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晋江法院 晋江市人民法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近一年来,晋江法院践行能动司法要求,紧抓诉源治理工作主线,将矛盾吸附在当地、纠纷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全力打造纠纷多元化解的“晋江样本”。
抓前端,止纠纷于未发
“企业经营状况怎么样?是否遇到法律问题?需要法律帮助吗?”这是在晋江法院“一堂好课”品牌成立以来时常发出的声音。
安海法庭党支部带着“一堂好课”到内坑镇拖鞋行业党支部开展普法讲座,及友好联动交流。主讲人从合同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企业关注度高的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多角度分析企业应当如何防范履约风险,并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晋江法院机关党委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司法助企零距离为主题开展模范机关“一堂好课”品牌创建活动,立足司法职能,为企业纾难解困。2023年以来,晋江法院开展入企宣讲活动3场,建立健全“三聚三快”司法大走访机制,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尽心为晋企•晋法护发展”活动,走访民营企业280余家,开展普法讲座20余场,解决民营企业司法领域痛点难点问题60余个,通过源头预防,以最低社会成本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治未病,化矛盾于萌芽
“调解室的案件多是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但却是老百姓最在意的事,能为老百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作为特邀调解员最自豪、开心的事儿了!”特邀调解员张亚宗感叹道。
尤某传与尤某星系邻居,因房屋间排水问题产生纠纷,并诉至法院。安海法庭接到相关材料后,考虑到双方系多年邻居,且纠纷存在调解可能,立即邀请特邀调解员张亚宗进行调解。张亚宗系泉州市人大代表,同时也是诉争双方所在辖区的一方乡贤,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在经过法庭前后三场调解,并到双方所在村委会、双方家中做足工作,对双方晓以利害,让其搁置争议,共同为根除排水问题而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撤回本案起诉,邻里关系也得以缓和。
社会矛盾复杂在基层,基层矛盾复杂在邻里。近年来,晋江法院邀请多位人大代表、社区居委会主任、村书记等成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向晋江市各村(社区)聘任396名特邀调解员任本村(社区)网格调解员。在晋江市诉调对接中心设有人民调解室、仲裁调解室、陪审员调解室、网格调解工作站、律师调解室、协会调解室等,引入法律服务志愿者、律师作为轮值导诉员,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诉前解纷。在安海、内坑、灵源、磁灶设立“邻里法庭”5个,就地化解邻里纠纷。
今年以来,晋江市诉调对接中心共收案14549件,成功解纷10763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数同比增加33%。晋江法院通过不断丰富诉源治理工作角度,拓展诉源治理工作思路,完善诉源治理工作方式,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取得新成效。
消已病,解纠纷于诉内
“既然当初咱们达成了合作,就该有契约精神。”在法商调解室里,商会特邀调解员耐心的和当事人释法说理。
在甲,乙、丙、丁公司与案外人某投资公司股权转让一案中,丁公司因不配合转让股权,导致多方提起诉讼,费时一年有余。晋江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了解该案情况后,考虑到案情复杂,牵涉关系较多,且各方当事人均为当地知名企业,遂在各方当事人都有调解意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商“三联”工作机制,利用商会特邀调解员的社会资源优势,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特邀调解员围绕诚信公平原则,在当事人之间反复斡旋沟通,最终用时2个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这起涉及企业数量多、上诉案件高达10起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点。
2023年以来,晋江法院充分发挥商会调解员懂“行情”、知“行规”、说“行话”优势,在磁灶、东石、英林分别成立建材陶瓷行业、伞业行业、泳装产业协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通过法商“三联”工作机制成功化解涉企纠纷1228件,涉案金额达1.9亿元。并与磁灶商会、陈埭商会、英林商会等辖区各地商会联合设立法商诉调工作平台,探索“法院+商会”诉调对接模式,建立源头治理、非诉挺前、多元解纷、繁简分流、分层递进的商事纠纷解决路径,有效推动商事纠纷一站式化解。
晋江法院将继续积极运用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积极参与和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多元化解,坚持将诉源治理工作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诉讼的有效手段,答好法治平安晋江新考卷。
原标题:《用心答好“民心卷”,绘就晋江好“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