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天津90高龄老画家杜明岑先生灵璧石画谱专题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30 17:20

发布于:天津市

原标题:众家评说:天津90高龄老画家杜明岑先生灵璧石画谱专题展

编者按:近日,天津90高龄老画家杜明岑先生从艺70周年美术创作云端系列展之八《杜明岑灵璧石画谱专题展》已正式推出,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美术界反响尤为热烈。一方面为杜老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所倾倒,同时又为他笔耕不辍的勤奋精神所感动,纷纷发表观后感言,从多个维度评论杜老灵璧石画谱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以及杜老从艺70年所秉持的艺术理念和精神。肺腑之言溢于字里行间,令人为之眼界洞开,为此我们从中筛选了部分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李瑞环主席评灵璧石展

2004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在市政协副主席曹秀荣等领导同志及杜明岑、柴宝成等陪同下,观看了杜明岑灵璧石写生展。李瑞环主席当场发表了重要讲话:“灵璧石写生画得很好,你继承和发扬了古代人画石之传统,并有所创新,贵在你弥补了解放以来‘石头画谱’之空白。”又说“这些画对画家来讲是一部很好的创作参考资料,每幅石头形态各异,若补上一个人物,画上一棵树就是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接着说道:“石头画谱可以作为工具书、教科书,对青年学子,特别是学习山水画的人,当作范本。”

1、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

画了这么多!经您一画,石头有了生命,其中有您的理解,归纳出了程式语言的笔法。

2、王书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杜老师您好,向您学习,向您祝贺,祝您健康长寿!

3、马驰(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质有而趣灵——杜明岑先生《灵璧石画谱》浅议

杜明岑先生已年届九十高龄,而笔耕愈勤,新境频开,每每使人惊叹其艺道之修远,求索之不竭。我想,杜先生以“生活为源,造化为师”,因此,便往往能将鲜活的观察,切身的体悟融于笔端,运乎咫尺,从而不断地步入新的艺术阶段,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精品佳制。

杜先生以松石斋主为号,其友松爱石之癖可证一斑。而观其数十年的艺术之旅,此两者也是杜先生反复描摹,抒发寄托的最重要的表现主题。杜先生所画之松常常具老干嶙峋之状,盘曲起伏之态,偃仰之间,便似簇五岳烟云于一顰,化六朝风雨于一瞬,不知不觉地便能将观者带入一种沉雄厚重的历史思考之中。杜先生所画之石则奇诡漫妙之致更甚,其写生所辑之《灵璧石画谱》更是囊括了众多经典之作,使人读来如入幻境,美不胜收。

《灵璧石画谱》的绘制得益于天津津南宝成奇石园中的几千块灵璧奇石。杜先生奋笔于内,不避寒暑,自2001年秋至2003年春,几易其稿,择其中精品146件而成规模。从题材上来说,这些作品远接中国历代画石之传统,在一尊尊奇怪生焉的灵璧石背后,延续着中国传统美学的认知和趣味,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取向。然而,细观之,我们又能发现很多来自于作者自身的联想和来自于当今时代的新气息。比如《寻机出击》描绘的怪石颇似一把手枪(或者是一尊大炮),《神圣的爱》则像是两个缠绵亲昵的爱人,《侏罗怪兽》则似乎是一头雄壮的恐龙……这些作品在《老子述道》《犀牛望月》《洞山衔月》等传统题材之外,丰富了观者的审美角度,展现了杜先生不泥于古的构思技巧和创作才华。

从形式上来说,杜先生没有囿于传统山水画“勾皴点染”所框定的既有范围,而是有所改易,有所发挥。《灵璧石画谱》中的作品以写实为侧重,以观察为准绳,因此对于石的大小、方圆、阴阳、纹理均有着细腻真实的表现,尤其在对石的质感表现上,极大地保证了所描绘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感,使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不可思议。观察其用笔,有时会发现豆瓣皴、披麻皴、骷髅皴等多种皴法同时出现在一块石上,有时又会觉得难以辨别出是何种皴法,只觉眼前之石浑然一体,又各有不同,展现出极强的个性和感染力。

