血,
嘀血的杜鹃终于迎来千山红遍,万山飞鹤。
壮士断臂,
断臂的壮士终于把艳阳新月高高举托,
驱散如磐风雨,
血浸的大地终于结出银果金禾。
踏平惊涛骇浪,
解冻的航道终于迎来千帆竞渡,
万轮吞波。
终于,六十五年前的九月二十一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通过了共同纲领,
确定了首都、纪年、国徽、国旗、国歌。
选出了国家领导人。
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千山万壑,
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万众欢腾,山呼海礴。
它是中华儿女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
前赴后继斗争的煌煌伟业,伟业磅礴;
它是中华民族从此走向新时代的转折,
转折得苍天巨变,巨变天河。
它是中国人民统一战线大团结,大统一,大融合,
走向伟大复兴的集结,
集结得坚如磐石,磐石震山河。
它是一轮红日,照亮神州大地,万里江河,
群山映红日,颂歌满星河。
潮起潮落,我们的人民一路艰苦跋涉,
风雨兼程,我们的祖国不断踏平坎坷。
道路,在呐喊声中开拓,
可是,大船为何在浪涛间“左右”颠簸。
人民政协,这个中华民族的大食堂被一度停伙。
真理的讨论,蓦然发现,国门上仍挂着锈锁斑驳。
民主被践踏,自由被萎缩,
发展被停滞,硕果变苦果。
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国,
又一次在复兴的路上艰难地探索。
于是,一个矮个子的巨人挺身而出,
拉起改革开放的大旗,
一路高呼“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是硬道理,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跃马挥戈。
从此,天风浩荡,阳光烁烁,
中国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生机勃勃。
从此,千帆竞发,百花争艳,
东方巨人意气风发,首昂步阔。
人民的事,人民作主,
大家的事,大家商榷。
不要“拍脑袋”的妄举出现,
不要“掉脑袋”的悲剧重演。
各党、各派、各界济济一堂,
全党、全国、全民同步而歌。
祖国,我想对你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
封建、专制、独裁、强权的幽灵,
还在神州大地的上空游荡,缠磨,
变着法儿,钻着空儿中饱私囊。
可不是么?
总有那么一些蛀虫,
把手伸向国家的金库,人民的腰包。
他们像毒菌毒瘤,
疯狂地侵蚀着共和国健康的肌腑。
喷烟吐波,搅浑一池春水,
潜入我们的精神家园,撬门扭锁。
早在共产党打江山的延安时期,
民主人士就提出了,朝代“周期论”的戒说。
在赶考路上的西柏坡,
毛老人家就谆谆告诫共产党人,
要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攻城不易,守城更难啊!
亮剑直指城堡中的腐败堕落。
祖国啊,我想对你说:
时光荏冉,日月轮回,
六十五载,弹指一挥间。
在我党生死存亡的新时期的长征路上,
如今,我们仍在赶考,
新的党中央又一次吹响战斗的号角:
“让一切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老虎苍蝇一起打。”……
声震寰宇,步伐铿锵。
震慑腐败贪馋,
捉拿魑魅魍魉
拨得云开雾散,
迎来百花吐艳。
得民心者政权稳,
得民心者国运昌。
祖国,我想对你说:
我是一介草民,
一个最基层的政协委员,
请听一听我的呼唤吧,
在镰刀斧头旗帜的指引下,
请多给人大、政协一些参与监督制约的职能吧。
把风给他,把云给他,把电给他,把雷给他,
把水给他,把气给他,把土壤给他,把营养给他。
能给他的统统给他,
让他观四海之风云,
让他转九州之乾坤。
让他“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让他“为有英雄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让他“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让他“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让他“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祖国,我向你汇报:
昨夜,月照昆仑;今晨,日出长河。
我在行进的队列里向祖国致敬,
我在节日的焰火里为祖国放歌,
我在五星红旗下向祖国深情的诉说:
祖国,我亲爱的母亲,我亲爱的祖国!
