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老年协会赋能 为老龄社会治理添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07:38

自1972年我国第一个农村老年协会——江西省兴国县江背镇高寨村老年协会成立以来,城乡基层老年协会历经50余年发展,逐步成为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老年协会在基层老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挥中国老龄协会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作用,提升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据此,2022年8月,中国老龄协会探索开展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项目,10个基层老年协会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一年多时间里,项目聚焦 “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通过补助资金、链接资源、提供督导、开展培训等多项举措,对10个试点单位进行综合扶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期,本报选取吉林省、广东省、陕西省的3个基层老年协会,对其在多年发展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在能力提升项目中取得的成效进行报道,以期为基层老年协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样本。

乐龄共治共享美好乡村

本报记者   马丽萍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图们江相望。和南村位于和龙市龙城镇镇郊,全村常住人口仅318人,其中老年人口174人。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形势,1984年,和南村老年协会成立,协会组织健全,日常活动丰富,在老年群体中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022年,和南村老年协会被确定为全国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项目试点单位,老年协会完善制度,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红色主题教育、村庄环境治理、老年志愿服务、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扎根基层

强化农村老年协会战斗力

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沐浴在北国冬日暖阳中,平整的水泥路面直通每户院落,一尘不染的窗户、井然有序的摆设,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然。来到和南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记者印象深刻。

“目前,我们村老年人口占比超半数,其中朝鲜族老年人又占到八成以上。”和南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学森告诉记者,由于地处边境,青壮年外出韩国务工的较多,留守老年人比例很高。

“村老年协会有近40年的历史。”据和南村老年协会会长金春光介绍,1984年,延边州委将每年8月15日定为老年人专属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为老人摆花甲宴、敬祝寿酒。那时,和南村就成立了老年协会。如今,协会有明确的组织架构,会员共174人。协会利用自耕和承包的近200亩土地,动员大家种植玉米、黄豆、水稻等农作物,将收入作为主要活动经费来源。近年来,立足乡村振兴主战场,老年协会充分发挥堡垒先锋作用,组织带领协会业务骨干发挥余热,在生态农业、村容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中大展身手,助力老有所为。

老年协会日常工作主要围绕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解决村民实际困难等方面展开。订阅报刊、购置图书、开讲座、办活动……协会将政治、文化学习寓教于乐,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促进村里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当好参谋

发挥优势协助办好村里大事

“基层老年协会是全州会员最多、活动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群众社团组织,他们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延边州老龄办四级调研员崔华说。

驻村以来,郭学森与老年人接触很多。据他介绍,和南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受益于脱贫攻坚,脱了贫摘了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和南村继续发展产业,全村参与家园美化,推动村庄整体面貌和村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一跃成为和龙市“千村示范”样板村、亮点村。在这一蜕变过程中,老年协会当好村“两委”的参谋,发挥所长积极投入乡村建设,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让青山更绿、江河更清澈。为将和南村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村老年协会主动承担起村里的环境卫生、村庄巡逻、护林防火等各项公益事务,还组织动员老年人参加种树、花坛修缮、河道清泥等劳动,每周定期开展全村环境卫生清理工作,让村容村貌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尊老爱老、扶危济困是和南村老年协会的又一重要职能。每逢重大节日,协会都对老党员、孤寡和高龄老人等开展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据金春光介绍,这几年,协会还为高龄独居老人安排结对探访服务,为5户高龄独居老人出钱翻修老房子,让他们住得舒心。今年修订的村规民约还增加了两项针对老年人的章程:村集体每年从收益中拿出一定资金,支持老年协会活动;每年为在村生活的8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

此外,老年协会还经常利用村民网格,进行家庭和美、社会公德、民族团结、破除迷信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谁家有红白事、困难事,协会骨干都积极出力。协会现有9名老党员仍担任村“两委”和生产小组长等职,发挥着重要作用。