综合而言,《灵璧石画谱》是杜先生思考与性灵相发相得的高标之作,是作者才学的一次集中展现,然而《灵璧石画谱》的意义还不仅于此。作为一部“画谱”体例的著作,本书对于后学学习如何画石无疑具有充分的方法论意义,而从如何训练观察、利用观察、转化观察的角度来说,本书的启发也必将是充分和恰当的。

4、许新复(原东丽区文化局局长、著名作家)

观杜老画灵璧石图

亿年灵璧石中龙

千姿百态鈡磬声

中华瑰宝惊世美

感动画家效米公

石林石园观实景

思虑创意到天明

搜尽奇峰打草稿

挥毫细描竹在胸

一画嶙峋骨清奇

二画孔洞秀玲珑

三画形貌类万物

四画气韵似青松

健笔穿行灵璧间

块块顽石栩栩生

喜得庐山真面目

技艺长进更年轻

画图万物皆有情

尤画石头心意诚

恍如得道入仙境

甘与奇石共一生

注:钟磬,灵璧石善发此声;

米公,元代米芾善画石。

5、袁文斌(原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副社长、美术家、摄影家)

不倦的老一辈画家杜明岑

现今,90高龄的画家杜明岑老师在他从事美术创作70年之际,天津美术家协会、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馆、天津市河东区区委宣传部,联合在云端推出第八次“杜明岑灵壁石画谱专题展”,真是可喜可贺!我1959年在天津市笫二工人文化宫学习美术时结识杜明岑老师,至今已64个年头,一直是我崇拜并作为榜样的老师。他举办的每一次美术活动、展览、创作我都千方百计的参加,多年来受益匪浅。我亲眼目睹了杜老百米长卷《寒秋津卫图》、30米长卷《赶大营风云录》、《津沽三百六十行》、《画说沽上历史 白描天津故事》等巨作创作现场。特别是受天津市委委托,在天津大礼堂地上,为宾馆贵宾厅、会议厅创作近50平方米的山水画的情景,近八十岁的老人在宣纸上画水墨画,让我震惊不已,他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他最突出的主张是主题性的创作,其最擅长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近万件书画作品中,很多人物画深刻描绘天津历史,为人民立传,有的可称之传世之作。他的山水画为祖国壮美山河写照,为时代放歌,不愧为人民画家。

杜明岑的灵璧石画创美术界历史先河。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的审美对象和诗人、作家创作题材,"石文化"在中国辉煌流传千年,博大精深,天津卫发源传说"精卫填海"的故亊,现为天津站的穹顶油画。中国水墨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无不用石相配,但作为独石为画没见先人,画灵璧石更是没见。灵璧石在石中为名贵石,富人豪宅、庭院、殿堂用石作为震宅之宝。杜老选择灵璧石深入写生刻画,为先人没创作的主题,以画谱供后人参考是他初衷。听说杜老在柴宝成石趣园办石画展,特意去欣赏灵壁石画原作,经与原石比对发现源于原石,又高于原石。从中发现杜老在对原石以"三维"视角观察和理解方式,进行的水墨山石写生,这是他的习惯,在他的人物画或历史建筑等,都是用"多维"视角进行观察和理解,所以在他创作中随心所用自如,深刻贴近生活,多年的积累和对个人艺术的钻研追求,知识上广深,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愿杜明岑老师艺术永远常青不老,身体健康长寿。

6、柴寿武(著名画家、金竹画派开启者、金竹堂主)

石如人坚 人似石寿

近日在网上观览90高龄寿者杜明岑老先生的灵璧石画谱,感慨颇深。七十多年来,杜老秉笔耕砚,挥毫不辍。墨绘丹青,追古颂今,贡献出一帧帧、一卷卷令人赞佩的美篇。现在又将其灵璧石画谱展于云端,以庆其九十华诞。以石贺寿,实可谓石如人坚,人似石寿矣。

清代郑板桥在其《柱石图》中题曰:“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姿万态皆从此岀。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以此而论杜老笔下之石,苏东坡所言“石文而丑”更为贴切。文石,灵秀之美也;丑石,异趣之美也。杜老以津南企业家柴宝成收藏的众多灵璧石为摹写对象,然后又远赴安徽灵璧,溯源问跡、感悟灵慧。归后夜思昼写,二百多幅灵璧石画一气呵成。其毅力之坚韧,其成果之丰厚,实在令人佩服。

