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头及主打“专家学者”,让“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看起来“来头很大”。
其官网上自宣系“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领导直接关怀支持下成长发展起来”、 “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专家学者的桥梁和纽带”……但却被民政部三次点名通报,先后登上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即便如此,该协会也仍未去民政部门登记,而是各种闪转腾挪:从注册香港的离岸社团,到挂靠事业单位成为“直属机构”,又更名摘掉国字头,变身“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对民政部的通报,该协会创始人、常务副会长安卫华称,“我们都停下来没有工作了,它还在公布。”
对澎湃新闻()就该组织为何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疑问,安卫华给出的解释是,“民政部让去找上级主管单位,上级主管单位又说要脱离开。”
这个一直未登记“入册”的组织,有自己独立的名字、章程和复杂的管理机构,还下设了全国13个二级机构、7个直属机关和6家公司性质的下属单位。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虽然宣称是一家事业单位的“直属机构”,但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及其负责人安卫华一直以非常“独立”的姿态招揽会员和培训营利,甚至承揽“中国国际药都”这样的开发项目。
而该协会宣称归属的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自身也深陷麻烦:因为违规设立带有“全国”、“国际”字样的机构被行政处罚,整改至今未完成。公开信息显示,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法定代表人李德胜曾多次为该协会站台。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架构图。图片来自其官网【上篇:变身术】
找不到的地址
今年2月,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第三次被民政部点名通报。
几天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在其网站发声明辩称,“我会并不是虚假机构,也称不上是真正的‘山寨社团’,而是属于中编委国家事业管理局依法批准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的直属机构。”
此前两次被通报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已选择更名为“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去掉了国字头。
但澎湃新闻调查发现,事业单位可以有内设机构但并无“直属机构”一说。安卫华在电话中辩称,“直属机构”意思就是“事业单位的一部分”。
在电话中,安卫华表示自己做社团工作十多年,有关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有机会可以面谈。但澎湃新闻记者多次约其见面,他以在外地出差为由拒绝了。
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主办的中国社会组织网“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查询系统中,如今依然可以查到“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名字。
早在2016年3月,中国社会组织网公布203家涉嫌违法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时,中国专家协会就名列其中。消息同时指出,“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系内地居民在登记条件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多数都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主要目的就是在境内敛财。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显示,曾存在一个香港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人是安卫华,驻在期限始自2006年11月,但在2010年5月吊销。
该代表处的登记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83号东12楼209号,澎湃新闻近日实地探访,此处为一部队干休所,门牌编号并无209号。
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李德胜称是复印件。赵孟 摄2017年3月15日,民政部公布一批“未在我部登记的组织”,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再次上榜。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这些社会团体必须向民政部登记注册。
这次被民政部点名三个多月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更名为“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理由是“为了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更有效执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且经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但并未点出相关部门是哪一家。
到今年2月7日,民政部发布第一批“涉嫌为非法社会组织”的名单,称这些组织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涉嫌为非法社会组织,“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第三次进榜。
澎湃新闻发现,中国专家学者学会的官网上,以及仍在开展的一些培训宣传活动中,仍然在使用“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名号。
“直属机构”
3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航丰路1号院2号楼6层616,这里是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最新的办公点。
迎头可见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新名称——“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同时挂着中安乾(北京)科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联社集团公司的牌匾。在办公点入口接待处处右侧,挂着安卫华等协会人员与退休领导的巨幅合影,和装裱精致的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左侧,摆放着各类证书和各种培训基地的授权匾额。
办公点玻璃门紧锁,澎湃新闻记者敲门无人应答。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更名后的办公点。赵孟 摄虽然在前台展示着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并宣称是其直属机构,但经澎湃新闻求证,这一说法也缺乏合法性。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直属事业单位的条文,并无事业单位设立“直属机构”或“下属机构”的表述。
由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制定的《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申请书》上,仅有事业单位“分支机构”的表述,但分支机构只有负责人,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3月2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登记审核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事业单位就没有“直属机构”一说,“我们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3月12日晚,澎湃新闻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安卫华。
安卫华解释,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成立伊始确在香港注册,原因是当初需要挂靠单位,在内地“不好批不好弄”。