七、情系家乡
我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在外面搞建筑。虽说离开了,但我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牵挂着乡亲们,也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我回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01
重建沣河大桥
过去西宝公路(西安—宝鸡)108国道经过沣河大桥和马王村直通宝鸡,马王村交通便利,非常繁荣。后来,108国道改道北移,避开了马王村的拥堵路段,原来的老路几乎被废弃了,桥头竖起了禁止车辆同行的牌子。于是,我向区政协提交了对沣河桥老桥加固或者重修新桥的提案。提案被采纳,批示到了马王镇政府,政府办理提案的人说:“老公路成了乡镇管理的道路,镇上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经费修这座桥,我们政府连汽车加油的钱都很困难,那来的钱修桥!”因而此事被搁置了。这种情况我理解。
这个时候,县上拓宽整修鱼斗路(西安鱼化寨—斗门),我又提出提案和建议:把鱼斗路改为鱼石路(西安鱼化寨—马王石桥村),理由是:鱼斗路在通往斗门街道时,要翻越一次西户铁路,再从斗门到沣西,又要翻越一次铁路,车通过斗门街道时非常拥堵,应该避开这一段,应该从铁路以南斗门的马营村旁直通沣河桥头,这样就避开了两次翻越西户铁路,大大节省修路成本,也避开了斗门街道的拥堵,将这条公路升级为二级公路。用节省的钱把公路延伸到马王,重修沣河桥。
区政协主席成德奇很赞成这个方案,亲自到沣河桥和公路上视察,这个方案终于实行,鱼斗路改成了鱼石路,(从公路分叉修一便道穿过铁路地下涵洞直通斗门南街),也方便了斗门,沣河桥必然在县属公路的设计当中,重修沣河桥的提案得以落实(由区交通局负责),马王街道再也不闭塞了。
02
修建马王北村道路
马王街道通往北村的道路是一条泥土路,乡村道路开始硬化工程后,这条路无法落实,各有关部门相互扯皮,当时的政策是民政部门负责村内道路的硬化,交通部门负责出村道路的硬化。民政部门认为,这是出村道路,两旁不属于村子,是沣西粮站和沣西公社企业。交通部门认为是村内道路,只不过隔了一条公路。我找到的区交通局的领导,他曾在斗门公社和我一起工作过,关系比较好,我对他说:请交通局把这条路修了,不要相互推托了,何况我是马王村人,我也在那里住着。修这条路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也可以说成是出村道路,它和马王火车站的北货场以及客省庄村连接着。交通局领导让人重新考察之后,最终由区交通局拨款7万元,把这条道路修成了水泥路,连接了马王村火车站和客省庄的村道。居住在马王北村的人都很高兴,从此道路不再泥泞,客省庄的人也很高兴。
03
给村上捐款办实事
马王街道拓宽和沣灵路修建,我捐资一万元;村上架设变压器,我捐款一万元;村内五六队修村内道路,我捐款一万元;集资建校和慰问老师,我捐款一万元……还有多次捐款,我已经记不清了。
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时,要求参保人员交费后才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一些乡党对此认识不清,不愿意交费。我闻讯后回到村上,找到村民小组组长董明放,对他说:“我代替参保群众交这部分钱。”董明放很高兴,从我手里接了钱替村里的群众交了医保金。当年村里的几位重症患者受益很大,事后很是感激。
2018年11月,我向村里捐款五万元,倡议设立“尊老敬老资金”。村两委会采纳了我的意见,形成了二十四万的尊老敬老资金,用来奖励在这一方面做出成绩的村民,或者资助困难老人。
村上在广场树立了捐款纪念碑,向捐款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村里修城隍庙时,我建议里边修建一间文化室,并为此捐款一万元;同时给村上的每位老人发放慰问金100元,共发放近万元。
2022年,我捐款五万元,请全村老人吃顿饭,全村60岁以上老人约有1000多人,我想让老人们开开心心地欢聚一堂。因当时受疫情影响推迟在2023年重阳节进行,活动主题为“2023重阳节尊老敬老千人百席长寿宴”。
04
举办弘扬传承优秀周文化暨
《秦岭》丰镐专刊首发座谈会
马王地区、斗门地区是丰镐遗址保护地区,是西周丰京镐京所在地,为了加深人们对丰镐历史的了解和认知,进行文化建设,我出资两万元,组织各方面的文史专家及学者,编辑出版了《秦岭》丰镐专刊,于2023年8月19日在马王街办举行了“弘扬传承优秀周文化暨《秦岭》丰镐专刊首发座谈会”,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代表共80余人参加,座谈会开得非常成功,宣传了丰镐文化,引起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反响非常好。
05
繁荣家乡文化
2018年11月,在尊老敬老捐资会上,我提出了编写马王村史的建议,接着我又拿出了编写马王村史的提纲,交马王村两委会,马王村两委会采纳了我的建议,成立了马王村史编写小组,经过两年的努力,马王村史终于和群众见面。
为了宣传马王村,我出资邀请《西安晚报》的记者到长安马王采访,2013年8月18日《西安晚报》以《马王村:西周丰京遗址上的风水宝地》为题,用整版的篇幅介绍了马王村。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家乡办马王镇文化站,开展了多项文化活动,如:举办了张建哲先生国画义卖展、长安西部锣鼓大赛、沣河音乐会、纪念张周勤就义四十周年、国庆文艺会演、开展图书阅览、春节灯谜等多项文化活动,活跃、丰富、繁荣了马王镇的文化事业。
06
请全村老人吃顿饭
在2023年“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千人百席长寿宴敬老活动上发言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2023年九九重阳节当日,马王村举办了场面异常宏大的“千人百席长寿宴”活动。这次活动,由我出资五万元承办,马王村村委会举办。活动主题为:“尊老敬老,关爱老人,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活动当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多年不曾见面的同龄人,以及比我年岁大些或者小些老人们欢聚一起,欢欣热闹的气氛令人感慨万分。活动上,我做了这大半辈子以来最为质朴的会议发言:
请全村老人吃顿饭
——在马王村2023年九九重阳节
千人百席长寿宴上的发言
哎呀,今天来了家乡这么多人,很长时间想见都见不成,今天终于见面了,我心里高兴得很!要多高兴,就有多高兴。老人见了老人面,简直那个心情啊,比今天的天气还好(阳光灿烂,天高云淡)!