欣赏其石画之笔法和皴法,古人之斧劈皴、披麻皴、解索皴、雨点皴等等皴法,都在其笔下隨心而为,交汇运用。他通过线的婉转,面的明暗,染的深浅,将灵璧石“瘦”、“漏”、“绉”、“透”的综合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为画坛的石画艺术,增添了耀眼的美篇。

适值杜老从艺七十周年,人寿九十高龄之际,谨以此文,诚祝杜老人寿艺祺,幸福安康。

7、王金厚(扬州八怪书画院天津分院院长)

精神与情感的抒发

一一写在杜明岑先生的灵璧石写生线上展之后

天津美术界都知道著名老画家杜明岑先生善画速写,而且速写内容涉猎很广,如人物、风景、动物、植物等等,几乎无一不跃然在他的速写纸上。扎实的速写基本功为他的后半生不断创作出经典白描长卷埋下了重重伏笔。

写生也好,白描也好,无论是习作或是创作,绝不仅仅是杜明岑先生的表面绘画现象,而是他内心深处流淌着一种精神和情感的抒发。“为时代放歌”一词是杜明岑先生在一些讲话和一些文章中经常说的话。而他的系列写生和白描长卷己充分释放出了这一点。三峽大坝截流时,他不远千里,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踏遍三峽库区,画了近百幅速写,详细、真实、历史、艺术地记录了这一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澳门回归是见证中国结束历史耻辱的政治大事件,杜明岑先生抓住这一时间点,迅速到达澳门,对中华民族这一璀璨明珠回到祖国怀抱画了大量速写。返津后还召开写生研讨会,并举办了写生作品展览;为配合新疆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杜明岑先生又飞到新疆,走遍天山南北,踏遍疆域东西,一幅幅速写作品都留下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真实写照;事关天津人民生活用水的引滦入津战役打响之后,他义不容辞地奔赴现场,用手中画笔颂扬了解放军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军民魚水情的传统精神;春风吹绿了内蒙古高原,他又移师塞外,为内蒙古人民的生活变迁和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用文化艺术形式做一些微薄的贡献。这一切无不说明他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紧随国家变革的脉搏,为时代放歌。

精神和情感是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用绘画形式迸发出的动力和能量。从杜明岑先生一次次系列性的写生来看,没有哪一位领导给他派过任务,也没有哪一位老总给过他报酬,完全是自愿的行为,是情真意切的释放。精神,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情感只是个人内心的流露。在通过全面了解清朝末年天津杨柳青一些商家随军收复新疆赶大营的故事后,杜明岑先生被历史上的“赶大营”精神所感动,于是他不辞辛苦,夜以继日,以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用了三年的时间画出了百米白描长卷《赶大营》;他崇尚松树精神,又被松树精神所打动,于是在疫情期间,这位将近九十高龄的老画家,托着自己沉重的患病身体,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画出了一本松树画集。这些难道不是一种内在精神吗?而情感则是一种热心,是一种眷恋,是一种寄托。杜明岑先生从小时候对家乡的各种风俗习惯,对各行各业的操作料理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老百姓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印在了他的血液中。事无巨细,当他晚年回忆起这些陈年往事,一种情感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的产生了创作灵感。于是他平心静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把所有精力全部注入到他的《三百六十行》白描组画的创作中。

天津是陪伴着杜明岑先生成长起来的故乡,他对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情怀,对天津海河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眷顾。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文脉传承和发自心底的赞美,他选择通过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出天津的人文思想与文化情感。杜明岑先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孤灯之下,独守寂寞,一笔一划把各种各样的资料内容转換成为白描艺术形式,用了相当长的时间绘成了《寒秋津卫图》。这幅艺术长卷让我们看到的是在没有色彩语言上从容地对家乡诗性文化的表达与创造。他深悟并极其自然地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不拘泥于琐碎的一点一线,而是综合提炼对某地某处的印象与感悟,用主要元素来纯化他对家乡文化脉搏的表达。《寒秋津卫图》和其它文人画一样,杜明岑先生还非常注重画外功对作品的锤炼。因此作品不仅呈现了北方重镇的面貌,而且传递出了一座城市的气质与底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杜明岑先生是一位对物象容易动感情的画家。近期他又搞了一个《杜明岑灵璧石写生》线上展,从该展览又看出了杜明岑先生对景物写生的执著、追求与情感。