举办活动

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

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和南村老年协会围绕党建主题、文体娱乐等组织了丰富的活动,极大活跃了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激发老年协会党组织活力,今年6月,和南村老年协会组织老党员到吉林省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老党员们回顾历史、珍惜当下,心中充满感动。金春光表示:“身为一名老党员,我一定好好发挥余热,为协会和村民做更多的事。”每年清明节和国庆节,协会还会组织老年人到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祭扫活动,激发老年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门球是朝鲜族老年人酷爱的一项运动。该村先后筹资26万元,自建两片人造草坪门球场,在重要节日举办门球比赛,此外,每月开展1—2次门球技战术交流活动,并多次派队参加全国、省、州、市各级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现全村一半以上老年人经常参加门球运动,该村还获得“延边州老年体育小康村”称号。

朝鲜族老年人大多能歌善舞,文艺爱好者众多。和南村老年协会组建有自己的鼓乐队、舞蹈队和合唱团,协会自筹资金配置了长鼓、音响、舞蹈服等,每逢重大节日编排节目为村民演出,还多次组队参加镇里和市里组织的文艺汇演。由文艺队集体创作的歌曲《美丽的乡村》不仅在全村老年人中传唱,还通过和龙市文化馆普及到全市。在此次提升行动中,村老年协会为门球队、鼓乐队添置了队服、比赛用球等,改善了文体活动条件,进一步激发了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热情。

专家点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方   彧

吉林省和龙市龙城镇和南村老年协会是本次试点中唯一一个民族地区基层老年协会。本次能力提升试点中,和南村老年协会成效显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为探索民族地区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协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集体通过配套资金支持,为老年人发放敬老补贴,彰显了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协会增强党建引领,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有效发挥了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这些对民族地区基层老年协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凝聚“银色”力量,社区沃土再担当

本报记者   黄   瑶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梓元岗社区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 36%,是名副其实的人口老龄化社区,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社区却呈现一派生机勃勃之景。在这里,一个“银色”的组织——梓元岗社区老年人协会,不仅将老年人紧密联系起来,还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共同打造幸福社区的过程中绽放最美“夕阳红”。

一面旗帜——

以党建聚人心,厚植为老志愿服务沃土

一边是繁华的皮具城商圈,一边是温馨和谐的幸福社区,这条布满党建元素的百余米长廊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隔开来,成为梓元岗社区最抢眼的一条街。

梓元岗社区成立于 1981 年,目前居住在此的老年人有1200人,超过社区总人口的1/3。“为了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2016年8月,我们成立了老年人协会。”梓元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吕二民介绍,协会现有会员100余人,其中党员51人。

为强化党建引领,老年人协会成立了中共三元里街道梓元岗社区老年人协会支部委员会,经常组织协会党员和群众参加党政知识学习,提高老年人协会的活力。此外,还组建了“365 党员服务队”,带动社区老人、楼组长共同参与服务。

“多亏你们帮了大忙。”邓美香老人将一面锦旗送到了“365党员服务队”志愿者的手中。早前,邓美香身体抱恙需要手术,但她住院后无人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边潮州,急得她团团转。“365党员服务队”志愿者和邻居发挥互助精神,轮流上门照料边潮州的日常起居。邓美香看到老伴被照顾得妥妥帖帖,深受感动,“我也要加入服务队,谁需要帮忙我也能出把力!”

如今,不少像邓美香这样的受助老人反哺社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据了解,“365 党员服务队”每年开展为老服务近400次,服务8000余人次,组织“小老人”为“老老人”开展探望陪护、义务剪发、送医送药等志愿服务700余人次。

“老年人协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小老人’的余热,建立了耆乐长者义工队,从点滴服务做起,让大家的为老服务热情日渐高涨,以老帮老的氛围十分浓厚。”老年人协会会长陈建华说。

