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举行推动商会组织改革和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19:56

原标题:青海举行青海省推动商会组织改革和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

10月16日下午3:00,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青海省推动商会组织改革和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青海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祁永红,青海省商会副会长、西宁市水井巷商圈商会会长陈琪,西宁市文汇路街道商会会长陈志浩,西宁市生物园区商会会长王雪,向大家介绍青海省商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举措。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任芮昀主持发布会。

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任芮昀: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省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方针和商会组织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围绕持续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改革目标要求,探索推广街道商会、经济开发区园区商会、商圈新业态商会建设做法,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祁永红先生,省商会副会长、西宁市水井巷商圈商会会长陈琪先生,西宁市文汇路街道商会会长陈志浩先生,西宁市生物园区商会会长王雪女士,向大家介绍我省商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举措。

首先请祁永红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商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

青海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祁永红: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下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省工商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和我们的三位会长一道,与大家就我省商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交流。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统战部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两个健康”主题,把推动商会改革发展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持续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改革目标,按照“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方针,守正创新,持续推动发展,我省商会组织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商会组织共有95个,会员单位近万家。其中:省工商联所属商会37家,会员总数6619个;有12家所属商会被认定为全国“四好”商会,占所属商会的32.4%。同时,成立了异地青海商会13家。

商会组织是工商联的基层组织,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已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桥梁、招商引资的重要渠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商会组织的作用日益重要,发挥政治引导、经济服务、诉求反映、权益维护、诚信自律、参与社会治理等职能作用。结合我省实际,主要表现在:

一是凝聚政治共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帮助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深刻认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大政方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凝聚党建力量。坚持把商会党建作为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主动谋划加强新时代商会党建工作,组织开展商会党组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同时,旗帜鲜明开展“党建入章”工作,以领袖思想、党的建设为重点,对所属商会《章程》进行统一修订,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商会发展政治方向的根本指针,坚持把加强党对商会的全面领导作为商会发展的“主心骨”,经过近 4 年时间的不懈努力,省工商联所属 37家商会实现了党组织建设全覆盖,19 家商会会长、党组织负责人做到了“一肩挑”,实际管理党员数量近 500 名,全省商会党组织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实现商会党建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质的根本转变。

三是凝聚服务合力。坚持把服务兴会作为商会的根本宗旨,积极搭建金融、法律、维权、联络服务平台,为广大会员解决融资、诉求、法律、用工等实际问题。与金融单位合力推出“青商惠贷”等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法治体检”“企业家学法活动”,不断完善“万所联万会”机制,培育培优商会调解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有效保护民企和企业家的权益。组织开展民营企业“走出去”,参加华商大会、国际生态博览会、东盟博览会、两岸企业家发展论坛、省外联谊活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四是凝聚社会责任。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兴百村”行动,推进民企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286家民营企业与315个村集体建立共建模式,组织实施经营类和公益类项目313个,投入资金24.29亿元。参与“光彩事业基层行”,通过招商引资、消费帮扶、公益捐赠等形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民营经济积极助力作用。如,2016—2022年“青洽会”期间,各级商会组织发挥“以商招商”作用,邀请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家、异地商会负责人、社团组织等客商1000余人参会,促成签约项目48个,签约金额210.03亿元。

今年,省工商联紧紧围绕持续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改革目标要求,积极探索街道商会、经济开发区园区商会、城市商圈商会建设,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指导成立了西宁市水井巷商圈商会、西宁市力盟商圈商会、西宁市文汇路街道商会和西宁市生物园区商会组织,填补了我省街道基层商会和商圈、园区新业态商会的空白,积极探索了商会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组织架构实现新突破。指导组建4家商会组织是我们推动商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填补了全省街道、园区和商圈商会建设的空白。4家商会的成立打破了我省以异地商会为主体的基层商会组织结构,是我们在商会规范化建设上的一次全新尝试,为全省街道商会建设提供了“样板”,为经济开发区园区商会和城市商圈商会探索了新路径,“民营经济人士之家”建设有了新的切入点。

二是服务手臂实现新延伸。“民营经济发展到哪里,商会就建到哪里”“企业企盼什么,商会就干什么”是我们的努力方向。4家新型商会的组建标志着我们在街道乡镇、商圈和园区这三类民营经济主体高度集中的区域有了工作渠道、组织力量和实际抓手,使党和政府与民营经济人士的联系更加直接、服务民营经济更加广泛、解决矛盾困难更加迅捷。通过创新商会组织建设,更好的服务全省民营经济,是我们向全省民营经济人士发出“做好八件实事”承诺的具体回应,也是我们结合省情实际贯彻全省“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企业家座谈会”精神的实际举措,组织模式的深度创新将使商会改革发展在大美青海展现新的生机活力。

三是党建效能得到新加强。在街道、园区和商圈建立商会组织的同时,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倡导商会党组织书记、会长“一肩挑”,商会班子和党组织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功能,体现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改革发展的优势。省工商联党组与省委两新工委、省民政厅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商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商会党组织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方案》等制度性文件,保证了商会党组织“把方向、议大事、促落实”职能的有效发挥,有效确保了党的全面领导在商会组织落到实处。