杜明岑先生说:“二十年前我选择了画灵璧石,当时虽然很累,但直到今天我应然无怨无悔,因为我喜欢它”。杜明岑先生这种选择是符合自已内心的一种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也给他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这是生活賜于他艺术上的灵感,更是他对于灵璧石情感的渲泄。

天津津南有一座“奇石园”,园内布滿了巨小各异的灵璧石,千姿百姿,勾人魂魄。杜明岑先生每次到这里来都要绕园一周,目不暇接地欣赏每一块或是动人心弦,或是感人肺腑的石头。有时候走到某一块石头面前站下来细细观看,似乎他被面对的灵璧石拥抱,心灵被深深打动,于是放下行囊,抄起画笔当场写生。是灵璧石首先感染了他,反之,他在与灵璧石的对话中又对灵璧石产生情感。长此以往,他就萌生了想系列地画这些石头。为什么要画它呢?还是因为他对它有了割舍不断的情缘。

首先,作为一名画家,杜明岑先生的审美很强,他发现在灵璧石的身上呈现出很多的美感。如形状、颜色、纹路、图案等等,无处不浸透着美的元素,而且这种美还充斥着一种特有的抽象美。其次,灵璧石还突现着一种精神,它不怕风吹日晒,不怕寒霜雨打,日夜如一,傲然挺立,从不畏缩。再次,灵璧石见多识广,长寿不衰。它曾居住过高山峻岭,也曾被汪洋大海吞没,还被埋藏深层地下 ,数万年终不见天日。它经过风雨,见过世面,韧性有余,年岁长寿,不可再生 ,不可多得,故此贵重。等等,灵璧石的优点太多了。这些都是打动杜明岑先生心弦的乐谱。当他准备画一册系列性写生时,他的情感如同一股清泉喷薄而出。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艺术的梦乡,无论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交加,他始终如一,从未止步,一发而不可收。杜明岑先生的速写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他画灵璧石以线为主,用墨为辅,并根据画面的需要用皺擦和渲染的不同手法丰富了石头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所画的每一块石头都注重抓住形体和结构,在写生中釆用取舍的办法,去伪存真,求得每幅写生作品保持原石的原貌,又展现出画面的艺术美感。遵循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充分发挥了个人的写生才华,最终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从每幅作品中可以清晰看到,构图多变,画面丰富,有的繁复饱滿,有的沉稳厚重,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淡写轻巧,无奇不有,形成了艺术灵璧石的“百花园”。

杜明岑先生己经进入了九十古稀之年,他画了这么多画。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勤快多产的画家,其实不然,杜明岑先生如此勤奋的动力,一方面源自于他对艺术的执着,更主要的是他自身有一种精神。当精神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在得以抒发的时候才会画出了如此多、如此好的作品来。

8、罗小华(原故宫博物院馆员)

灵与石的震撼

刚下飞机打开手机, 一个亲切而颤抖的声音留言,是杜明岑老师在病房里,颤抖着声音留言, 让我一惊! 零下15度的严酷寒流中,一股热血般的语言冲出冰雪天地: “小华,我的灵璧石画谱专题展出来了.如果你有时间写一篇吧.” 我心紧缩! 什么时候了! 90岁高龄,零下15度冰雪寒流最冷季节,病房里颤抖的声音,几个关键词,足以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事情满足他的邀请!!