他说,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前几年已经从香港“脱离了”,后来找到别的部委挂靠过一段时间,“接着要整顿,我们就出来了”。对“直属机构”的理解,安卫华认为,“就是事业单位的一部分”。
但该协会有自己独立的章程,且如今依然挂在官网上,章程的第一条就写道“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专业性社会团体”。
而该会留下接受会费的账户,是其财务人员刘方的个人账户;该会的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仍以“中国专家学者协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对外招生。
安卫华称,作为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直属机构”的该会,如今已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因为该会人手有限,网站的信息量大,尚未更改完全。
“母单位”的麻烦
澎湃新闻经事业单位在线网查证,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宣称其直属的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确为一家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李德胜,举办单位为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注册资金30万元。事业单位在线网系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主办。
在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的官网上,“下属机构领导”栏中,有安卫华的照片和身份介绍,职务为“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书记、常务副会长”。
李德胜告诉澎湃新闻,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是2013年“加入”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并成为其“直属机构”的。按照他的说法,依照该中心的管理规范,协会只能使用“委员会”,不能以出现以“中国”开头的名称。
在2017年7月更名“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前,“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一直以“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直属机构名义”公开活动。而公开信息显示,李德胜曾多次为该协会站台:2015年1月,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国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李德胜出席;2017年7月,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搬迁并更名时,李德胜前往道贺。
实际上,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宣称归属的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自身也深陷麻烦:因为违规设立带有“全国”、“国际”字样的机构被行政处罚,整改至今未完成。
网上搜索“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关键字,首先跳出来的是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16年9月公布的一则处罚信息:
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存在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违规设立带有“全国”、“国际”字样的机构,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未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等行为,……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作出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6个月)改正的行政处罚。
3月5日,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督查工作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早在2016年,该局接到不少针对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的问题线索。
接到投诉后,按照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登记的地址,派人上门核查,但并没有找到这家单位。物业人员称,该单位已经搬走。
上述工作人员说,进一步调查发现,投诉内容属实,随后通知该单位负责人,告知对该单位作出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等处罚。
有意思的是,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一度宣称,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遗失,无法提供。无奈之下,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只能先刊出遗失声明,后对该单位作出上述行政处罚。
澎湃新闻查到,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现已搬入丰台区郑常庄326号,一栋叫做安美尔的大厦内。
该中心主任李德胜向澎湃新闻解释,国家事业单位管理的行政处罚,是因为“我们搞内部整顿”“民政部也在搞,我们也在搞,但是不同性质的。”
李德胜称,整顿并不影响工作,该中心下设的全国13个中心、7个办事处和32个委员会,也都在正常工作,“没有说停止工作,取消这个单位”。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在其下设的城乡小康培训中心办公室,四五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该办公室一位王姓主任表示,正常工作并未受到影响。
“虽然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控制他的证书,但在法律意义上是暂扣状态,”前述国家事业单位相关人士则称,如果以暂扣状态的证书去办理相关业务,审核资时将会被拒。
但他也表示,证书是否真的遗失,该局无从知晓;或该中心继续以证书复印件对外开展活动,“我们也不好办。”
澎湃新闻获悉,整改期间,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一直无法提供合格的整改报告,迫使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于2017年12月15日在官网发布消息,“该中心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对其暂扣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继续执行。”
但3月12日,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一位王姓主任向澎湃新闻展示了“遗失”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证书上的法定代表人等信息,与从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查询到的信息一致,且盖有红色印章。
澎湃新闻在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办公地址,也注意到这张《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摆在办公点入口的显著位置,并用精致的木框装裱起来。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最新的办公点,门口摆放着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的法人证书。赵孟 摄对此,李德胜解释,这张《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彩色复印件,因为工作需要,保留了几十份。对于原件是否遗失,李德胜称,“原始的东西交过去了(其自称交给了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复印件得留着,很正常的事。”
头衔奇多的中专生
以常务副会长身份主持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安卫华,是何许人也?