新成立的商圈、街道和园区商会与传统型商会组织的区别在于,传统型商会组织以异地商会为主,以乡亲为纽带,由在青海的异地同乡同籍的民营企业家组织发起,总体上是对象型的发展模式。而新成立的4家新型商会组织是由地域集中、行业接近、产业互补的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更能发挥“近邻”的优势,打造“近邻经济圈”,通过区域产业链接,把各民营企业聚合到一起,实现以邻为伴、同心同向。新型商会在兼具传统商会组织优势作用的同时,将发挥“四引”作用。一是政治引领。新型商会组织从组建之初就贯穿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建设”这一的根本导向,更有利于发挥组织优势,更好的凝聚思想共识,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思想引航。新型商会组织更便于针对共类型民营企业的实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培训,增强思想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调动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三是服务引导。园区、街道和商圈商会就建在生产地、销售区、集散点,在服务民营经济的一线,在企业家身边,更有利于在生产生活的现场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发展引路。能够更好的汇聚资源优势和产业信息,以产业链模式和集群创业推动民营企业“抱团发展”,破解“独闯江湖”“单打独抖”的发展困境,通过强引领、优服务、畅联通,为民营企业搭好“连心桥”、牵好“合作线”、开好“直通车”、铺好“亲清路”、当好“店小二”和做好贴心人。

今后,在推进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中,我们将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重心下移,向改革要动力,以服务谋发展,以创新商会组织建设模式为重点,全力打通商会建设“最后一公里”,用青海商会建设的“金名片”换民营企业家的“金口碑”。主要举措是:

一是创新探索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分类指导,构建商会管理体系。加强异地商会协同管理,有序推进在青异地商会民政注册登记,进一步巩固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工商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异地商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商会属地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全国工商联《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商会管理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做好基层商会登记管理工作,以试点建设的4家商会组织为样板,切实推动商会组织进一步向开发区园区、商圈、乡镇街道延伸。

二是有力推动商会工作机制创新。做好管理、培育、服务三篇文章,提升商会发展水平。坚持抓规范管理,针对我省商会实际规范出台指导性等文件和制度办法,实现商会依法设立、规范运行。坚持抓培育扶持,举办商会组织工作会议、商会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轮训班,探索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进工商联机关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商会自身建设水平。坚持抓平台服务,进一步激发商会组织活力。

三是聚力提高商会自身建制效能。明确目标定位,提升商会建设质效。以党建为本,推动党建会建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商会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探索“商会+支部”工作模式和独建、联建等党组织组建形式。大力推动商会组织发挥“联”的作用,体现“治”的作为,做好“引”的文章,在经济服务、诉求反映、权益维护、诚信自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体现商会作为。

任芮昀:

谢谢祁永红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青海日报:

水井巷商圈商会今后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青海省商会副会长、西宁市水井巷商圈商会会长陈琪: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水井巷商圈商会将立足西宁市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发挥五大功能优势,建设一流商圈新型商会。

一是发挥水井巷品牌优势,建设“品牌商会”。千年古韵流,百年水井巷。据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记载:“水井巷(原水眼洞街),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15年,我们成功注册了“水井巷”商标,并以此成立水井巷集团,依托“水井巷”这个民族品牌,致力于整合青海特产资源,着力打造青藏特产行业知名品牌,全面发挥品牌价值。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和国内60余个城市进行了品牌、产品推广,促使“水井巷”更好的走出青海,走向世界。如今,在水井巷商圈成立商会,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百年品牌,积极塑造“水井巷”商会品牌形象,足以彰显品牌的魅力。

二是发挥水井巷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商会”。青海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具有百年历史文化的“水井巷”,作为青海省的第一条商业街,承载着青海几代人的情感。同时,“水井巷”承载了青海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从过去的一眼水泉引水洒街压尘,浇地灌园,到如今以民族特色招揽生意,以传统餐饮服务游客,以青藏文化顺应文旅融合、文化润城,经过深度改造,亮相于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青海商人接续奋斗、努力拼搏的缩影,体现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摇篮、青海省市场经济的温室。如今,在水井巷商圈成立商会,传颂着河湟风韵、古城文脉,必将助推青海人文蜚声海外,我们将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积极打造商圈文化商会。

三是发挥水井巷资源优势,建设“活力商会”。上世纪80年代,水井巷作为西宁古老的商业集散地与商业发展源头,被誉为西宁市“南京路”是西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受到欧洲主流媒体的报道。如今,水井巷商圈拥有商户、企业上千余户,在这样一个市场活力强劲的地方,以极具河湟地区历史底蕴的水井巷之名成立商圈商会,通过规范商圈内企业、商户的经营行为,推进老城区街域经济发展,焕发小微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激活商圈发展新动能,更好地促进西宁市新业态发展。

