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省提升“含外量”,谁挑大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05:11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69540

近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升全省产业开放合作水平。

其中,发挥好能源革命领域开放比较优势被放在6项重点任务之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三气”综合开发,积极参与“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产业气链发展战略。同时,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参与“风光火储一体化”“风光水储一体化”规模化应用,共同开发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发展模式。

措施还给出明确资金政策支持,对实际到位资金(含增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且符合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实际到位外资金额的5%给予人民币奖励;对资产规模超过5000万美元的跨国公司在山西省设立区域性地区总部或总部型机构,按照实际到位资金的10%给予人民币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解读:今年以来,在全力拼经济背景下,不少地方都将招商引资列为“一把手工程”,整体呈现出“含金量”高(投资额高)、“含外量”高(众多外资投资)、“含新量”高(多是新兴领域投资)等特点。

作为公认的能源大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背景下,山西着力探路产业转型,招商引资正是破题解困的一大抓手。如当地媒体所说,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早在今年4月,山西就曾因“省委书记向全省干部现场教学招商引资”引发关注。当时,山西首次召开高规格全省招商引资会议,时任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围绕招商引资“招什么”“怎么招”“如何留”等问题,勉励各地各相关部门用好十二种招商方式,并分别辅以案例阐述。

根据《2023年山西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今年全年山西要力争完成招商引资项目签约1.2万亿元的目标。为此,山西明确要开展包括产业链、外资等在内的9大专题性招商活动。

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山西利用外资规模相对较小。2022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8.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9.8%,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二。尽管增速明显,但规模只排在全国第21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垫底,仅为湖南1/4、湖北1/3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山西吸引外资9.5亿美元,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加41%;其中,二产到资规模增长49.05%,采矿业增长72.3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到资规模较大。

随着最新政策利好释放,山西在吸引外资方面有望进一步延续增长态势。这其中,哪些城市要挑起大梁?

作为山西“双子星”,最新措施提到,支持太原、大同更好吸引外商投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太原市重点投资特钢材料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设备、氢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链,发挥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作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大同市重点投资信息数据服务、旅游休闲消费、物流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挥好大同市“京津冀桥头堡”的优势地位。

#动向

一天三条高铁开通运营

“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26日,成自宜高铁(四川成都至自贡至宜宾)、汕汕高铁(广东汕头至汕尾)汕头南至汕尾段和龙龙高铁(福建龙岩至广东龙川)龙岩至武平段开通运营。

成自宜高铁线路全长26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汕汕高铁线路全长16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本次开通运营的是汕头南至汕尾段,线路长度142公里;龙龙高铁线路全长290公里,此次开通的龙岩至武平段,线路全长9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6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北京机构改革方案获批

北京日报消息,北京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12月25日,全市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落实党中央要求、从北京实际出发,对金融、科技、社会、数据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行优化调整。着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压紧压实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责任,细化市、区执法职责划分,构建权责清晰、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执法体系。着力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持续完善简约高效便民的基层管理体制,进一步为基层扩权赋能,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抓落实上。着力精减人员编制、规范部门领导职数,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本领、提升运行效率。着力推动议事协调机构精简优化,明确职能定位,健全制度,规范运行。

南通与东南大学“牵手”

南通发布消息,12月24日,南通市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在校地双方工作推进会商会上,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此次双方牵手战略合作,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校地合作,是“利在当下、功在长远”的双向奔赴,是“看似寻常、实为超常”的前瞻布局。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则透露,希望通过积极探索合作机制、运行模式的创新,建好海洋高等研究院等合作载体和项目。

泉州首条城际铁路获批

福建发布消息,近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龙岩召开,会议发布泉州—厦门—漳州城际轨道(R1线)建规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意味着泉州第一条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得批复。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山东两所高校更名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26日消息,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建制规格不变,机构编制事项由省委编办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声音

地方密集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界面新闻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地方政府陆续召开地方经济工作会议。从各地透露的信息来看,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明年地方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

辽宁省提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壮大新材料、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低空经济;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细胞治疗、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等领域,大力发展未来产业。

四川省提出,紧紧围绕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特别是要努力开辟新赛道、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河南省也表示,持续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把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找准新产业新赛道的切入点,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在多点发力、多维布局中跨越赶超。

另外,多地还部署着力扩大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江西省提出,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充分用好产业引导基金,引进培育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实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贵州省也提出,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激发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持续抓好央企投资,加快补齐路网水网、产业基础设施、城市管网设施等短板,以旅游为重点持续扩大消费。

#数读

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首次发布

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消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统计口径迎来创新。12月25日,沪苏浙皖统计部门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布首个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并测算了2016年以来的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变化。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测算结果看,以2015年为基期,2022年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为129.5,比上年提高1.6,与2015年相比,年均提高4.2。

六个分领域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创新共建、绿色共保分项指数上升最快,年均提高超7.0;示范引领、协调共进和民生共享分项指数平稳提升,年均提高约4.0;开放共赢分项指数在波动中提高,年均提高1.0。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走势显示,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地位作用不断夯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作用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作用逐年凸显,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不断取得新突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全面加速迈向全面深化。

#放榜

2023年谁是最热门旅游城市?

12月25日,去哪儿发布的《2023年去哪儿旅行数据报告》显示,进入2023年,旅客的出行需求、出行距离空前高涨,大家更愿意出门走走,基本每个月的国内机票预订量都比2019年同期更高,全年预订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国内热门目的地分别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西安、杭州、深圳、长沙、南京。

报告指出,2023年亲子游创造了史上最火的暑假。拥有“必打卡”景点的大城市是带娃出游的首选,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城市也受到青睐。在去哪儿平台上,北京、上海、成都、三亚、西安、昆明、广州、重庆、海口、深圳10个城市,是2023年最受大城市的孩子们喜欢的前十大目的地。

数据还表明,2023年酒店平均支付价格较2019年增长二成,相较价格涨幅较高的经济型酒店,高档、豪华型酒店反而涨幅平缓。

#人事

张安顺已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12月25日,东北网“省委领导报道集”栏目更新后的信息显示,此前担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的张安顺已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校(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