在协会网站上,姓首字母为A的安卫华正好排在专家库的第一位,上列仅“现任”的头衔就包括9个,包括“北戴河作家协会作家”、“河北省冀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其部分学术成果,“主编出版著作五部,在国家权威报纸、杂志发表文章100多万字。”包括主编《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主编《待人艺术》、主编《世界100位首脑人物旷世录》。
澎湃新闻查证,上述头衔中,部分连单位名字都表述错误。例如,并无“北戴河作家协会”,而与该名称类似的有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但其并非一个团体或者组织。
在民政部的社会组织查询系统中,查无河北省冀商研究会,而有河北省冀商文化研究会,但在该研究会公布的成员名单中,没有“安卫华”。
一次会议上,安卫华对自己的介绍。澎湃新闻获取的安卫华涉嫌诈骗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其1962年生,中专文化,户籍地为河南临颍县。
北京某高等院校教师刘彤(化名)与安卫华相识多年,他告诉澎湃新闻,安卫华最初在中国改革报工作理论版工作,这让安卫华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专家。安卫华通过采访该校一位年长的专家,进而结识刘彤。因为有老同事的介绍,刘彤对安卫华未加怀疑。
在刘彤的印象中,安卫华一直穿着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举止得体,讲话温文尔雅,“很像个文化人”。
安卫华 图片来自其官网安卫华告诉澎湃新闻,他于1999年进入中央党校做国内访问学者,并声称导师是已故的原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某,次年毕业时还获颁“毕业证”。他自称是中央党校培养的“高材生”。
中央党校国内访问学者制度起始于1996年春季,第一期国内访问学者5名。一位中央党校退休的教授告诉澎湃新闻,国内访问学者并不需要考试进入,如果自己有相关项目或课题,只需要与导师取得联系,获得老师同意即可,“其实就是跟导师读一年书”。
前述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称,后期国内访问学者中,“一些人打着中央党校的名头乱来”,这项制度仅持续了数年,便终止了。目前,中央党校只有针对西部地区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进入门槛有严格把关。
在中央党校做国内访问学者的经历,为安卫华提供了重要的人脉。2006年其成立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后,第一批专家就包括他在中央党校结识的多位退休老教授。
在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网站领导班子介绍中,包括1位会长,10位副会长、10位顾问和11位副秘书长。这些挂名的人员,多为一些机构的退休领导或专家,包括多位中央党校的退休教授。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原总编辑邢贲思,作为会长挂在其网站。
3月10日,邢贲思的秘书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年届90岁的邢贲思,现已推掉所有社会职务,这一头衔是多年前的事,且为“兼职”。
一位副会长罗志先,原为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于2017年7月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另一位顾问马宾,原为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已于2017年3月过世。
刘彤也是在协会创立伊始加入进来。他说,一些当初入会的教授和他一样,并不清楚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来头,也没精力去了解它的底细。一些学者思想相对单纯,加之退休时尚有精力,也有情怀继续做些事,得知这样一个听起来很气派的平台,顺理成章就加入了。
刘彤后来听说该协会的注册地在香港,觉得不妥,加之安卫华及其员工每次有会议都联系他参加,甚至一些与他专业毫不相关活动,如有关中药养生和书画文字的会议,也拉他“站台”,他感到商业意味太明显,就不再参加协会的活动。
【下篇:生意经】
“打造中国兰德”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官网,俨然像是一家学术型、智库型组织的网站:最上面的宽幅压图上,是“中国专家网”五个蓝色大字和其logo,下面是三个闪动的红色短语:权威专家网站、透析前沿理论、破解政企难题。
在网站的“关于我们”一栏中写道,该会要努力打造中国的“兰德公司”:我会用社会的资源,办政府想办而难办甚至办不到的事,用超凡的组织协调能力,将散落在各个行业、各个机构内的“明珠”串起来,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担当起未来中国和平崛起软实力要胜过军事实力的历史使命。
在谈及协会的任务时,章程写道,每年努力向协会提交12项学术成果,并择优以协会和作者的名义呈报中央和国务院。
关于经费来源,章程中写道,社会各界资助、本会举办各种文化、学术、企业、事业活动的合法收入和会员会费,“本会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澎湃新闻注意到,安卫华还是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管,这些公司的人员,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员工姓名高度重合。
多位接近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安卫华,“以协会的名义不方便从事经济活动,所以要注册公司,但都是一套人马。”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列明的下属单位的公司,包括北京中联社图书中心、北京正和永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安乾(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药都(北京)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要么是安卫华,要么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吕芙蓉。
会员与会费
自诩智库的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到底有多少专家呢?