四是发挥水井巷党建优势,建设“四好商会”。近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发展,质量推动效益提升,品牌助力产业升级”的思路,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水井巷党建品牌作用,并于2019年成立了水井巷商圈党委,旨在“传递党的声音、凝聚发展力量”。水井巷党建2019年被西宁市命名为“五星级党组织”;被青海省命名为“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被青海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水井巷商圈商会的成立,将在党委的领导下,以党建带会建融合发展,加强政治引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打造商会品牌、树立商会形象、突出商会功能,建设“四好”商会。

五是发挥水井巷区域优势,建设“示范商会”。水井巷商圈位于城中区水井巷周边老街区域,是西宁城市南北发展轴和东西发展轴的核心地段,周边驻有政府机关,拥有西门、大十字、王府井百货以及西大街地下商业步行街等。商圈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众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经商人员聚居的区域,富有活力和人气,各类商品往来密集。在此成立商圈商会,将辐射周边商圈乃至全省商会,聚焦老城区,激发新动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为推进西宁市街域经济发展,促进西宁市商圈企业间交流合作,激活西宁市商圈发展新动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代言、服务、整合、引导并架起政府和非公经济人士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西宁市现代化建设贡献新力量。

光明日报:

请问文汇路街道商会今后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西宁市文汇路街道商会会长陈志浩:

感谢您的提问。

今年8月,我省首家街道商会—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商会依法成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商会领导班子,吸纳会员单位近百家,涵盖文化、科技、教育、电商、医疗、餐饮、工程、旅游等各行各业。今后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是:以建设“四好”商会为目标,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把商会建设成为全省街道商会的先进典型。

一是创建全省街道商会的“标杆”。作为全省首家街道商会,我们深知自身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牢牢把握“两个健康”主题和“四会建设”要求,通过成立商会党支部联盟,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商会各项工作中去,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会员不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道路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商会将依靠广大会员实现将党建工作与商会、企业战略紧密合作起来,探索新形势下党建与商会、企业融合发展、共建共融的党建工作新途径,打造能推广、能复制、立得起的“样板”。

二是打造全省街道商会“品牌”。按照“引领发展有理念,服务企业有阵地,自身建设有品质”的要求,坚持团结立会,凝聚发展合力,大力推进街道商会特色“品牌”建设。成立商会行业联盟小组,打破各商会缺乏交流、各自发展的瓶颈障碍,通过商会党支部联盟加强企业间交流交友、共建共享,推动行业内部不断创新发展。在金融行业、培训行业、律师行业等开展互学互访活动,搭建起行业交流学习平台,为企业探寻合作契机,促进经济发展内循环,助力会员企业经济永葆生机活力。

三是建立街道商会“机制”。遵循商会“以党建为基、以商会为桥、以经济为舟”的章程宗旨,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的目标,建立健全商会高效运行的制度机制,坚持服务兴会,强化会员联动、资源协作共享,成立商会律师团、财商团、培训团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务咨询、财会审计咨询、融资服务、企业培训,并开展相关专题座谈、知识讲座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坚持面向会员、服务会员,把为会员排忧解难作为商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解决会员的急难愁盼问题,助推商会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用团结一致的声音讲好商会故事,在推动新时代乡镇街道商会发展中体现新作为、展示新形象。

中新社:

请问生物园区商会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西宁市生物园区商会会长王雪: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西宁市生物园区商会成立以来,在推动园区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效逐步显现,园区商会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办会模式初步形成,职能作用逐步发挥。按照“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聘人员、自筹经费、自理会务”的原则组建,没有财政拨款,依靠企业家自主办会,初步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办会目标,彰显了社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生物园区商会自筹备成立到现在仅仅3个月时间,已有60家企业参与,商会组织日益壮大,功能日趋完善,社会影响逐渐扩大。涉及房地产、餐饮、娱乐、建筑、酒店、家居、广告策划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三是商会服务意识增强,支撑作用全面体现。商会组织充分发挥人脉、资金等社会资源优势,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在激活民资、招商引资、促进项目落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泛动员会员企业利用客户关系、社会关系,各显身手,形成了引进一群、带动一片的“虹吸效应”。

四是整合资源实现共融,强力助推企业发展。生物园区商会凝聚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并充分发挥其在整合资源、激活民资、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空间,加强与外地经济团体的友好往来,促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与广东普宁、安徽亳州中药材商户联合“城城联动”项目,根据园区商户企业经营特色,立足各自优势产业以构建“创新集聚,联动发展”的跨区域合作,联手联合投资项目建设,推进共赢互利、做大做强。近期,商会对接生物园区“园区之窗”电商专业运营团队,搭建商会自媒体运营培训,以期提升会员单位自媒体运营能力培训,学习运用媒介技术和渠道、数据分析、活动策划、用户运营、短视频运营、直播带货、流量转化等,帮助商会会员企业快速培育独立运用网络自媒体平台拓展业务能力,助力推进共赢互利。

五是注重规范运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商会注重建机制,抓好规范运行,不断提升商会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有力推进商会规范化发展进程。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秘书长聘任制,不断扩大会员覆盖率,提升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组织的参与度,谋求“共益”与“公益”的最大化。

任芮昀:

谢谢王雪女士。由于时间关系,答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发布会结束后请与省工商联的工作人员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