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近日
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爆火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现场探访
“江西小炒”为何这么
火火火火
义乌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那里成千上百万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满足你任何需求。
义乌身处的浙江,也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南来北往,五湖四海的生意人汇聚,也让这里有着“美食之城”的称号。
那为何“江西小炒”能够在这样包罗万象并看似众口难调的地方一枝独秀?
带着这样的疑问,11月20日至21日,本报记者在义乌采访了解到,“江西小炒”在义乌餐饮中如日中天的地位,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几十万江西人在义乌勤劳、努力的创业故事;通过货真价实、好吃可口的江西菜,深深地抓住了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人的胃,更显露出我们江西人的朴实无华;
而“江西小炒”以及赣菜正在义乌乃至浙江多地呈遍地开花之势,又让我们看到江西人做大做强赣菜的发展前景,还有他们身体力行、团结一致一步一步践行“赣菜出赣”的决心和力度。
01.
一次偶然事件
让 “江西小炒”出圈
大约20多天前,在义乌举办的某个音乐节上,当歌手在台上问台下歌迷“义乌的特产是什么”时,观众异口同声回答“江西小炒”,成为网上热议话题。网友“静静说房”是在抖音上首个发布“义乌特产是江西小炒”的作者,他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的情景。那天,女歌手周梓倩借着在台上唱歌的间隙,透露自己来到义乌没时间出去,只能点外卖,于是很想通过美食来感受义乌特色。
当台下的观众说出“江西小炒”时,台上的周梓倩愣了好一会。“从周梓倩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到她以为歌迷是在开玩笑,但其实大家不是在调侃,因为‘江西小炒’遍布义乌的大街小巷,歌迷是真心实意地建议她可以感受下‘江西小炒’”。“静静说房”是上饶人,他第一时间将这段视频发布在网络上,引发超10万的点赞、转发和留言。
“静静说房”告诉记者,那天音乐节的现场至少有几千人,回答“江西小炒”的少说也有几百人。“几百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江西小炒’,也没有人在现场给出第二个答案,说明大家一致认可这样的回答。”
该视频在网络上发酵后,最难以置信的是江西网友。不少江西网友求证事情的真实性,浙江网友们纷纷回答“真的,好吃、便宜”“江西小炒味道真好,吃了忘不了”。浙江网友还细数义乌的江西饭馆,有“江西小炒、江西饭店、江西实惠饭店,江西大众饭店……”
“静静说房”带着记者一行走进义乌的街巷,感受“江西小炒”在当地的火热。他介绍,义乌有726个行政村,就像南昌的社区、街道。“四层半”是义乌各个村里典型的楼房样式,这样的房子在每个村里都是统一的颜色。通常最顶楼的半层是房东自己住,二、三、四层楼为出租房,基本上都是来义乌打工的外乡人,一楼则全部是店面,有超市、饭店等。
“江西小炒”就分布在这一栋栋“四层半”中,临近大马路的店面基本上难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绝大部分隐藏在各个村里,几乎每隔50米就能看到一家“江西小炒”,有时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四个方向一眼能看到四五家“江西小炒”店。“静静说房”告诉记者,只要生活在义乌,几乎人人都知道“江西小炒”,“它的知名度一直很大,但是没有人也没有一件事去点燃它,直到这次音乐节事件,让‘江西小炒’真的火了”。
02.
