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建设发展的思路探
一、商会的作用和意义
商会是企业家寻求归属感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大家能在同一屋檐下,相互取暖,相互鼓励。
首先,商会是“商人的会”。会员入会最大的心愿是希望通过商会这个平台更好地叙乡情、话发展,谋合作,也希望通过商会这个组织更好地奉献社会,承担责任。
其次,商会是“会商的会”。商会是聚合人气的地方,只有形成“互利互惠,互帮互助”的共识,把商会的发展和自身企业紧密地联系一起,把商会“一切为会员”和会员“我为商会做什么”的态度充分体现出来,才能说是会商的会。
再有,商会是“言商的会”。在商言商。会员加入商会的期盼就是如何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让企业得到商机,更好地发展。商会就应想会员所想,急会员所急,真正让会员看到实效,体会到实惠的帮助。让会员时刻感到组织的力量,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另外,商会之于商人,至少有着五大作用:
一是抱团合作。独木不成林,单打独斗难力拨千钧,惟有抱团才能形成合力。通过商会牵头,强强联手,资源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二是政企沟通。通过商会来维权,企业家、创业人士话语的分量,与个人奔走呼吁绝对大不一样。
三是资源共享。这个“资源”,包括政府资源、人脉资源、信息资源、项目资源等等。商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整合和凝聚这些资源的能力和职能。信息难得,商机易逝,或许有用的商业信息、偶遇的商机,却恰恰产生于众人不经意的交谈之中,若能敏锐觉察,并提前行动,才有可能赚到大钱。
四是品牌推广。加入商会的企业家可利用商会会刊、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节庆聚会、产品展销等宣传平台,展示企业创新品牌,塑造企业诚信形象。
五是公益互助。商会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带动会员企业在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慈善事业上出资出力,奉献爱心,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二、现实环境下国内商会的关键组织特征:
1、不同于宗教组织:无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没有严格的教义约束,没有充分的价值洗礼,难以形成统一的自我观与社会观; 2、不同于政治组织:没有核心的价值观要求,也就没有相应的强约束力的纲领目标指引,没有暴力手段为保障; 3、不同于行业组织:没有紧密的连贯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共同利益与共同风险; 4、不同于企业组织:没有以产权为基础的共同价值与利益以及由此对应的利益分享机制与奖惩机制、没有以严密组织与授权机制为依托的垂直管理体系, 5、不同于国外商会:不能切实的代表一个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总体利益、缺乏维护其利益的政治主张、影响渠道和相应的压力团体;
我们目前的商会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组织,是一个以维权、协同合作为核心的利益主体离散的、松散的合作组织。组织的经济性就决定的商会必须以维权、创造更多更大价值为基本目标,利益主体的离散性决定了商会的关键价值在机会共有,资源共享中达成,通过整合与创新创造高于独立个体的更高价值是其存在的前提。
三、探讨商会建设发展的实践要点:
1、团队凝聚是前提:主要责任人在会长,带头付出建立团队的团结奉献精神,凝聚力量,才有共同合作、共同贡献的前提。
2、骨干协调是关键:主要责任人在专秘书长,会长办公会成员也有相当责任,落实与否的关键在此。
3、组织架构是基础:专业的、结构优化的工作班子是执行的必要基础。
4、机制驱动是纽带:善用人不如善用组织,善用组织不如依托机制,机制驱动是长效衔接的纽带,是跨部门跨企业工作的纽带。
5、计划控制是保障:商会工作不能“会餐化”、“救火化”,必须日常化,计划控制是执行到位的基本保障。
6、项目合作是突破:创造高于独立个体的增值就要落实在项目合作的突破上。
7、商会产业是滋养:没有预算就没有长期的结果,商会需要解决长期经费来源,发展会产是比较理想的选择,项目突破同时带来会产的发展契机。
8、精神升华是动力:商会长久公信力来自共同的精神升华,投身公益、兼济天下是动力来源也是社会各界接受、认可、关心、支持的动力。
前五项是基础建设要点,后三项是突破发展要点。建设保发展,发展促建设。
四、当前商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商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宝贵资源和难得的平台,为我们创造了共同的机遇,如果能够有效的促成商会会员之间的合作,我们就能共同编制一张巨大的财富网络。这个过程中也就相对顺利的解决了解决商会经费与会产发展的问题。
如何来编制这张财富共享网络成为重点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够有效的实现商会会员之间的协同,充分调动与发挥各自在网络、人脉、市场、资金、项目和政府支持等方面资源,聚心聚力,以筹资、筹智、筹渠道等手段进行项目的合作,因此以众筹方式来投资、运作一些大消费类的项目,是我们考虑、探讨的重点领域。具体如何做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让大家拿出各自的资源、项目等共同来探讨,积极推动以实现共同获利。
五、商会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商会成功发展的首要前提,缺乏凝聚力的商会必定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如何打造商会的凝聚力?我认为主要是靠人和事两大方面因素去努力打造。
