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银行很赚钱,但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银行的赚钱模式,压根不是我们以为的“赚差价”这么浅显。
传统思维中,做生意就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利用差价来赚钱,卖出去的商品越多,盈利能力越强。
银行也是企业,我们可以理解为金融超市,向客户出售金融产品,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很多人认为,银行最赚钱的产品就是贷款,通过吸收储户的资金,再把这部分钱贷出去,二者之间的利息差,就是银行的收入之源。
这样的认知比较片面,而且赚钱速度太慢了,假设银行吸收了一个亿的存款,存款利率为2%,应付利息为200万,贷款利率为4%,应收利息为400万,轧差仅为200万。
要知道,一个亿的贷款成功发放,银行还有很多经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固定开支、营销费用、坏账准备等等,实际到手的利润可能就所剩无几了。
特别是近年来贷款利率持续下调,不断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为了存活下去,传统的经营模式必然会被慢慢淘汰。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早就有了新的赚钱手法,那就是利用金融杠杆。
简单给大家阐述一下原理,还是同样的假设,银行吸收了一个亿的存款,现在有一家企业需要一个亿的资金,银行把钱借给了企业,但没有给现金,而是采用了银行承兑汇票的模式。
银行给企业开了一张承兑汇票,企业拿着汇票去下游企业采购,下游企业看到了有银行的背书,也不需要资金转入,直接拿走了汇票,默认为支付了货款,顺利地完成了这笔交易。
下游企业可以选择拿着汇票去银行承兑,提取现金出来,也可以直接与其他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如此往复,银行的承兑汇票流转了很多家企业,但资金并没有真正从拿出来,银行可以不断给其他有需要的企业开票。
如果这一个亿的资金同时给50家企业开了承兑汇票,那利息收入就变成了两个亿,比之前的速度足足快了50倍。
当然,这样的例子比较浅显和极端,只是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这种加杠杆的模式,银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要均衡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贷款主体的综合资质。
眼尖的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个套路怎么有点眼熟,没错,我们日常生活里,很多连锁店也是这样的经营模式。
连锁店营销客户办理会员,预存一部分资金,看上去是锁定客户,实际上是把会员们充值的资金聚拢,然后去开更多的分店,再吸引更多的会员。
等到时机成熟,连锁店就会进行优胜劣汰,把盈利能力强的店铺留下,本质上就是空手套白狼,用别人的钱,来经营自己的产业。
银行业除了金融杠杆玩得比较好,还衍生出了很多中间业务,从各家金融公司赚取一部分收入,强强联合,实现双赢。
像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保险、基金、贵金属、代销理财等等,银行本身并不提供这些金融产品,但由于客户的体量比较大,相应的金融公司都愿意和银行合作。
等于银行帮金融公司引流,金融公司从银行端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客户,等产品成交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佣金给银行。
为了提高银行员工的销售积极性,这些金融公司还会主动和银行一线员工搞好关系,甚至是利益互换,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银行的员工,老是营销客户买保险、基金的原因。
据了解,现在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银行业的代销业务,将来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按部就班的商业模式早已过时,唯有把有限的资源无限循环,才是快速发展的真谛。
(感谢您的关注,我是金融圈小大佬,期待您的咨询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