“江西小炒”
是好吃不贵的代名词
在义乌采访的第一天,当记者入住酒店时,随口问两名前台的工作人员,“请问义乌的特产是什么”,两名年轻人笑了,回答“江西特产”。再问身后走过来的一名年轻人,他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他们都是义乌本地人,从未到过江西,却都喜欢“江西小炒”,“最喜欢路边摊的‘江西小炒’”。
记者也问询了几名出租车司机。一名河南的年轻司机说自己很喜欢吃“江西小炒”,几年前在温州打工时,那里也同样遍布“江西小炒”,“‘江西小炒’让我爱上了炒螺蛳肉,每次必点”。另一名陕西的中年男司机表示,自己只爱家乡美食,不喜欢“江西小炒”,“但‘江西小炒’在义乌到处都是”。
接受采访的人告诉记者,江西小炒“生存”在义乌的每条小街小巷里,对于这座城市的普通打工族来说,它经济、实惠、便利,相较其他同类型、同样消费档次的快餐店来说,“江西小炒”的不同之处是食材可以现炒,而不是提前加工的预制菜。11月21日中午12时过后,是午餐高峰期,记者在义乌小商品城附近的一处城中村里看到,这条街上的“江西小炒”生意火爆,不仅店里全部客满,外面还在不断加座。有一桌食客为5名中年男子,他们说消费不到200元。三名东北的年轻女孩结伴来吃“江西小炒”,她们就在附近上班,中午就餐经常会选择这家江西小炒,“辣,但是好吃”。
在网络上,记者还搜索到在义乌四季小区里有一家名为广丰徐记小炒的店堪称当地网红店,但30多岁的店老板不姓徐,名为陈路剑。他当年到义乌来打工,专门学厨义乌菜,后来自己创业开了江西小炒店,从几十平方米的店扩展到现在的近200平方米。陈路剑将自己的店取名“广丰徐记小炒”,是因为在家乡广丰有一家很有名的夜宵店叫徐记小炒,“所以就想借它的名气,让这里的家乡人有亲切感”。陈路剑也不负“徐记小炒”的名声,餐饮店开业半年后就生意红火,时常爆满,有时客人等位都需要1个小时以上,“有的客人等久了会心情不好,但吃的时候会说值得等待。”陈路剑说。
义乌音乐节事件让网友热议“江西小炒”,它其实是对义乌所有江西菜馆的统称,比如铅山小吃、鹰潭粗菜馆、贵溪土菜馆等。但走在义乌的小街小巷里,映入眼帘最多的店名都是江西小炒。陈路剑表示,如果一个江西人想开江西菜馆,直接把它取名为江西小炒,“这个名字就像广告一样,能很直白地告诉大家,我的店是经济、实惠且口味偏辣的高性价比菜馆”。
03.
江西小炒
已走上品牌连锁之路
“静静说房”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江西小炒在义乌是亲民和接地气的代表,是义乌工薪阶层日常生活和工作用餐的首选,但如果是宴请,“那就不是‘江西小炒’,可能会上升到义乌本土的餐饮品牌连锁‘鸡毛换糖’”。但这样的情形,如今也正在发生改变。
义乌楼下村的周和记餐厅是一家鹰潭粗菜馆,它在一处道路交会的显眼位置,店面800多平方米,大厅可容纳十几桌,另有几间可容纳近20人的大包厢。老板周以礼,广丰人,曾在贵溪乡政府工作,1989年辞职下海,创业失败后于2004年到义乌打拼。
从未学过厨艺的周以礼来义乌选择从小餐馆起步,皆因它投资少,“先维持下生活”。他的店虽小却干净卫生,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已经开了两家周和记餐厅,开始打造江西餐饮店在义乌的品牌连锁。当晚,周和记餐厅里生意红火,一间包厢里全是江西客人,正在为家人举办生日宴;隔壁一间包厢则是义乌本地人的家庭聚餐,他们就住在楼下村,经常会光顾周和记餐厅,“江西菜很辣,但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
40多岁的吴港章是贵溪人,在义乌做餐饮近10年,开的贵溪小炒店已是上下两层楼,有300多平方米。“刚开始我们夫妻俩自己做,来吃的很多都是工人,炒几元钱一份的菜,经过这么多年发展,饭店档次也在一步步提升。”他透露,仅他个人了解到的义乌的贵溪餐饮店就有上百家。吴港章的贵溪小炒店里有三名厨师,两名江西人和一名义乌人,他希望自己的店可以吸引更多人,把贵溪小炒的牌子打得更响。
34岁的韩卫国和33岁的朱玲艳夫妻俩开的“正宗铅山菜馆”,位于义乌一个小夜市旁,当夜幕还未降临,已有食客陆续到来。他们店正面的整块墙体都是一块玻璃,店里整洁、雅致的氛围透出一股温馨感。17年前,还是少男少女的他们一起到义乌打工,经过一番波折,最终韩卫国选择了餐饮之路,“因为我爷爷、爸爸在老家都是做酒席的,餐饮也是我喜欢的行业”。夫妻俩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店,丈夫负责的菜品和口味是成功的关键,妻子热情的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经营之道。