2021 年,梓元岗社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这其中凝聚了不少协会成员的辛劳。

一张网络——

融入“五长”微治理,老有所为解民忧

“我老伴记忆力不行,早上出去就找不到了,能不能帮帮忙?”一天,曾婆婆急急忙忙到社区求助。大约3个小时后,在网格“五长”的合力寻找下,曾婆婆的老伴被平安送回家。

网格“五长”是2019年白云区开始推行的一种基层微治理工作模式:党小组组长为组织领导核心,网格长为治理责任主体,议事长为沟通协商桥梁,监事长为治理方向保证,警长为治理后盾保障,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据吕二民介绍,老年人协会积极参加网格化服务,在建言献策、调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梓元岗社区四巷23号是有着50余年楼龄的老建筑,自从加装电梯之后,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上下楼再也不愁了,生活质量提高很多。

加装电梯本是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其中之一就是个别低楼层住户强烈反对。协会主动挑起推进工程落地的重担,组织威望高、能力强的协会成员(兼网格员),充分发挥联系群众、上传下达的“信息员”作用,多次上门走访,入情入理做工作,最终,反对的住户从有异议变为举手支持,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社区老年人协会深度融入“五长”微治理工作,既能解民忧,协同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又拓展了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平台。截至2023年9月,梓元岗社区共收集居民反映问题262件,全部通过“五长”微治理工作模式得到妥善解决。

一腔热情——

丰富服务模式,助力老有颐养

“饺子来喽!”在“爱在三元·情暖重阳”活动中,老年人协会组织社区居民、协会成员等一起包饺子,庆祝自己的节日,还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测量血压血糖、科普健康知识等服务。

为了共建幸福社区,老年人协会充分发挥优势,配合社区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同时,在社区营造关爱关心老年人的氛围,让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我准备搬回梓元岗养老。”年近80岁的吴姨以前因照顾儿孙搬到了广州市天河区,经常特意赶回来参与社区活动,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伙伴,让她确定了要回归社区、安享晚年的想法。

在梓元岗社区,参与、享受各种活动和服务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的一种习惯。老年人协会积极链接资源,与广州市老年大学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丰富辖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经过争取,成为2023年广州市基层老协长者学堂项目单位,在老年人家门口搭建“为老宣教服务”师资库;组建欢乐合唱队、彩霞舞蹈队、环保达人手工坊等5支文体志愿队伍,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怡乐温馨、团结友爱、多姿多彩的社区氛围逐渐浓厚。

2022年,老年人协会入选全国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批试点单位。为了提升试点工作成效,老年人协会通过专家组指导、项目库资源指引和“红枫学堂”平台学习,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开展了关爱困境老人、助老安全排查、消除智能鸿沟、维护老人权益等一系列活动,老年人协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成色更足。2022 年,老年人协会被广州市老龄办评为2022—2023年度广州市老有所为展示基地。

“老年人就是财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服务老年人为价值导向,提升协会骨干成员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统筹各类资源,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让夕阳更红更美。”陈建华说。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   谢立黎

长期以来,基层老年协会在联系党和政府与老年群体、强化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老年群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梓元岗社区老年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关爱困境老年人、助老安全排查、消除智能鸿沟、维护老年人权益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真正实现并打通了基层老年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三大功能,协助社区居委会全面提升了社区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让我们看到了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可能。

幸福院中话幸福

本报记者   张   婷

走进陕西省蒲城县洛滨镇寺庄村幸福院,老人们正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晒太阳,脸上满是笑容。

寺庄村距蒲城县城 40 余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了生活,村内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创业,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吃好饭、有人管”成为村内老年人的急难愁盼。

2017年8月,寺庄村老年协会成立。同年,寺庄村幸福院落成,并交由老年协会管理运营。2022 年,寺庄村老年协会入选全国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项目试点后,协会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老年协会与幸福院共建共融(荣),让寺庄村的老人们其乐融融地安度幸福晚年。

建起幸福院  “想为老人多做点事”

“在这儿幸福得很。”82 岁的胡义成和老伴在幸福院生活了已有一年。协会会长申金栓还记得胡义成刚来幸福院时,营养不良,走路都需要他人搀扶,“老人的孩子创业挺成功,想接老人去城里住,但是老人觉得在自己家住着才舒服。”得知村里办了幸福院,老人便和老伴住了进来。