打开图谱,又是震撼! 一路下来的每幅作品浸透了一位老艺术家的全部赤诚! 我是90年公派法国的故宫博物院馆员,无论在宫里还是国外, 多年来,也许看艺术品看的太多了, 小小的心灵空间早已盛不下太多。近些年,我努力刻意躲避当下太多浮躁“艺术品”,远离炒作圈子那些“皇帝的新衣”!!我的记忆和心灵空间太小,只留精品。看了杜明岑老师的“灵璧石”仍感到一种震撼:久违的用心,严肃的追求,一丝不苟的用笔和布局,都显示出“高处不胜寒”的孤傲铁骨!于当下国内浮躁艺术风气格格不入,这“唤醒人心”的工程,不仅仅体现艺术作品,更是呼唤“艺术创作精神”的本真回归。 杜明岑老师90高龄;从艺70年。他是我从20多岁的小白开始,最早的启蒙绘画老师。我深深了解,他的“70年从艺”活出了别人“140年”的质量! “一分钟分两半用”的度日节奏,非常人所能。毛主席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杜明岑老师是“一个画家全身心投入一幅作品并不难, 难的是70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如醉如痴的70年倾注全部心血画每一幅作品!!” 我自嘲自己是“三海旅行”的画家,走过看过国内外各种优秀艺术家,但如此倾注全部,如此抓紧“每分每秒”热爱和执着创作艺术作品的画家,真该赠予他一顶皇冠!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杜老师的“灵壁石”画出了它的“内核”:一种经历过风雨雕凿,日月风尘的洗礼!画出一种 “不屈不挠的精神”“久经考验的铮铮铁骨!”画出了“灵璧石”的灵魂。我被这些作品感动,更被杜明岑老师的艺术人生感动,被他对艺术无私热爱和奉献感动。最近我被北京近年来新兴的“家族办公室”行业邀请,多次被沙龙成员们主持邀请做 “家族传承”主题讲座。我在讲座中提到一个理念:家族传承分为两大部分:物质的:家业,家产。非物质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没有很好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上辈留下巨额资产,同样败光!”我想国内当下艺术圈同样,是时候该反思“给后代留下什么的问题了!”被捧上天的名和利,被天价导向的“艺术们”真给后人留下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的好“行业”了么?而杜明岑老师的艺术人生和他的作品,无疑应该作为一个传承的榜样。为老师骄傲。

9、王大奇(著名画家)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一直有写石、画石的传统,然而以石作为画中的主体,杜老为笫一人。这不仅仅是画面中构图的问题,而是把原本作为衬托的山石提到主角,从而还原其本应存在地位。山石实际上在所有入画的对象中最接地气的,是根基,是基础,是源脉。我国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民间传说也充分印证了山石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杜老的创作态度一贯认真、严肃,为了画石,不顾年事已高远赴祖国各地采风,观察,体验,写生。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不仅记录了山石的外形,而且用一颗老画家的爱心,与山石交流,与石对话,因此杜老的速写是生动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杜老的《灵璧石画谱作品集》一经出版,立刻获得广泛的好评 ,因为作品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极为宝贵的收藏价值。

纵观杜老的创作,从沙漠之中的胡杨 ,到坚硬而充满力度之美的山石,再扩展至疫情期间对医护人员顽强抗疫的赞美,一直在用手中的画笔颂扬坚強,战胜困难的信心,一直表现普通的人民大众 ,一直接地气。这也是杜老永葆艺木青春的重要原因之一。

10、何德骞(文化学者)

杜老以石为题,这是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的画家赏石艺术,很有价值。

11、袁昆(原河东区政协副主席)

人活七十今不惜

九十寿牛才珍贵

大雪纷飞室外寒

杜老画展送温暖

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癸卯岁末高寿的杜老先生在云端干着一件让大家高兴的事情,真心祝贺画展圆满成功。

12、陈汝明(画家)

灵壁天造化 石谱填空白

历代画石者多,常见太湖石,山野,河畔,丛林之石,唯不见有灵壁石。

今杜老以独特慧目,从不同审美角度绘制,以飨读者,同时填补了古今《石谱》空白,可谓:古今画灵壁石笫一人。

《灵壁石谱》凝聚天然天化,鬼斧神工石之形貌,亦不难看出杜老绘石爱石及石之精神,并将<石文化)再度拓广探深,是对艺术家又一次醒示:创作來源于生活。

杜老之作之所以有灵性有韵味有生机,亦是在捕捉了大自然之美之后,并赋予了生活感受而作,有了杜老自己的笔墨绘制出《灵壁石谱》亦是对美术事业的一大贡献。

13、李奇(资深媒体人)

