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背后,那个抱团儿的“潮汕帮”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7 11:38

宝能背后,那个抱团儿的“潮汕帮”

2016-07-13 10:26

期,因为宝万之争,让“潮汕人”成了一个热词儿,也将一向低调的潮汕商人推上了前台。

而日前汕头市委书记的亲访宝能,更是让人颇觉有些拍案惊奇,在这局势深入变幻莫测的风口浪尖上,政与商,何时又成了相牵而行惺惺相惜的一道风景。

7月8日,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应各地潮汕商会负责人之邀,参观考察了宝能集团,据说,同行的约有30多位各地潮汕商会会长,阵容壮观。

“在会上,很多会长说如果宝能有需要就尽管开口,他们全力支持。但姚振华表示感谢大家的好心,现在还不需要,他自己能解决。”参会的一位人士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潮汕商会有上百家。姚振华则是广东潮汕商会的荣誉会长。

敢拼敢搏,善于抱团,是潮汕商人留给外界最为深刻的印象,这一次又得到了集中体现。而人们也不免好奇,一向低调的潮汕商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细细道来,潮汕商人与晋商、徽商同为中国传统三大商帮。

相比曾经叱咤风云的晋商和徽商,潮商似乎更为经久不衰。那两位显然都已经没落了。

先说晋商,他们的钱庄票号盛行百年,基本控制中国的金融,但在清末与官府的博弈中烟消云散。

徽商的旗帜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飞黄腾达是由于左宗棠和湘军,然而其没落也在于此。政治与帮派,一方一旦失势,另一个也必受连累。

然而,潮汕商人与这两位相比却似生生不息,可以说想尽办法逃过了清末到后来的100多年各种政治运荡。

在改革开放以前,潮汕人多移民于港澳和海外。但深圳特区成立以后,潮汕人来深最早,人数最多,在经济领域的份量也最重。

这里地处广东,却不通行粤语,不喜煲汤;

这里语系闽南,却不认为自己以福建为宗;

这里与客家为邻,却甚少与之交流,心理上觉得自己是主人,他们始终是客人。

其实,从头说来,传统上的潮州人,确起源于中原,是从中原南下福建而后迁入粤东地区的早期汉人后裔。

而如今潮汕地区主要指汕头、潮州和揭阳三个地级市区域的俗称。

这里毗邻大海,地少人多,商贸发达。许多人远洋赴外,很早就有重商的文化。

也就是这一个地方,诞生了诸如李嘉诚之类的富贾。

今天东南亚一代的商界人士,不少出自潮汕之地。

“对于潮汕人来说,潮汕话几乎是同乡之间通行的名片”,出门在外,只要听到了潮汕话就自然当作了自己人,这为潮汕人闯天下带来了天然的便利。

汕人眼中,中国只有两个地方,潮汕,还有外省......”,他们既排外又抱团,生意诚信的基础建立在“老乡”的基础上。潮汕富豪团结,讲义气,这个优势也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

世界各地的潮商会,更如同一个信息枢纽,一个众筹机构,人帮人,人带人,互通信息、共享利润、共度难关,协同作战。

而“万宝之争”发生后,甚至有传言称,广东乃至全国的部分潮汕商人已达成共识,必要时“借钱”给姚振华去打这场收购战。

潮汕邦这个神秘的群体,随着商战的深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说潮汕商人的代表,李嘉诚、黄光裕、马化腾、谢国民(掌控正大集团)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

而说到李嘉诚,还有个趣闻。

刚开始发展经济特区的时候,由于有庞大的海外华侨资源,汕头确实发展速度还不错。

李嘉诚那时也很热情,投资了海湾大桥,当时跟政府商定,十年内汕头不建其他的跨海大桥。

政府满口答应,竣工的时候还请来领导人剪彩。可.....说话却没算数儿,回头就建了个礐石大桥,跟海湾大桥直接竞争。

李嘉诚表面上也不能说什么,却在以后的时间里,除了投资教育,并没在故乡做过其他的实业投资。

再回到正题。

民间还有个说法,就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潮汕人控制了七八成,虽说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却非空穴来风。

比如郭英成的佳兆业、黄楚龙的星河地产、黄茂如的茂业集团、朱孟依的合生创展、纪海鹏的龙光集团,朱鼎健的观澜湖,都是潮汕籍房地产商当中的典型代表,潮汕籍老板占了深圳地产界的一半以上。

以黄楚龙的星河地产来说,1979年,星河董事长黄楚龙只身到深圳以泥水匠谋生,后于1992年正式转入房地产开发。目前星河年度销售额在百亿之列。

星河地产历史上有一个最为人称道的手笔是其在深圳地区著名的COCOPARK购物中心,但该项目此前曾烂尾十几年,无人敢接,“敢拼敢搏”的星河国际一举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后经盘活,赚取的利润在十倍以上。

除了地产,潮汕人搞IT的却并不多,出名的只有廖廖几个,腾讯的马化腾,7天的郑南雁,豌豆荚的王俊煜。虽然数量上不多,但是还是给潮汕商人增加了一些新经济的色彩。

而由于潮汕人的普遍低调,很多企业大家可能只知道名字,但并不一定了解其背后的老板是谁。

相比之下,“姚振华并非潮汕商人中实力最雄厚和最为出名的人物”,即便是仅在地产行业中,宝能的名号也并不靠前。

为何潮汕人这么牛?有评论说,比起晋商徽商,潮汕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海洋型性格”,偏居广东一隅、只能靠海吃海的潮汕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极强的开创精神。

“广东有一句俗语,力不到不为财,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有可能在残酷的商业战争中死里逃生”,有人这样形容潮汕邦。

“潮汕老板多为学历不高,从小出来打拼,在商海中成长起来的。”潮汕老板中的大部分都是从底层创业做起,却正因历经磨练,通晓市场行情、人情世故,具有敏锐的商业触觉和经商头脑。

“他们敢赌,有极为纯粹、独到的商业眼光”,务实,大胆,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一旦看准了商机,就大胆行动,做他人不敢为之事。

但这有时也是缺点,潮汕人爱面子,成功欲非常强烈,有时不惜用高风险的动作搏取利益,出牌也更具攻击性。

但也有人说,潮汕人经商很牛,为什么潮汕三市作为潮汕人的大本营,却依旧像条破船跟在后面,经济也始终上不去?

且正因内部人太抱团,对外则表现为排外,所以潮汕企业多数是家族化,较少股份化,职业经理人很难进入权力中心,本地也没有几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企业。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潮汕商帮在深圳的壮大得益于城市本身的发展,但在分享改革红利、发展壮大的进程中,根植于民营经济野蛮成长过程中的原罪,也不得不被追问。

他们是很抱团儿,但往往是潮汕籍官员一人出事就会牵出一窝的从犯,这或许也是潮汕人最喜欢避而不谈的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