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锋:​在乘风破浪中逐梦前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6 06:27

在乘风破浪中逐梦前行

——记濮阳市第二届功勋民营企业家称号获得者王中锋

从作坊式企业到全国性企业、由国内市场转战国际市场、撕掉低端标签迈向高端产品……18年来,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成”)从一家靠租赁4亩土地起步的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年产值近7亿元、市值突破50亿元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股份制国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作为公司的掌舵人,“60”后王中锋的步履从未停歇。

开放前沿“嗅”商机

时光倒回1984年,王中锋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有化工企业工作。还没工作几年,企业因效益不好而宣布倒闭,王中锋也被迫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那一年,他才25岁。

下岗了,怎么办?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一股经商潮。年轻的王中锋满怀理想和雄心,先后在广东、郑州等地开始创业,干的还是化工老本行,但由于经验不足,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爬起,最困难的时候可谓倾家荡产,可他就是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2000年前后,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更多新材料应用进入国内,酸酐类产品作为电子封装、电气绝缘材料、涂料的关键材料几近依赖进口。作为一名化工行业科技工作者,王中锋下定决心在酸酐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让便宜的、更优质的产品替代进口、扩大出口。

2002年,通过我市招商引资,王中锋带着团队来到濮阳开发区,在濮阳市氯碱厂租赁了一块四五亩的空地,并搭建厂房,开始了他艰苦拼搏、科技创新的创业之路。历经3年的研究开发,2005年,惠成成功研发出“裂解乙烯碳四碳五资源高效利用制备酸酐类电子材料新技术”,凭借其工艺优势,奠定了惠成未来的发展基础,该成果也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系列专利获得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河南省首届专利奖一等奖。

化危为机再奋进

没有自有土地一直是惠成发展的瓶颈。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开发区领导班子的全力推动下,惠成成功购买了一处原国有企业的土地,正式在开发区“安家立业”。

虽然外有金融危机、内部又人才匮乏,但有了土地之后,惠成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不断的努力,迅即推动并完成了一期项目、二期项目、三期项目建设,功能材料项目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其间,惠成还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资本引进、股权激励,并于2015年6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濮阳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凭借资本市场的优势,惠成推出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定向增发等资本运作,通过资本优势,一方面下功夫搞团队建设,一方面加强科技研发。该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技术人员突破百人,并成功完成同行业收购,市值突破50亿元。2019年,公司产值6.6亿元,利润1.5亿元,税收4390万元。

科技创新促发展

惠成是国内顺酐酸酐衍生物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是行业领先水平,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惠成从成立到现在,一路走来都是靠着科技创新稳步发展起来的。”王中锋一句话揭示了惠成的成功之道,他说,惠成始终在做新产品,这些产品不是大批量流水生产的,而是要根据客户需求,依托先进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市场上没有的新型产品。“我们产品的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一些产品在国内只有我们一家生产,甚至有些产品全世界就只有我们在做。”王中锋在介绍中,言语之间也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技术创新自然少不了研发投入,王中锋每年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支出都在总收入的5%以上,且连年持续增加,今年达到了5000万元。为增强企业发展的后盾,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惠成还在杭州、郑州、菏泽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惠成通过技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众多的行业内“第一”及“唯一”。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专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该企业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承担了“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火炬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濮阳市重大科技专项、濮阳市专利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人才集聚强支撑

一个研发型企业要保持良性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个高水平的研发团队。

回忆起创业初期,王中锋说,从技术研发到生产、销售等,每件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研发人员也就只有他一人。如今,惠成建立起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一流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已有100余人,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为了锻造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科研队伍,王中锋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科研管理和技术服务制度,通过保障科研经费、提高员工待遇、加强业务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让技术研发骨干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惠成研发部的张飞飞是平顶山人,从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就来到惠成工作,并在濮阳安了家。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就,让他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王董对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都特别重视,投入也特别多,在他的带领下,我相信我们公司在全球的行业竞争中,会有一席之地。”他说。

筑梦路上不停歇

2006—2010年公司产值上亿,2011—2015年公司产值超3亿、利润超千万,2016—2020年公司利润超1亿。在王中锋的拼搏努力下,惠成自2006年以来的三个五年规划目标,一步一个台阶地都实现了。

今年是惠成成立的第18个年头。“‘18’这个数字对于一个人来说寓意着成年,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进入了成年期。”王中锋说,18年间,惠成由一个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区域性企业,再到现在的全国性企业,实现了稳步增长。但他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而是要把惠成做成国际化企业。

“现在我们只在销售上做到了国际化,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下一步,我们在研发和生产上也要做到国际化,把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建到国外去,在国际舞台上和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展开竞争,打造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为中国增光添彩!”王中锋信心满怀地说。

(记者 樊欣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