盛世中国 高歌时代

——津门画家杜明岑印象

我与画家杜明岑先生相识有20多年了,如今老先生年纪90岁,依然身体康健,真为他感到自豪骄傲。

1990年代,我在内蒙古兴安盟的报社当记者,有一天,报社安排我采访天津的一位画家,这位画家要为天津在内蒙古插队的青年写生,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见到了画家杜明岑先生。他个头不高,身材偏瘦,但是那双眼睛看人专注,炯炯有神。于是连着几天我陪同画家访问天津知青,其中一位女知青已与当地牧民结婚,她在当地一所中学当教师,她面对画家,笑声朗朗,侃侃而谈,掩饰不住对自己命运选择的无悔,杜明岑先生提笔为她画了速写。先生绘画专注异常,哪怕身边围着各色人等,他的心全在画上,如入无我之境。我当时想,大画家都有这种定力,要不怎能画出惊世之作?

我在2000年工作调动,来到秦皇岛开发区新闻中心,开始继续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有一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海峡两岸名画家家邀请展,杜明岑先生也应邀参展。那天,先生与我相遇在秦皇岛奥体中心展馆,他还是那么精神,双目有神。我们聊天,从他身上我又有新的发现,他带来一幅新作品《远瞩山河壮》,画面中的李白面对大好河山,吟哦咏叹,感染力极强,令人热血沸腾。画挂在奥体中心展馆,立刻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很多台湾画家纷纷上前与杜明岑先生握手,探讨绘画经验。先生语调抑扬顿挫,话语幽默诙谐,思想深邃豁达,引得众人笑声一片。从这次相逢中,还了解到,杜明岑先生奔赴长江三峡大坝写生,用画笔记录下大江截流的壮举。他也成为中华第一个用画笔记录长江截流的画家。然后他又远赴澳门,在澳门回归时刻记录下大三巴,记录下澳门的街巷风景,同时也把自己描绘的祖国壮美山河赠予澳门特首何厚华,拳拳爱国心,一颗赤子情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事迹让我心潮澎湃,以一个记者的敏感为画家写下通讯报道:我陈言,一个伟大的画家一定要与中华的脉搏一起跳动,一定要深深扎根于生长的中华沃土,这就是杜明岑。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我与杜老的相知相识还在继续,大约是2004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楼落成,接待贵宾厅的厅堂需要一幅大画,开发区领导看重杜明岑先生的绘画,特意请他来画。没想到接受重任的他,带来了好多位画家,画牡丹的,画人物的,画青松的,画长城的,等等。他要把天津卫最好的画家和画技服务于开发区的发展建设。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是一个不囿于门派,博采众长,胸襟博大的画家。这幅大作,历经众画家10天精心劳作,放射出夺目光彩,莽莽苍苍的密林,虬枝错盘的古松,隐没丛林的山海雄关,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画作成为开发区接待中外宾朋客商的文化名片。每一个来到贵宾厅的客人,无不被这幅画作震撼。

更让人感叹的是,他在此后又画出了天津卫600年的民俗画长卷,一时传为社会佳话。有评论说,他用画笔生动再现了天津卫600年来市井百姓生活的全貌,为中华留下了无比厚重的精神文化食粮!

如果有人认为,杜明岑先生只会跟着形势走画大画,那就错了。后来再见到他,他开始研究灵璧石。那永无定性,曲折蜿蜒,玲珑剔透的灵璧石在他的笔下活起来了,似乎有了生命,每幅画作绝无雷同,让人叹为观止。北宋有书画家米芾拜石,痴迷于奇特的石头,痴迷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今有津门人杜明岑醉心于画石头,可谓异曲同工,神思妙想。可以说,从宏大到精微,杜明岑先生又给人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正值杜老耄耋之年,衷心祝愿杜老宝刀不老,佳作不断,盛世中华,高歌时代。

14、张丹(原天津收藏家协会集报专委会常务副会长)

观杜老先生从艺70周年美术创作展

——《杜明岑灵璧石画谱专题展》感想

在画集中正如杜老所讲,他的创作理念,为生活为源,造化为师。这也是他从艺70年来作画的艺术观点,为画好一幅佳作,他不辞辛劳,踏遍祖国大地,用步伐丈量名山大川,把每一块奇石画出了生命,画出了魂魄,他千遍万遍潜心研石,画石,在他老人家90寿辰之际,为我们大家奉献了一部奇妙石谱,震撼画坛的巨著。

