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共同举办的“创新聚能·共链未来”2023创新峰会于北京举行。经济学家、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张奥平发表了《2023年关键政策回顾及2024年经济展望》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奥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现场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形成共识非常难,我给各位总结了一套工具方法论。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产业和行业的结构性调整越发频繁,面对这样一个调整,我们的商业生态本质上是由国家战略驱动型的商业生态。
我今天给到各位第一个工具,就是如何快速捕捉到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具体行业和产业的影响,我给它定义为国家的三份商业计划书。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这是我每一次开场必须讲的,我待会儿会告诉各位这个工具怎么用。
每年3月初两会的时候,都会给到市场当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是我们这一年时间方方面面的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总部署,大家一起看屏幕,一起感受国家商业计划书的威力。
我为大家统计了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原话原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每年三月初两会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所写的内容在当年必然完成,这不仅仅只是政策底线,而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政策工作的底线。
第二个事大家感受更深刻。2021年双碳目标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当时是扎实做好,我问问各位,对于地方政府贯彻执行的时候多扎实叫扎实?2021年上半年很多地方出现了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停工停产,我相信各位都记得。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到了2022年变成了扎实做好,变成了有序推进和先立后破。所以我说我今天不给结论,结论对于我们市场主体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没有共识,我们需要掌握工具方法论。
第三个,2021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对于校外培训行业,是不是一瞬间上千万人失业,十几万家做K12的校外培训公司一夜之间倒闭。我想给教育培训讲一句话,3月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校外培训行业的总基调写的非常清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规范教育培训。大家注意关键词,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在2021年七八月份感受到了。
我今天给的工具,怎么用很重要,今天在座的各位有的是做企业的,有的是行业里的高管,或者是投资人。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怎么用,很简单,每年3月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通稿给到市场,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工作,搜一搜我们所处的行业和产业,就看那一句话足以了,不用通稿全看,通稿全看大家也不好理解。
我再给各位企业家一个小建议,你们可以搜一搜主要客户所处的行业的关键词,这一句话在三月初不会一瞬间贯彻下来,但是在整个年度必然会落实,这叫政策底线、总基调、总部署,三份商业计划书。
一个年度当中如果出现了不可预期的黑天鹅,不可预期的灰犀牛事件,那么经济工作如何部署如何调整呢?我们决策层每一个季度还有一份季度商业计划书,就是4月份、7月份和12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会议每个月会召开一次,但只有4月、7月、12月研究经济,部署下一阶段经济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看案例,今年4月份政治局会议,第一句话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管到下一次季度政治局会议召开,下一次是几月份呢?季度的政治局会议是7月份,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所部属的主要工作管到12月份的政治局会议。
一个年度每一个月都会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但是只有4月份、7月份、12月份研究分析经济,部署下一阶段主要工作安排。所以每一个季度政策的确定性源于哪里,这个关键会议必须要充分看透、理解透。工具很简单,就搜搜我们身处行业有什么样的表态,有什么样的总基调。
7月份开完再开就是今年12月份,12月份要开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去年12月份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的经济工作,之后再过一周召开每年最重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第二年经济工作定总基调,做部署。
所以每一个季度每一个年度我们需要关注几个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对于具体行业和产业要干的事必然会在当年完成。我的PPT可以给各位,我今天讲三个工具,大家把三个工具记住就好了,其他不用管。
经济工作很简单,经济怎么来的?GDP怎么来的?供给和需求成交交易出来的。所以经济工作一个段落我们看不懂的时候,它不是供给就是需求,要不然就是改革突上限,民生安全守底线。
回顾一下今年就能看到,左手边是年度商业计划书,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个工作任务,第一个工作任务是需求,第二个工作任务是供给。大家先看前两个排序,为什么今年二季度经济数据环比下行,宏观政策不着急发力呢?再看看4月份政治局工作会议首要任务是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这都是在供给端,而扩内需到第二位。到今年7月份在部署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时候,如果把第一项新增的拿走,第二是需求侧,第三是供给侧,所以排序很重要。