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会长、商会会员以及秘书处工作人员三部分。会长是商会的第一面旗帜和形象象征,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当的威望,即包括人品形象、能力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都应该是出类拔萃,公认的佼佼者,只有这样的会长才可能具备相当的感召力,才可能把大家凝聚起来,团结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会跟水浒传梁山泊是有相通之处的,“及时雨”宋江其实没有什么高强武艺,但108将英雄好汉之所以都一致推举他坐头把交椅,就是因为他是“义”字当头,乐施好善,讲朋友感情,具有绝对的江湖号召力。
商会会员的团结对于提升商会凝聚力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商会的会员来自各行各业,人生道路、社会阅历、个人性情、企业状况和发展理念都大相径庭,但既然都看好商会的发展平台力量,百忙之中参加商会,参与商会活动,并走到了一起,就应该形成共识,构建共同的价值观:抱团发展,共同为打造商会的发展平台尽最大的努力;不是来炫耀的,也不是来攀比的,而应该是本着认识新朋友,交流新的信息,谋求更大的合作与发展。
会员为了共同的理念和目标,都应该用心呵护和爱护这个团体,自觉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此外,商会秘书处对于提升商会的凝聚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商会秘书处是商会的神经枢纽和指令中心,商会活动以及各种信息情况都是第一时间传递到秘书处。秘书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努力去消除各种企业家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努力创设团结发展的气氛。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在处理企业家之间关系的时候一定要充当‘消防员’的角色”。
什么意思呢?就是企业家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的时候,秘书处工作人员了解到以后,切记不能从中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调解和化解,努力消除各种不良影响。否则,矛盾和误会越来越大,怨言四起,就会严重影响商会的团结与发展。
另一方面,商会还要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去打造商会的凝聚力,包括联谊交流、项目交流与合作、企业的学习培训等,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事,让会员企业体会到商会的价值和作用,商会的凝聚力才会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加强。
六、 商会的执行力:
商会的执行力表现在是否贯彻商会的章程要求,是否落实会员大会、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的会议决议和工作要求。
在这方面,秘书处工作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秘书处是商会的执行机构,是商会工作和运转的中心和核心,所有的工作安排和年度活动最后都将体现在商会秘书处的工作中。
这里面有两方面要求,一是秘书处工作人员必须是能干、精干和善干,即做起事情来要做得漂亮,做得圆满,这是对秘书处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二是工作开展中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工作要有执行力,没有规则和原则是不行的,但是执行过程中又不能是简单地机械式和教条式去执行。
特别是由于商会的工作经常是涉及协调企业家之间或者是企业家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很微妙,充满挑战,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应变去处理。
七、 商会的影响力:
商会的社会影响力简单概括就是在政府部门、在兄弟商会、在媒体机构等相关单位或团体心目中的地位。社会影响力强的商会,只要有活动或事情往往是应者如云、趋之若鹜,反之则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商会打造影响力主要有三大途径:
一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大型活动往往是一个商会综合实力和能力的体现,通过精心策划和布置,广邀四方贵宾,特别是邀请重要领导和媒体的参与,这无疑是宣传商会、打造商会社会影响力的最佳时机,事半功倍;
二是制作精美的商会宣传手册、画册、光盘和报刊,将商会的企业家情况、商会活动以及相关的商会信息刊登公布出来,并寄发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种各样的合作交流机构,即大力发动宣传攻势,将商会的形象第一时间传递给目标对象;
三是大力开展网络宣传。网络宣传具有快捷及时和效率高的特点,也是打造商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商会网站及微信订阅号是网络宣传的最主要方式,订阅号包括日常动态及最新消息,让人第一时间了解商会。
商会凝聚力是前提,执行力是基础,影响力是结果,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都是商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这三大因素都努力做到,商会才可能做好做大,真正做出商会的特色和品牌。
未来三五年内,商会迎来大发展时期,“顶层设计”使商会竞争增多并常态化,超级、精品和新型商会的相继出现,一批“散、小、弱”的商会组织将被淘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该“顶层设计”其本质是“去行政化”。
