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成立街道商会的背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4 22:16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幸福思明,开元一定行!”11月25日,继莲前街道在思明区率先成立街道商会后,思明区开元街道商会的第一张“全家福”被温暖定格。之后一周内,如雨后春笋般,厦港街道、鹭江街道、中华街道、筼筜街道、嘉莲街道、鼓浪屿街道等厦门市思明区各街道,纷纷成立了街道商会。

街道搭台、企业唱戏。街道商会是全国工商联在镇街的拓展延伸,是具有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的社会组织。街道商会的成立被赋予许多期望——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希望以此为纽带,汇聚更多有识之士,凝聚更强合力,拓展更大平台,交流更多商机,更好服务企业,助力做大做强。

而在记者看来,街道商会发挥着思明区“近邻”文化的优势,更像是商业领域的“近邻朋友圈”,通过区域链接,把企业聚合到一起,以邻为伴、同心同向。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模式也是不少企业乐见其成的。据公开资料显示,筼筜街道商会筹备时,有意愿入会会员数达100家,涉及制造业、建筑、金融、软件信息、餐饮娱乐、商贸服务、教育培训等诸多行业。有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面临许多的风险,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短缺,在“独闯江湖”和“单打独斗”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自己力量薄弱,“抱团取暖”是他们愿意加入街道商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此前思明区也成立过街道商会,但噱头大于实际作用。此次思明区各街道重新梳理辖区资源,全面成立街道商会,无疑是在形式、内容上都“动真格”——经过民政部门依法注册登记,流程变得更加完善和规范。

街道商会虽成立不久,其纽带作用已开始显现。思明区某街道财经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商会未成立时,政府和企业的互动居多,企业与企业的互动相对较少;街道商会成立后,会长单位、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交流明显增多,仅这一周以来,街道就促成举办了多场企业间的茶话会,促成一些潜在合作。因为职责加身,许多理事单位成员也主动提供资源,帮助其他会员单位。

记者认为,街道商会发挥的作用“未来可期”,它搭建了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平台——不同于民间商会团体,其由政府“背书”,街道扮演“服务员”,将链接更多优质资源。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街道商会的成立只是“第一步”。未来,街道商会该如何发挥基层商会作用,如何为思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贡献,还要看“平台怎么搭、戏怎么唱”,包括是否有良性的运作机制作为支撑、是否能促成成员企业积极互动等。街道商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