第二个小工具,未来我们在看任何关键政策文件的时候,第一段所讲的内容一定比第二段内容重要,一个段落当中第一句话一定比第二句话重要,一句话当中第一个词一定比第二个词重要。所以今年还剩26天,这26天还会有哪些政策的不确定性呢?我们不一一讲了,我们找几个关键内容。
例如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7月24日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个非常清晰的表述,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我们也看到今年6月份,当时就已经确定要启动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在今年10月份确定,这30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拿到这些城市的产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补贴资金,给到具体的企业使用。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你们可以看看你们的城市有没有在30个城市当中,这30个城市数字化的发展将会率先突破。
再往下,对于安全事项这个事我重点想谈,安全事项于当前经济工作到底哪些是国家决策层所认为的最大经济风险?无论是从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或者是一季度政治局会议,或者是7月份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只有三个:金融、地产、地方政府债。
这三个风险如何调整如何监管?我们就必须要关注10月份我们召开的首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什么叫首次?因为之前5次叫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名称来看大家要知道这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会议是7位政治局常委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参加,对于风险段落章节我们给大家辟出框架来。通稿只能看到这些话,我给大家辟出框架,大家可以看到本质上也是灌输今年从金融到地方债再到地产的风险。
这3个风险到今年怎么化呢?第一个,10月份以来省一级政府平台发行近1.4万亿的特殊再融资债券,今年10月份是比过去两轮发行加一起的资金还要多,并且期限30年,这本质上就是借新还旧,期限30年,利率更低。但是这一点能够形成长效的化债机制吗?不可能。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地方加不起杠杆的时候,中央在今年10月份,接近年底发行1万亿国债,很明确的中央加杠杆的意图。
大家知道中央杠杆赤字率3%是过去5-10年的清晰目标最高值,也是欧盟标准,但是在今年反而把赤字率在年底的时候从3%拉到3.8%,未来要中央加杠杆,在地方加不起来的时候中央把杠杆拉起来,靠政府这只手推动基建投资稳增长,这背后显示我们民企投资和居民消费复苏的乏力。
最后我给大家看一看,如果明年我们基建投资这驾马车依然发力,具体行业机会在哪?党的二十大报告非常清晰讲了,我们现在要推动发展的不是新基建,也不是老基建,二十大报告定义的基建是现代化基础设施。
什么是现代化基础设施?十九届中央财经委最后一次会议非常清晰的指出什么是现代化基础设施,重点这5个方向以及所涉及的行业,都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最后一次会议的通稿当中有所展示。
我给大家画出框架,这些必然是在未来我们内生性复苏机制不足的时候,民企投资居民消费乏力的时候,我们基建投资创造总需求的重要方向。明年如果中央继续加杠杆,赤字率按照目前市场预期达到3.5,大部分资金流向在哪个方向,重点这些方向。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没有时间给大家聊完,最后给大家一句话总结,三个工具:第一个工具是国家三本商业计划书,明年3月初政府工作报告下载下来,通稿网上都有,搜一搜自己的行业,这句话一定要看,肯定能看得懂。再看一看客户所处的行业,一定要看,肯定能看得懂,这是第一个工具。
第二个工具,过去几年我们有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一起稳增长,但是在目前地产投资乏力的时候,基建投资这只手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大,具体方向现代化基础设施这些重点方向。
第三个工具,等到明年我们创新峰会的时候再给到各位。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今年还剩26天,祝大家一切顺利,明年2024年整体来看经济复苏的势头会比今年要猛,简单再补充一个小点,这个PPT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即便没有政策的力量,经济内生调节机制的变化,什么叫内生调节机制?大家看我两只手,这边供给这边需求,我们今年经历了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各个行业都在降价去库存、打价格战、内卷。卷着卷着库存去没了之后需求不会为零,还得吃喝住行,这个时候供给端追需求,背后的经济周期原生机制就是库存周期带来的自发调整,跟政策无关。
而目前库存周期都到哪了?大家看一下,这边是西方全球最终需求国的库存周期,影响着我们出口。2008年库存在一个大的底部,2008年之后每一轮库存周期的底部在这个水位,而这个水位在今年7月份以来已经到了底点,并且没有下滑趋势。最重要的是美国库存周期和中国内需这一轮库存周期神同步。中国库存周期是灰色线,过去几年低点基本在这个水位,而美国库存周期蓝色线也已经到了低点。所以伴随着中美两国开始在部分行业和产业的补库存,我们可以看到PPI当中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当中,工业价格之母的原油已经开始启动价格上涨。
所以整体来看,我不是给大家打强心针,过去两个季度我们经历的经济环比衰退是伴随着中美两国集体去库存所带来的需求不足,但是未来的两个季度最起码不会比去库存的阶段我们的经济活力、经济压力要大。这是经济内生机制,跟国家战略无关,跟政策无关,这叫波动。只不过波动方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是这样的,这样或者这样叫趋势,趋势很难靠经济内生调节机制来影响,这需要国家的体制机制改革,但是波动始终都有。
我今天分享到这,最后送给各位一句话,今天讲了很多政策实战的技巧,不给结论了,因为市场太复杂,没有办法有共识,所以就没有结论。工具给到各位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以后天的视角思考明天的格局,用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决策。
最后祝愿各位2024年我们一切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