一批全国性商会组织应运而生,商会逐渐获得与行业协会的平等待遇,各类社团组织联盟增多,并从形式走向务实。行业协会和商会出身不同,隶属不同,待遇不同,但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行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多元化、跨界的集团公司增多和复合型、立体型的行业出现,行业协会正面临失去“行业优势”,地域商会也受制于“区域”和“混业”无法精耕细作。从外部环境上看,行业协会终要实现“一业多会”、地域商会(本地和异地商会)也会实现“一地多会”。从内部机制上,行业协会商会从“一业一会”、“一地一会”到“一会多业”过渡,甚至诞生“跨地域、垮行业”的现代商会。
全国性商会除了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外,其他的少之又少。未来三至五年内,更多类似“中华潮汕商会”这样全国级的地缘性商会将应运而生,与其“另起炉灶”,不如“扶优、扶强、扶特、扶大”,新的全国商会更有可能从有实力、有条件的地方商会“升格”、“扩编”而来,办公地也不局限在北京。不同的商会协会有不一样的资源和价值。“商会经济”促进了“会上会”、“多会联一会”的产生,诸如:“世界某商大会”、“全国某商大会”、“全国某某商会联盟”等等各类商会联盟、行业联盟(联合会)逐渐增多,将实现无缝隙和无盲区的覆盖,从而更具有战略意义和建设性。
社会新阶层人士引领商会发展,商会平台“政治地位”逐年提升,商会会长和秘书长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会长竞选制”、“秘书长职业化”渐成为趋势。作为社会新阶层人士,“商会会长”们通过平台治理,愈来愈被“政治青睐”和“政治嵌入”。例如:广东省政协将正式在县一级层面设立社会组织界别。商会会长的头衔具有“溢价效应”,位置将“炙手可热”。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未必是一名成功的商会会长,需要由纯粹的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转变的过程。“会长”产生过程也将从“上级(主管单位)推荐指定”逐渐过渡为“公开竞选”,通过“平等竞争、差额选举”票多者胜出,符合现代社会治理机制。商会会长队伍建设是未来较长时期的重点和难点。新形势下,第一批商会“职业秘书长”(商会CEO)适时涌现,并呈现“高能力、高薪酬、高流动”特点,商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再是天花板,从“社转企、社转研、社转官”或“永久荣誉、终身荣誉、终身顾问”等途径得到解决。商会人才建设不仅注重“稳定性、传承性、可持续性”,更突出“竞优性、职业化、流动性”。
商会经营和“去会费化”成为商会追求的目标,三分之一的商会将走向“以会养会”创新之路, “完全靠会费”和“零会费”都不是最佳模式。企业经营的成功不等商会的成功,商会的“非营利性”社团属性决定了要“公益效益并举”。目前,95%的商会基本还是按照收取会员“会费”、“捐赠”来维持运行,商会自身的造血功能乏力。但也有一些商会在“以会养会”上成效显著,为“商会经营”提供了借鉴的样本。今后一段时期,去会费“依赖症”不仅是各级商会会长思考的重点,也是“职业秘书长”必须具备的本领和考核内容。商会通过组织动员、集体谈判、创新服务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使集群效应最大化。
商会经营重点应该在“集体性投资、合作消费、政府及第三方购买服务”三个方面,“金融服务、会展、商务推广、活动组织、项目合作、园区建设、物业管理、委托招商、高端培训、游学、中介咨询”等十多个行业领域里有所突破和建树。诸如:一些商会设立了“互助基金、投资基金和公益事业基金”各地工商联商会系统参与创建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未来商会发展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会员发展、活动、宣传、服务”等日常工作发生革新和颠覆式变化。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将是推动商会发展的创新力量,不仅解决“空间和时间”难题,更能提高“效率和效果”。
商会立法和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商会管理模式将“统一、规范、简单”。以商会立法工作和商会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商会实践层面,目前,国家法律法规还是地方法规规章,都没有直接针对商会(行业协会)立法;同时商会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商会的诸多“定义”没有一种权威的界定。商会“立法”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需要加强学科之间尤其是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商会实践学”之间的沟通。未来几年内,围绕商会行业协会的研究咨询机构逐渐增多,商会研究学术类论坛会议更加丰富多彩,一批具有一线商会社团经验的领军人才充实到研究队伍中去,具有权威的国内商会运作及管理类教科书编著完成,部分高校尝试开设“商会行业协会”有关课程。商会(行业协会)立法虽姗姗来迟,但延期出台并不是坏事,将为商会未来争取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话语权。随着改革深入和商会法出台,商会管理模式也由目前的“多头、无序、庞杂、矛盾”到“统一、规范、简单”。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内,围绕商会行业协会的研究咨询机构会逐渐增多,商会研究学术类交流会更加丰富多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新时代机遇下的商会改革,但我们坚信,商会的未来光明美好,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共赢。
办 公 地 址:上海市静安区恒丰路600号1608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