去年,在我侄子给娃结婚的时候,请来了许多亲朋,我队上和村上的干部都在场,我跟队上的干部说:“我想见见咱家乡的老人,你给咱张罗一下。”结果村干部说:“啥?你光请你队上人,不成,你把咱全村的老人都请上,你给咱弄。”我当时脑子一热就说:“弄就弄!”结果,我跟村干部说:“需要多少席,50席够不够?”村干部说:“不成,得100席1000人!”哎呀!家乡这么多老人,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咱村现在有5000多人口,有1000多老人,相当于全村总人数的20%,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了。所以,老龄问题、老年人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全社会重视的焦点的焦点,关键的关键。
活动现场全景
这些老人过去苦得很,现在80多岁的老人是1940年前后出生就叫40后,像我这75岁的就是1949年、1950年前后出生的就叫50后,60多岁出生的就是60后,也就是40、50、60后的是现在老年人的主体,而这些人过去就把苦都受扎了。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大家受饥挨饿,养活全家老小,不容易,不容易啊!我妈10个娃,你看怎么养活啊!?现在,想起老人们过去走过的路,确实令人感到心酸。但是,他们都挺过来了,他们把儿女都养成了,他们还幸福地生活在现在。所以,我就觉得老年人遇见现在的盛世,就要好好享福,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啊!
其实,我愿意请全村人,请全村老人们吃顿饭,因为细想起来,全村人就是一家亲。
我的本门宗是西门社7、8、9队,土改合作社时划分到北门社。我妈她舅家是马王村西堡子的蒲家,蒲家就是我妈她舅家,我大他舅家是南门社的张家(张建哲、张建旗一家和北门社的张建兴一家),我大孩子的舅奶的舅家是东堡子董彦秀(音)那一门,孩子他舅奶姓董,我奶妈是东堡子姜家,她是西堡子蒲家的姑娘。再往上追几代,全村人的血统都连在一块哩。这说明,马王村人是一家亲,血缘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愿意请全村的父老乡亲,我给全村的父老乡亲鞠个躬,祝你们长寿、祝你们幸福、祝你们快乐!
你们的在世,就是后代们的幸福,就是全村人的希望,祝你们福寿康宁!祝你们身体健康!祝你们快快乐乐!祝你们永远幸福!
其实人这一生,主要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你仔细想想、你深夜睡不着了,就好好想想,人都是为着生存下去、生活下去这个主题,这个主线而不断奋斗着、忙碌着,人要生存下来真不容易!要幸福的生活下去更不容易,特别是老年人要活得幸福就更不容易。
今天,村两委会把老年人聚集起来,让大家聚一聚、见见面、谝一谝、说一说、乐一乐,这是天大的好事!难得有这样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大家聚集在一起、欢乐在一起,这是非常好的事,应该大大地点赞。
最后用我一首思乡诗来表达我的心情:
沣水北去乃自然,入渭穿黄渤海湾。
随流漂浮数十载,梦回依旧故乡田。
谢谢大家!
附:故乡
故乡是一方圣土,
捧一把泥土泪水流。
故乡是一坛老酒,
喝一碗老酒忆乡愁:
故乡啊!
沣河流水千层层浪,
倾听儿女诉衷肠:
在外谋生万般般苦,
苦水只能在肚里走,
仰望南山发血恨啊,
不混出人样不回头!
东出的日头西残的月,
南来的大雁北风的口。
一路路走来一声声吼,
一碗碗老酒水中流。
故乡的亲人故乡的酒,
点点滴滴在心头。
掬一把沣水喝不够啊,
凯旋日我定回家走。
抱定故乡不松手,
亲爹亲娘亲故土。
2024年3月2日采访家乡杰出人物
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
和王作兆(左三)曹振慨(左二)
曹振康(左四)在西安聚会
编辑:水云间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一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二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三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四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五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六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七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八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九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十章(董颖夫)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连载第十一章(董颖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