安卫华在一次对外讲话中宣称,有“500多名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李德胜在祝贺其更名乔迁时又表示,“为安卫华同志带领出来的这样一支专家学者千人智库团队点赞!”
澎湃新闻统计,在“中国专家网”的“专家名片”里,共计收录了409人。从简历上看,这些“专家”水准参差不齐,既有正规科研单位的退休教授,也有一些行业的普通从业人员。
这些“专家”,相当一部分是协会主动招揽来、缴纳会费后加入该协会的会员。
2016年10月,中部某省一家诊所的负责人王璐(化名)接到一个北京打来的陌生电话,推荐她加入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对方称有大量中医资源提供。
“我开始不相信,在网上查了以后发现确实有这个单位,电话也是一样的,”王璐说,考虑到她经营的诊所需要资源,遂决定加入。
当时的会费为每年8000元,由于已近年末,如果只加入交纳一年会费,便只能享受2017年两个月的会员资格,对方建议她不如将2017年的会费也交纳。最终,她交了16000元的会费。
由于“感觉没有什么用”,2017年底,该协会再次催缴会费时,她拒绝了。
专家名片库里还有一位是山西的中药养生企业负责人,他称,数年前加入该协会,会费加上各种培训的开销,“可能有好几万”。至于收获,“看你怎么去利用这些资源了。”
还有一些列入“专家”名单的人士表示,他们已经与该协会脱离了关系,不再是协会的专家。
加入该协会需要交纳会员费,其对外颁发的证书分为三种,分别是红色的专家证、蓝色是会员证,藏青色的为理事证。多位加入该会的会员介绍,三类证书的会费各不相同,并无统一标准。
“中国专家网”上只发布邀请入会的广告,并未写明会费标准。一般来说,普通的会员证价格最高,专家证价格最低,有些货真价实的专家,甚至不需要费用即可获得证书,而理事根据加入者的实力,价格不尽相同。
民间书画家王流云于2009年加入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当时收到一封邀请函,一看这种全国性的协会,只有他们一家,就加入了,”王流云分析当时入会的心理,“那个时候年轻,你在这个圈子混,总希望多认识一些人吧。”
因为有技艺在身,他被评为专家身份,每年交纳180多元的会员费,获得了一张红色的专家证书。除此之外,他偶尔收到对方寄来的一些内部刊物。两年后,王流云退出了协会,“现在想来挺没意思的。”
但在2010年5月前,中国专家学者协会还是一个在香港注册的离岸社团,按规定“只能从事总部研讨、咨询业务的联络,不得开展经营活动收取费用”。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官网显示,协会体系庞大,包括了13个二级机构、7个直属机关,还有6家性质为公司的下属单位,包括一家中联社图书出版中心。
中联社图书出版中心注册地在香港,由于不具备大陆图书出版发行资质,该中心通过收取“制作费”的方式,套用香港书号,出版不能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偏门”书籍。
一份裁判文书显示,2012年3月,一位民间中医爱好者闫震钧,向中联合图书出版中心交纳制作费用2万元,欲套用香港书号,出版其所创作的《对人体阴阳的破解》等五本书。但编辑出来的样书中,存在499处错误,其中一部书稿整章漏掉。为此,闫震钧曾将中联社图书出版中心告上法庭。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制作的证书。赵孟 摄无效证书
对于协会来说,培训是很重要的一块业务,中国专家学者协会还设立了一个“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2017年初,湖南一家中医诊所的医生蔡京交纳3000元,赶到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参加培训,获得一本“全国科技人才技能资格证书”,资格名称为“高级中医师”。该证的发证机关,为“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资格认证中心”。
这家“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资格认证中心”,于2017年8月被北京市民政局取缔。北京市民政局对外通报,该中心及其下设的40多个机构,既不是国家事业单位,也不是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属于非法组织。
加上吃住的费用,蔡京这趟“赶考”花费了5000多元,得知并没有“全国科技人才技能资格证书”后,他觉得花掉的钱不是太多,没有精力去追讨,只能安慰自己,“就当是去玩了一趟”。
该协会与另外一家山寨协会颁发的证书。除了这类非法组织的无效证书,还有些证书属于是夸大效果。
成为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的会员后,2016年年底,王璐到北京参加协会的年会,发现会上有不少各类培训机构在招揽生意,“追着你让你参加培训,我觉得不靠谱,”她都推掉了,只是参加了协会人员大力推荐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