15、王光宏(天津大写意工作室青年女画家)

心灯一盏耀津门

在当今津门书画界中有一盏明灯,那就是杜明岑杜老。

与杜老初识是在2023年中国·天津第四届荣大花卉葫芦文化艺术节。

作为文化节的嘉宾,杜老在主办方及各界文化名家的簇拥下向文化节发言致辞并赠送墨宝。虽是耄耋之年,但老人精神饱满,思维缜密,耳聪目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休息时,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有幸结识了杜老。杜老亲切询问了我的工作、生活和父母身体情况。当听说我的父亲早逝时,杜老慈爱地握着我的手说,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杜老的关怀让我这个身在异乡的游子倍感温暖。

此后杜老经常在微信中跟我互通,对我的一些作品给予了很多鼓励和指导。我通过拜读他老人家的《寒秋津卫图》《明晖映岑峰》等作品,对杜老的创作和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杜老的作品如大海之浩瀚,如星空之辽阔,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画技,更体现出一代大师对历史、人文、民俗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从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杜老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赞美,对故乡一石一木的深沉热爱,对生活点滴万象的深情歌颂。

“用人民赋予的画笔为历史树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写照,为时代放歌”。杜老的崇高艺德、精湛画技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16、焦建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生)

老骥伏枥.灵石生辉

——观杜老先生灵璧石画谱展有感

近日有幸在金带福路艺术网上看到我市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杜明岑老先生的灵璧石画谱画展。杜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钟情翰墨,妙笔生辉,创作出大量的传世之作。杜老先生创作方面涉猎广泛,无论是油画、连环画,还是传统中国山水、人物画等诸多领域,老先生都是领军人物。在几十年的巨量美术创作生涯中,杜老始终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崇尚自然的创作理念。在大自然中寻求艺术创作灵感,几十年来,老先生的脚步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写生创作,搜集素材,身体力行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步伐,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新时代。用画笔记录创作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画卷,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篇章。

老先生传统绘画功力深厚,笔墨老辣,造型能力强,表现手法新颖,力求完美,对画作精益求精,笔墨精炼,设色淡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不断推陈出新。

这次灵璧石画谱展是老先生近年来,呕心沥血,不畏年事已高,不惧寒暑,奔波于奇石怪林之间,为描绘传承中华奇石艺术添砖垒瓦。

杜老的百余幅灵璧石画作,虽然画幅不是很大,但每一幅都是精品,每一幅都浸注了作者全部心血,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每幅画作立意新颖,造型独具一格,以石为主体,应物象形,以线勾勒明暗分明,局部融入西画元素,施以淡色墨,点染暗部,画面典雅清新,浓淡适宜,构图丰满,主题明确,线条行云流水刚柔并济。老先生开创了观赏石独立入画的新思路,给晚辈们留下来揣摩学习的新范本。

观杜老奇石画作如同亲历千年古石,老先生把中华奇石用绘画形式表现得活灵活现,恰到好处,老先生的奇石画作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您为中华石趣艺术又增添了一枝灵璧之花。

17、刘铁光(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生)

观画有感

杜明岑老师对灵璧石倾注了全部的感情。观杜老师的画作,震撼人心!他对灵璧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写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重要的是他对灵璧石情有独钟,人石相融,使之作品出神入化,焕然灿目。画品高雅,内涵丰富。他的速写功夫扎实浑厚,对石写生熟而不甜,涩而不滞,有节奏有韵味,画简意长。

杜明岑老师以刚健的笔触对灵璧石注入了灵气和顽拙,富有生命活力。这主要来源于他对灵璧石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有着深层的体验。

18、康振惠(原天津诗社社长)

观杜明岑绘石

天公何时遗爱珍,

化成杜公纸上岑。

雄奇婀娜成一统,

化墨为石也太真!

