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异地商会委员齐聚一堂 为泉州建言献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03:53

  闽南网1月19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海都记者 王金淼 文/图)“利用泉州海丝文化带来的影响力,积极走出去。”今天下午,泉州市政协港澳委员、特邀委员、异地商会委员座谈会召开。与海丝文化相关的主题依旧受青睐,引发委员们的热议。

  泉州市领导郑新聪、康涛、陈万里、杨俊峰等出席,80多名来自港澳委员、特邀委员、异地商会委员参会。在近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上,11名委员们带着家乡情怀和政协委员的使命感,就发展与传承海丝文化、台商在泉发展、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议题提出看法,积极为泉州建言献策。

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设立闽港澳基金,鼓励青少年多交流

  与会的委员们,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港澳台。如何加强泉州与港澳台的联系,备受关注。特邀香港委员姜玉堆就当前香港“侨二代”的发展现状发表看法。据悉,在香港有福建乡亲120万,超过半数是泉州人。姜玉堆说,尽管在境外的泉州人不少,但青少年后代对家乡的感情基本比较淡薄,或者没回来家乡过,有的连家乡在哪都不知道,更不懂得说家乡话。

  “应该多举办青年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家乡和国家,产生情怀。”姜玉堆说,香港社团牵头组织的交流活动,面临经费问题。他建议,泉州市政府可牵头组织,成立“闽港澳青年交流基金”,鼓励两岸三地的青年多交流。

  就刚刚结束的台湾大选,委员们也发表了看法。特邀台商委员、泉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杨荣辉说,在大陆的台商们都非常关心两岸关系。鉴于泉台关系的发展情况,他提出,泉州应该进一步充分发挥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优势,深化两岸泉台民间交流合作,发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台民间交流协会的作用,扩大泉台青年交往。

利用海丝文化,积极走出去”

  说起“海丝”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特邀委员、香港南安公会副会长傅森林提出,泉州应该建设一座国家级的“中国海丝历史博物馆”。作为“海丝”的起点城市、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多元文化中心,由泉州来建设一座国家级的“中国海丝历史博物馆”当仁不让,以结合“海上丝绸之路——泉州”世遗申报,既可推动“一带一路”先行区的发展,也能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傅森林还提出,“中国海丝历史博物馆”可选址南安丰州九日山。因为丰州曾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九日山石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泉州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唯一留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记事石刻。并且,丰州曾经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海上丝绸之路船舶出海的祁风祭典之地,是名符其实的“海丝”起点。

  特邀委员、印尼晋江同乡会常务顾问许金聪就“海丝”文化的发展也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应该利用闽南文化对海内外同胞、游客在语言、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影响,积极走出去,吸引更多游客来泉州“寻根”。

“台企转型升级,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近年来,受外需压力、内需走弱、成本持续上升、劳动用工短缺等问题因素的影响,在泉州的台商在经营和发展上遇到了诸多挑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台商和从事传统产业出口的台商,面临的困难更多些。

  泉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杨荣辉表示,在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上,台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也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他代表泉州台商向市政府呼吁,希望能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对台企业的技术、科技创新、品牌发展等给予财政扶持,以促进台资企业增强竞争力和做大做强。

  “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泉州中小台资企业最难迈过的坎。”杨荣辉说,希望市政府能够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量身定制,设立“泉州市中小台资企业助保贷”,着力破解泉州台商贷款难的问题,扶持泉州台商发展。

  “目前,全省有十个台商协会,会员近万名。泉州协会是公认的幸福值最高的协会。”泉州台企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熙政提出,希望泉州市政府能延续往年惯例,每年召开现场办公会,为在泉州的台商企业排忧解难。

  座谈会的尾声,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表示,将及时疏理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他说,泉州“十三五”的蓝图已经绘制,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最难的一年。他表示,泉州将当好“娘家”,鼓励港澳委员、特邀委员、异地商会委们,充分发挥影响力大、视野开阔等优势,以最大的热情为家乡建言献策,一如既往地支持泉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