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湖北第二城荆州,何以实现“腰部”崛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0 15:03

余蕊均 刘旭强/城市进化论

荆州想翻身

沉寂多时的荆州,眼下再次迎来翻身机会。

日前,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荆州市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外界评价,此举不仅对荆州有特殊意义,由省委书记、省长坐镇,以专题会议的形式分析一座城市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放在全国来看也不多见。

事实上,荆州不振早已成为湖北的一大“心病”。多位区域专家在受访时均明确提到“(省上)很着急”,直言作为曾经的第二大城市,“荆州不应该这样”。

公开报道显示,“十二五”时期,湖北官方就曾提出实施“壮腰工程”,希望尽快把荆州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钢腰”,但迄今为止,荆州的发展仍难令人满意。

论经济规模,荆州排名湖北第四,2022年刚刚突破3000亿元大关,与两个“副中心城市”相比,几乎还差了一个自己;

论人口规模,其以513.51万人同样居全省第四,但它同时也是全省唯二人口净流出超过100万的设区市(另一个是革命老区黄冈)。

按照湖北的说法,荆州战略地位重要,拥有480多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肩负着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任,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力,探索内生型发展的实现路径。

但在城市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突破口究竟在哪?想重振雄风,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掉队

一说到荆州,总会自动关联“历史悠久”。如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所言,荆州是湖北的一张名片,“其他地方可能全国人民不太清楚,但荆州大家还是知道的。”

图片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借助江汉平原的自然条件,荆州从农耕社会一路走来,形成了相对发达的农业生产力,也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彭智敏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大荆州有1000多万人,“比武汉多多了”。

但改革开放后,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荆州的行情开始“急转直下”。

因“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州无缘重工业布局,只能发展轻工业。尽管其纺织服装等产业一度闻名全国,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是输给了苏南、广东等沿海地区,坊间形容为“沿海打败了沿江”。

用彭智敏的话说,只有工业化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增长,“荆州错过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放到省内来看,这也导致其被襄阳、宜昌超越,丢掉了“湖北第二城”的位置。

图片来源: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要说荆州被超过,就像在说笑话。”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说。

以荆州和宜昌为例,数据显示,1978年,荆州GDP为17.66亿元,是宜昌的2倍,到1993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时(116.35亿元),荆州仍然保持领先。

不过,到了2000年,宜昌GDP已达358.27亿元,而荆州仅260.35亿元,落后近百亿。

2008年,宜昌GDP迈过1000亿门槛,此后开始“平稳拉升”,分别于2011年、2015年、2018年、2021年连跨千亿台阶,截至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5502.69亿元,是湖北竞逐“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主力之一。

反观荆州,2011年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2017年站上2000亿元台阶,2022年终于突破3000亿元大关。

进一步具体到人均指标上,更能看出差距。

2022年,宜昌、襄阳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4万元、11万元,而荆州仅58577元,不仅不及全省平均水平(92059元)。在省内其他兄弟城市中,也只好于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注:黄冈、恩施2022年人均GDP分别为47457.8元、41248元)。

即使是最“擅长”的农业,荆州对宜昌和襄阳也无太多优势。

2022年,襄阳、宜昌、荆州的一产增加值分别为605.61亿元、587.84亿元、571.94亿元,排名全省前三,合计占湖北一产比重35.4%。

不过,襄阳、宜昌的一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11%,而荆州高达19%。换句话说,更大的比重却没有创造更大的价值,荆州急需提高一产“含金量”。

扶持

荆州这些年发展得不太好,湖北当地是有共识的。一句“荆州不应该这样”背后,暗含着防洪压力、行政区划调整、交通“盲区”等多重原因。

图片来源:荆州新闻网

多位区域专家均认为,洪水影响荆州发展是可以肯定的,三峡大坝修好前,常常是“半年防汛,半年修水利”的状态。

甚至于荆门从荆州划分出来,也是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它是丘陵地区,不容易受洪水影响,迎来了中石化项目和焦柳铁路的双重“加持”,“县级市”已经不能承载发展所需,需要升格。

在彭智敏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荆州连续经历行政区划调整,多少有些给它“减负”的意味。“以前太大了,十几个县市区,还是以农业为主”。

可以佐证的是,2022年,荆州、荆门和3个省直管县(潜江、仙桃、天门)的常住人口合在一起超过1000万,而在“划给”荆门12404平方公里后,荆州的面积仍有14099平方公里,比武汉大了一个黄石还多。

图片来源: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水患问题得到根本性好转,湖北也有意“拉它一把、扶它一把”,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要数2011年底启动的“壮腰工程”。

按照当时的规划,湖北将在“十二五”期间采取各种扶持措施,把荆州打造成为湖北和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并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包括湖北省财政计划每年出资1亿元,发起设立“荆州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荆州四大千亿级产业发展;

省财政向荆州新增借款1亿元用于壮大政府控股担保公司资本实力;

将投资总额3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荆州……

按照湖北的说法,荆州是湖北之“腰”,是长江经济带之“腰”,荆州不振兴,湖北“腰杆”不硬,湖北长江经济带这条“龙”就难以真正舞动起来。

而“壮腰工程”的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荆州GDP达到2180亿元,2020年进一步提高至5680亿元。不过,实际情况却是,2020年其GDP仅2361亿元。

显然,荆州的发展是不及预期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地学者在谈起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时,总不忘强调“(省上)很着急”。

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7月,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荆州调研时也曾召开座谈会,与省直有关部门就支持荆州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

按照当时的提法,荆州不仅需要抓县域经济,还要壮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同时,还必须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作出更大努力,争取更大成效”。

出路

事实上,在此次召开专题会议不久前,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曾到荆州调研,从中可以窥见解题思路——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和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

以搭建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为契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切实加强古城保护。

统筹谋划新城建设,提高经济集聚度和城市竞争力。

在秦尊文看来,荆州有望成为湖北下一个“大城市”,一方面其城区常住人口已接近百万,同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荆州“跨长江发展”,意味着其迎来了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契机。

图片来源:新华网 (曾跃 摄)

“武汉、襄阳、宜昌都是通过跨江发展实现了跨越。”他指出,现在荆州想壮大城市规模,尤其是提高中心城区的集聚力,不能凭空而来,关键还是要有产业支撑。

煤化工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突破口。

2019年9月,随着“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开通,历史上“不产一块煤”的荆州不仅有了煤炭资源,且雄心勃勃地想要打造继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之后的“第五个现代煤化工基地”。

数据显示,2022年浩吉铁路运量突破9000万吨,预计稳定运行后在湖北的下煤量约为1亿吨,而荆州基地将承接8000万吨,在保障电煤基础上,可就地转化6000万吨以上。

“6000万吨”被视作当地发展煤化工的底气,至于其能不能成为荆州首个千亿级产业还需时间检验。不过,彭智敏还提到,煤化工产业是一条出路,但单靠一个产业来大幅提高工业化水平是很困难的,“还是要多条腿走路”。

作为农业大市,荆州已明确提出打造“华中预制菜之都”,希望在这条万亿新赛道上有所斩获。

秦尊文表示,荆州能否成功突围,对湖北意义重大。“同为中部大省,湖北过去在农产品加工上一直不如河南和湖南,湖北要打造万亿级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预制菜将占很大体量。”

当然,产业发展非一日之功,要彻底扭转落后局面必然还需要一个过程,关键是怎么想、怎么做,毕竟“荆州”不能只写在历史故事里。

文字 | 余蕊均 刘旭强

*题图来源:荆州新闻网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标题:《落寞的湖北第二城,何以实现“腰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