在该协会网站上,至今写着,中医药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工程是“国家项目,含金量高”,“这张证书将会成为创业者、从业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王璐抱着尝试的心理,花了3600元,参加了这项培训。当时参加培训的有20多人,总共学习了三个中午,即参加考试,“都是翻出抄,当然都过了。”最终,她获得了一张《中医药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证书》。这也是她加入该协会的唯一收获。
当被问及该证书在地方行医是否有用时,协会称“会跟地方政府协调”。王璐回到老家,发现这张证书“基本没有用处”,“卫生部门不认可,老百姓又认不得,还是需要靠专门的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网站和博客,多次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中医药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证书”考试的内容,并称“受国家中医药相关机构委托开展”,留下的咨询电话来自该协会。
根据王璐提供的该证书编号等信息,澎湃新闻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官网上,查到该证书真实存在。
该中心一位黄姓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该中心并未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展开合作,亦无从知晓他们从何取得证书。
黄姓工作人员介绍,从2017年10月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开始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工程师资证书》的各类培训进行核查整改,目前有关该类证书的培训工作处于暂停状态。
她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确实与一些社会机构有过合作,对方通过申报的方式,对社会学员进行培训。但近些年,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太乱了”,“他们什么都敢说,打着我们的名义对外发假证。”针对这种现象,去年专门展开整改核查工作。
3月9日,澎湃新闻以客户身份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一位负责建筑行业培训的男子取得联系,他提供的关于《高级咨询工程师》的培训资料显示,A类证书由专家学者协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颁发,培训费用为每人3800元,B类证书由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颁发,培训费用为每人6800元,并且“保过”。
资料中缴纳培训费用的账户,是一个名为“北京中企海纳万汇教育咨询中心”的账户。这位男子称,该中心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几番交涉,对方同意A类证降价到每人2800元,并承认“这个证意义不大”。但被这位男子鼓吹的B类权威证书,其发证单位“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也来路成疑。澎湃新闻记者未检索到该中心网站,在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和工商登记系统中,均未查到其信息。
“千秋大业”
除了招揽会员和进行培训,中国专家学者协会还操办起了项目——“中国国际药都”。
2010年7月,北京某建筑公司负责人黄海宽,接到一个自称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有一个项目正在筹备,考虑到他的公司实力,愿意让他来做。
黄海宽觉得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与对方约了见面。见面时,安卫华和该协会副秘书长吕芙蓉等人告诉他,一位中央领导人的亲戚,将投资50亿在北京建“中国国际药都”项目,一些建设项目可以让他来做。
随后的几个月,黄海宽到项目所在地考察了五六次,对方又给他拿出了各种批文,“都盖着鲜红的章。”
