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潮汕的普宁豆干,背后竟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讲究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5 09:38

风靡潮汕的普宁豆干,背后竟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讲究

2020-05-26 15:40

脆皮嫩肉气腾腾,蘸以香椒热辣萦。

难遽下咽频转动,待吞落肚汗微生。

宜将温酒三杯下,却把虚荣一笑轻。

美食珍馐随处有,家乡风味最牵情。

——普宁籍现代诗人张华云《油炸豆干》

普宁豆干

▲蘸韭菜盐水(或葱花盐水)吃的普宁豆干

“普宁豆干”是普宁最著名的豆制品之一,又叫“普宁炸豆腐”。但事实上,它并不是豆腐(“普宁豆干”≠“普宁豆腐”),而是一种 豆浆加薯粉制作出来的豆干,潮汕人也称它为薯粉豆干,以普宁流沙镇出来的豆干最为优质,豆浆幼滑、肉厚、清凉爽口。

别看豆腐小小一块,它的制作工序可是很繁杂的——磨浆,除渣,煮桨,配膏,试粉,掺膏,搅和,卤,包块,压块,煮熟,费时费工费力,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严格把关,才能做到保证每一块豆干的质量!

普宁豆干的来源

普宁最早制作豆干的是普宁市燎原镇光南村人,在明宣德元年,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传,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之后,他的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流落到普宁一带。当时,光南村的二世祖母逝世,请何野云选地造墓,何野云感于主人的盛情款待,教给了光南人做豆干。从此,光南村人便制作豆干到集市上出卖,制作豆干剩下的豆渣,便用来喂猪。因此,制作豆干和养猪便成为光南村民近600年来的主业。

有趣的是, 光南的豆干形状为四方形,但中间凹下一个小四方形,这种形状的豆干像一个官印。据说之所以制作成这个形状,也是光南人祈求子孙能当官富贵的一个念想。但其实,它的实质用处是在豆干的中间压上一小块木板以助排挤水分,让豆腐尽快成“干”。

因为潮汕话中的“干”与“官”同音,普宁当地还有一习俗,在小孩子上学时,要买豆干祭拜孔子并给孩子吃,寄意读书聪明将来可以做官。

小小豆干讲究多

普宁豆干能成为潮汕菜的一个品牌,

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第一是用料

普宁豆干的原料中有约占原料20%的薯粉,这可能是产生酥皮和嫩肉并且分离的原因。薯粉的质量最为重要,其次才是黄豆,正所谓“头粉二豆三师傅”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种配料是黄栀,在豆干起锅前加入,黄栀气味芳香,有清热、泻火、凉血的药效,是天然食用黄色素,所以普宁豆干有特殊的香气和漂亮的黄色,这也是让切开的浮豆干看起来有“金包银”效果的原因。

第二是看做豆干的功夫

首先是磨浆,磨浆至少磨两次,然后是加粉,这是豆干质地的关键;温度的掌握很重要,关键区域在66°到70°之间,而加粉、搅拌、点石膏等综合因素,可以决定最后的豆干是专门油炸的,还是只能煎煮的,还是既可以油炸又可以任意烹饪的。

第三是水

另外一个影响豆干整体口感的关键材料是水。普宁周边山地是莲花山向东南延伸的支脉,水质寒凉清冽,是清爽口感好豆腐的重要前提。

重碱轻酸的水质在制作豆制品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这造成了普宁人对豆制品的情有独钟,也是他们后来虽改用了北方的优质黄豆来制作豆制品,却仍坚持用当地水源的原因。

第四是看炸豆干的功夫

最重要的是大鼎深油,大鼎深油炸出来的豆干外酥内嫩、外香内滑,也许这就是街边专门店的豆干好吃的主要原因。

目前,普宁流沙镇出来的豆干最为优质,豆浆幼滑、肉厚、清凉爽口,其炸豆腐也是被誉为最好吃的普宁炸豆腐之一。

▲油炸豆干

▲炸得金黄的豆腐角

吊一盏夜灯,起早贪黑,这些数十年来始终坚持手工制作的匠人们实在值得我们的尊敬,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精神。

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时年八节

“时年八节”

是每个“胶己人”生活的节奏、情怀的归属。

你知,或不知;

它都会定期提示你、教你、为你解答疑问。

分享 • 傳承 凝聚

過日子 ┃ 勿忘時年八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