19、董俊生(文化商人)

天地孕灵气 丹青赋其魂

——观杜明岑先生《灵璧石画谱》专题展有感

夫灵璧石,为天地之钟爱,塑其形、孕其气。盖因其声如青铜,色如玉,其形“瘦、皱、漏、透”,纹理多变,神韵意境丰富,而备受历代文人雅士之喜爱,中国第一部论石著作明代的《素园石谱》更是将灵璧石列为石中之首。

为观赏石作画,历代有之。六朝以拙朴之意显于人物画中,用以装饰;唐代观赏石的形象仅见于山水背景中,平涂少晕,观赏石略备外貌特性;两宋画石追求形似逼真,明代则呈现出写实、写意、重形、重神、夸张、变形等多种画貌。而杜明岑老先生开画观赏石之先河,历时8个多月,独坐奇石园中,不惧严寒、寂寞与石对话,为灵璧石独立作画。杜老传承历代之大长,融会贯通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凭借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灵璧石文化的深厚理解,运用已达娴熟的山水画技法,精描细绘,勾皴点染兼施,水墨设色并用,以石抒情,以石喻人,更赋予灵璧石以文人情愫、文化意味,在形状、质感、风格等方面显得斑斓多姿,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创作出了形神兼备、真正独立的灵璧石图,终成《灵璧石画谱》之巨作。

于灵璧石者天地之造化,于灵璧石之画谱者杜明岑老先生赋其魂,杜老妙手丹青为世人烹饪的这道文化大餐,令人久久回味,不能忘怀。

20、蒋娟(今晚报记者)

给杜老点赞,以前看您画赶大营、寒秋津卫图,市井百态跃然纸上。没想到您还擅山石,笔下的石头都活了!

21、韩风(弟子)

画中灵璧石、神如寿牛人

——有感于恩师杜明岑老先生《灵璧石画谱专题展》

在与师父的交往中,将近九旬的恩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话干脆利落、思维敏捷清楚、议事重在条理,这是师父给我的深刻印象。

七十年的艺术生涯在师父的脑海中历历在目,每当我听师父讲述书画界的人文趣事时,师父就像年轻人一样,手舞足蹈、幽默风趣,给我的感觉,这哪像是快90岁的人了。我与师父相差二十六、七岁,老话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学艺人的规矩。从师父这里学的不仅是书画,而且在师父每次的讲座中,都能感到他几十年的绘画艺术都是亲临自然、走近自然体验创作出来的。就像这画谱中的灵璧石,经风霜雨雪巍然屹立,在这变幻多端的大地上脱颖而出!

最后、祝愿我的恩师像我题目中写到的一样,画中灵璧石神如寿牛人!

22、杜文丁(教师)

下笔有神韵,诗画浑天成。

23、杜亚丁(教师)

从您的画作中可以看出您对艺术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受教了

24、张金明(上海画家)

读杜明岑先生《灵璧石写生展(线上)有感》

著名画家杜明岑先生是我的老师,我读了先生的灵璧石线上写生展后感想颇多。老师创作的作品,画面意境开阔,雄奇,秀丽灵动,形态各异。石峰气势非凡,笔墨精湛。斧劈皴,折带皴,龟纹皴…等皴法融为一体,勾勒渲染。点,面,线。黑,白,灰。增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雄奇秀丽,中和之境,叹为观止。不偏不倚,无过之而不及。达到极致和谐之美。

老师多年来一直不断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踏遍青山人未老,坚持写生。不远千里画三峡,走遍大江南北。赴新疆画胡杨,内蒙古画草原…以扎实的速写基本功画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出多幅长卷。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物,动植物…到现在,绘画载体的宣纸上不计其数,堪称不朽之作。

杜明岑先生,既是美术家,又是美术活动家,也是教育家,先生培养造就了大批美术人才。

记得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金明你的画太老实。”就这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终生难忘。点醒了我,悟到自己应该把笔放开自己的缺点是太拘谨,太传统。从此放开笔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受益匪浅,感谢恩师指点迷津。

另外,还有海内外很多朋友,对杜老的灵璧石画谱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赏,由于版面关系就不一一登载了,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杜明岑先生从艺70周年美术创作云端系列展之九,拟2024年初推出,因作品多分为(上)景物篇,(下)人物篇,敬请观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