在店里,一名西装革履的男食客告诉记者,自己是上饶人,来义乌11年了,从事金融行业,“我基本上每天都来这家店吃,吃到家乡的味道,让我们在外面创业的人很暖心”。他透露,自己带过很多安徽、河南、上海的朋友来这家铅山菜馆,他们都很喜欢江西的味道,说吃得过瘾。
1999年来到义乌打工,2008年开始做餐饮的贵溪人余德华,被称为是江西菜馆在义乌的领头人。他打造的贵溪阳光土菜馆目前在义乌有3家、金华有2家,最大的一家有1200平方米,位于义乌一条繁华街道的最中心位置,这家店也是目前在义乌最大规模的江西菜馆。阳光土菜馆里的员工,无论是厨师还是洗碗阿姨,全部是江西人,且90%都是老员工,跟随他在义乌打拼10多年。
余德华认为,江西小炒在义乌能开出这么多家店,因为相互之间都是良性竞争,“如果江西人不团结,在义乌是生存不了这么多‘江西小炒’的。”余德华坦言,江西小炒目前在义乌除了受到食客的认可,在品牌规模和知名度上还未能真正走出来,只有少数几家在不断发展中。眼下,余德华又在洽谈一家经营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的店,预计今年内可签下合同,明年开张,“我的目标是在义乌每个镇都能开上一家阳光土菜馆”。
在人们眼里经济实惠的“江西小炒”,这几年在义乌也开始从夫妻小店走上品牌连锁餐饮店的发展之路,记者采访的这几家“突围”成功的江西菜馆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百分之七八十的食材均是从江西老家进货,“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那些新鲜的特色食材在这里是买不到的”。
04.
江西小炒期待为赣菜发展
贡献更大力量
义乌本地菜讲究的是口味清淡、少油少盐,为什么完全不同风格的“江西小炒”会开遍义乌,且越来越红火?义乌市江西商会监事会主席周立新告诉记者,义乌的常住人口有180多万,工作和生活在义乌的江西人约有38万,是除义乌外,全国其他地方在义乌人口排名最多的省份。而这仅是官方数据,另据非正式渠道统计,江西人在义乌最高峰时逼近50万,仅次于70多万的义乌本地人口。此外,在义乌的外国人也有近2万人。
众多的江西人来义乌打工和创业,这是“江西小炒”店应运而生的背景。据了解,最早在义乌开餐饮店的是铅山小吃,堪称“江西小炒”在义乌的“鼻祖”。周立新透露,当时他们的口号是,“哪里有村庄,哪里就有铅山小吃”。第一批在义乌的铅山人靠餐饮店赚下第一桶金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又转行进入房地产行业,“义乌的出租房市场,70%的份额是铅山人做的”。还有义乌的装修行业,上饶人占据了超60%的市场。在义乌的小商品城里,余干的鞋子和文港的毛笔、铅笔、钢笔等店铺,数量分别达到几百家。
义乌网红“静静说房”,原名刘远静,今年38岁。2008年云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他,“去过北京、上海、深圳都找到创业的机会,而义乌的门槛非常低,低到或许只要几百元就可以开始创业”。如今,刘远静不仅是做喜庆派对周边产品的电商,还是义乌房产界的网红,“很多人知道我投资房产赚了不少钱,在这个领域我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所以他们愿意来听我的分享”。对于自己的成功,刘远静认为只是运气好,“刚好选对了城市,做对了正确的事情”。
义乌是平民百姓创业的天堂,不需要有多大的资金,也不一定要有怎样的学历,于是吸引了大量的江西人前赴后继来到这里。“江西小炒”从服务于这众多的江西打工人开始,随着一代又一代江西人在义乌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成功,开创出一片美好前程。义乌特产是“江西小炒”,这当然不是一句最正确的答案,因为“江西小炒”代表的是江西人在义乌的努力和奋斗,“江西小炒”在义乌红火的背后,展现的是江西人在义乌事业有成的创业图景。
2020年,江西启动“赣菜出赣”计划,旨在扩大赣菜影响,做大赣菜产业。余德华表示,自己和在义乌的同行们都非常关注赣菜的发展动向,“江西小炒”不仅遍布义乌的大街小巷,在温州、宁波等地区的浙江许多地方都遍地开花,“赣菜能立足全国餐饮业,拼的是好食材,传达的是江西人真诚、实在的做人精神”。而“江西小炒”在浙江的火爆现象,也正是打响了“赣菜出赣”在全国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