黄决定拿下这个项目,但签《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时,甲方却变成了一家公司——北京正和永中医药有限公司。黄海宽疑惑,对方解释,该协会和公司人员是“一起的”。黄最后将50万工程保证金,打到了该公司账户。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北京正合永中医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安卫华,注册资金为1000万。北京正合永中医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网站上,介绍称该公司是“隶属中国专家学者协会”。
黄海宽称,不久,该协会工作人员又以要回扣名,向黄先生索要了15万现金。
“中国国际药都”工程迟迟未开工,对方又以项目需要等为名,多次问黄索要钱款。按照黄海宽的说法,总共损失有87万多。
澎湃新闻检索到一家域名为“guojiyaodu”的网站,里面充斥着“北京正合永中医药有限公司”和各种中医信息的介绍,中间夹杂着一些于2014年发布的有关“中国国际药都”的信息,称其是“鸿篇巨制,千秋大业,蓄势待发”。
网站对中国国际药都的介绍为,“2014年6月19日,北京正和永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某中央企业签署联合开发建设并经营中国国际药都项目的合作协议……中国国际药都项目开发建设所需200多亿资金由该中央企业全部投资”。
澎湃新闻在上述网站上,还找到一份黄海宽所称批复该项目的“红头文件”,文件栏头为中国专家,内容为答复北京正和永中医药有限公司,称“你公司报来《关于开发建设中国国际药都的报告》已收悉。经过中国专家学者常务理事会,认真研究和认证,认为此项目切实可行……。”文件印章为“中国专家学者协会”。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批复吗?”黄海宽如今才觉得荒唐。
安卫华的协会给安卫华的企业颁发的“批复”。图片来自北京正和永中医药有限公司未获立项的“大项目”
唯一能找到中国国际药都项目的官方信息,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网站,2012年7月24日,该网站发布一则《门头沟区政府与正和永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的政府信息。
这则信息的内容为,“门头沟区政府与正和永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北京正和永中医药有限公司官网转发了这则消息。
3月7日,龙泉镇政府宣传科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此前听说过这个项目,但并没有推进下去,那块地已经拆迁完毕,但尚未挂牌上市,“停了好几年了”。
“框架协议是什么?只表示双方有这个意向,至于什么时候做起来,没人知道。”他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这则消息,向澎湃新闻解释。
该镇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一位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正和永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最初有意向做这个项目,但由于实力不够,由另一家公司运作过一段时间。不过,该项目一直没有立项,“没有立项的在我们这里就等于不存在”。
该镇分管拆迁规划工作的副镇长王月超也表示,他到该镇工作两年多,“从没有听过这个项目。”
3月7日下午,澎湃新闻来到龙泉镇西辛房后街44号附近,这里是一片拆迁后的空地,约有数百亩,碎石砖块上面,覆盖着绿色的塑料网。
附近居民称,曾听闻这里将建“药都”,但拆完几年了仍无动静。
黄海宽一直坚持寻找安卫华。赵孟 摄黄海宽认为,以尚未立项的“中国国际药都”与他签订合同,“属于合同诈骗”,多次要求退还保证金不得后,他向北京朝阳区公安分局报了案。
澎湃新闻获得的裁判文书显示,2012年8月22日,安卫华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刑事拘留,当年9月26日,朝阳区检察院批准逮捕。2013年4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批准其取保候审。
2014年1月8日,朝阳区检察院认为,朝阳区公安分局认定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对安卫华作出不起诉决定。
黄海宽不服,继续四处提交材料。
关于中国国际药项目的疑问,今年3月14日,安卫华又短信回复澎湃新闻:造谣、诽谤!项目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但黄海宽不信,他说,此前每次去追问,对方给出的答案都是“今年会开工”。
(文中刘彤、王璐、蔡京和王流云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