一日三餐有热乎饭、生活不便有人帮、闲时有人陪着聊天、节假日有人前来探望,胡义成老两口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2017年,为解决独居、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难题,蒲城县财政局、村“两委”出资对村小学旧址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成寺庄村幸福院,成为村内及周边有需求的老年人“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土、不离乡情”的好去处。

“幸福院现在住了16位老人。”申金栓向记者介绍,老人每月仅需交费700元,吃住全包,“老人们住在一起,彼此间也有个照应。”

为了让老人们住得安心、放心,申金栓与协会副会长孙安民担起了护理员的工作,捡柴火、打扫卫生、理发、测量血糖血压……孙安民说:“我们还有这么些能力,就想多为老人们做点儿事情。”2021年,申金栓、孙安民被渭南市卫健委授予“最美老人”“敬老楷模”称号。

算清明白账  “一毛钱也要花在刀刃上”

“纸上的字您能看清楚吗?”近日,热心村民邀请专业人员走进寺庄村幸福院,为老年人配置老花镜的同时,还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科学用眼知识普及活动,老人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寺庄村党支部书记任胜利告诉记者,老年协会不仅是对接各类社会资源的桥梁,更为老年人提供了有所乐、有所为的平台。据他介绍,每逢节假日,协会便组织老年人开展秦腔、歌舞等文化娱乐活动;每月为会员老人举办生日宴,让老人们欢聚一堂;村民间发生矛盾,协会成员出面调解,让村内更加和谐稳定;每遇村内婚丧嫁娶,协会成员上门指导,为乡村移风易俗、文明和谐贡献了力量。

“工作越多,我们的压力也就越大,方方面面都需要钱。”申金栓介绍道,“每年协会可支配经费在15万元左右,包括会员会费、幸福院收入、社会各界捐赠等,大部分都用在了幸福院的运营上。”

经费有限,申金栓心里装了一本“省钱经”。在幸福院房前屋后,协会开辟了两块菜园,种了南瓜、茄子、西红柿、辣椒,“收成每年能省下上千元。”购买成品面粉贵,两位会长前往村民家中收购小麦并磨成面粉,“这种面筋道,老人爱吃。”得知网上购物相对便宜,两位会长自学网购,“快递员送货上门,非常方便。”通过开源节流,协会把一分一毫都花在了刀刃上。

搭好提升桥  “推动协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协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协会仍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服务专业性不足、缺少资金等问题。”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葛晓荣坦言,“我们要为协会链接更多资源、搭好桥梁,不断提升其管理、服务能力,进而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作为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项目的执行机构,“助老汇”通过实地调研、评估,结合老年协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订了详细的服务和支持计划。

人才是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两位会长年事已高,接续工作由谁负责?“助老汇”与协会班子重新议定协会框架,从老年人中筛选有一定文化程度、有一定影响力且有意愿开展为老服务的人员,挖掘出了协会的“后生力量”。

如何在实现开展多样化活动的同时,不断扩大老年人受益面?“助老汇”将幸福院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乐龄陪伴”工程链接,并于2023年在寺庄村启动“爸妈食堂”项目,为村内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营养午餐,受益老年人30余人。

据葛晓荣介绍,“助老汇”还开展了健康宣教、文化娱乐等活动,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不断丰富老年人生活,营造乡村敬老爱老氛围。

专家点评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  宋宗合

陕西省蒲城县洛滨镇寺庄村老年协会连同经办的幸福院起源于乡土内生的朴素互助精神,有名望的退休乡村教师、负责任的村委会负责人、热心的村民,大家携手用老年协会的形式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一起种菜种粮,一起拾柴烧火,愣是在闲置的小学校舍里建起了幸福院,十几名老人住在一起,虽简陋却温馨,能自理的老人给活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护等服务,虽简单却实惠。

寺庄村老年协会提供的互助养老服务在当地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中努力突围,量力而行却又顽强创新,维持着一种超越农村沉默现状的活力,给农村社会服务发展带来了一抹亮色。服务所及和延伸之地,呈现的是一种填补服务空白的鲜活力量,为探索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贴合现实、区域特色明显的真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