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24年2月新闻发布会于2024年2月7日(周三)14时30分举行。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主持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专家有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裴顺强。发布内容包括:2024年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回顾、2月气候趋势预测(“春节”假期天气预报)及服务建议、《2023年全国气候公报》、《2023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2024年2月新闻发布会。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就要过春节了,祝各位媒体朋友新春愉快,龙年大吉大利!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先生、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先生、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裴顺强先生。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处长刘旭升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孙涛参加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有两个环节,首先是发布信息,之后是提问。
首先,请张恒德先生为大家介绍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回顾、2月气候趋势预测以及春节假期天气情况及服务建议。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2024年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回顾:
气温偏高,降水偏多。1月,全国平均气温-3.8℃,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六高。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北部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4℃。
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3%。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西部和东部沿海降水偏少,中部大部地区偏多,贵州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
1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是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1月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6-7日、10-11日、15-16日和19-23日),比常年同期(3.4次)偏多0.6次。其中19-23日为全国型寒潮天气过程,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出现大幅降温,给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运行和人民生活均带来一定影响。
二是黑龙江、内蒙古中东部、西藏东部等地降雪日数偏多,影响范围广。1月,除华南南部以及云南、新疆南部等地外,我国大部地区出现降雪,黑龙江、内蒙古中东部、西藏东部等地降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6天。受降雪和路面结冰影响,十余省(区)多条高速路段关闭或交通管制,沪昆、京港、京广、合福等多条高铁线路列车停运或晚点。浙江、贵州、湖南、江西等地多个景区关闭,贵州、广西、安徽等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
三是西南地区干旱缓和。1月上旬,云贵川渝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干旱发展,在1月中旬达到峰值,随后上述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气象干旱得到明显的缓和。1月31日监测显示,仅四川中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局地存在中度气象干旱。
1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9万条,同比降低0.15%。雷电、暴雪和大雾预警信息同比均大幅增加,低温和大雾预警信息为历年(2017-2023)同期发布量最高值;大风、霾和霜冻预警信息同比分别降低45.7%、59.0%和62.2%。
二是2024年2月气候趋势。
降水方面:2024年2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西部、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大部、广西、重庆东北部、四川西南部、云南中西部、西藏大部、陕西、甘肃东部、青海西南部、宁夏、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多,我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新疆南部等地偏少2~5成。强降水主要集中在2月上旬(2月1日至7日)。
气温方面:2月,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中部、辽宁、江苏中北部、安徽中北部、山东、河南、湖北北部、四川西南部、云南、西藏、青海西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大部、河南东部、云南西部、西藏南部等地偏低1~2℃;我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江西大部、湖南、广西北部、贵州东部、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
冷空气方面:2月,冷空气阶段性活跃,中东部地区冷暖变化大。除了上旬给我国中东部地区造成大范围雨雪降温的冷空气过程外,预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还将有2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中旬中期(中等)、下旬中期(弱)。
三是春节假日期间天气趋势预报。
预计春节假日期间(2月10-17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先升后降,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无大范围雨雪冰冻及持续性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假日前期(除夕至初四),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总体呈回升趋势;后期(初五至初八),冷空气势力加强,我国将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过程。具体预报如下:
假日前期全国大部天气晴好,气温明显回升。假日前期,中东部地区气温回温明显,气温升高幅度有4~10℃。受弱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多大风天气,9-11日(除夕至初二),内蒙古、华北西部和北部等地将有4~6级、阵风7级大风,其中9-10日,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北部、陕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黄海东部、东海东北部、南海有5~7级、阵风8级大风。
假日后期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14-17日(初五至初八),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4~6级偏北风,阵风7~9级,气温下降4~8℃,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有10~12℃,局地14℃以上;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东北地区东部有中到大雪。
华北黄淮及华南沿海等地有间歇性雾或霾。9-10日(除夕至初一)、12-14日(初三至初五),华北、黄淮、江淮、东北等地部分地区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13日夜间至14日上午(初四至初五),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北部和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浓雾。另外,14-16日(初五至初七),东南及华南沿海、琼州海峡、北部湾北部海域将有轻雾,夜间至早晨时段可能出现大雾。
四是春季沙尘趋势预测。
近期中国气象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了2024年春季(3-5月)我国沙尘天气趋势预测会商会,形成以下预测意见:
(一)预计2024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次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预计春季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为9~12次,接近常年同期(12.5次)或偏少,接近2023年同期(12次)或偏少;其中,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2~4次,沙尘强度总体偏弱。
(二)预计2024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日数偏少。预计春季北方地区平均沙尘天气日数为4~6天,较常年同期(6.3天)偏少。各重点区域沙尘天气日数为:华北区域平均3~5天,接近常年同期(3.9天)略偏多;东北区域平均1~2天,较常年同期(2.3天)偏少;西北区域平均4~6天,较常年同期(7.6天)偏少;南疆区域平均42~46天,较常年同期(32.6天)偏多;北疆区域平均2~4天,较常年同期(2.2天)偏多。
以上就是1月全国天气气温特点,2月气候趋势预测,春节假日天气以及春节期间天气预测,谢谢大家。
王亚伟:
谢谢张恒德先生,下面请贾小龙先生为大家介绍《2023年全国气候公报》的相关内容。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
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的共同影响下,2023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天气形势复杂,气候异常凸显,极端事件多发强发,气象灾害频现。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不断提升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我国气候状况、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和了解我国气候及其变化规律,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制了《中国气候公报(2023年)》。下面我对公报内容做简要介绍:
2023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涝旱灾害突出。全年气候具有以下特征:
1.气候持续变暖,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
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常年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冷暖起伏大,夏、秋季气温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4.4天,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极端高温事件为历史第四多,127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历史纪录。
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
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毫米,比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冬、春、夏三季降水均偏少,秋季降水偏多。六大区域中,华北、东北和西北降水量偏多,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华南降水量偏少;七大江河流域中,除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量偏少外,其他流域降水量均偏多。
3.汛期暴雨致灾性强,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发生旱涝急转
2023年,全国共出现37次区域性暴雨过程,55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部分省(区、市)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5月25-30日,江淮、黄淮等地持续降雨,小麦收获受到影响,陕西、河南小麦遭遇“烂场雨”;6月至7月28日,华北大部降水明显偏少,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暴雨天气过程,海河出现1963年以来首次流域性特大洪水。强降水致使华北地区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旱涝急转”现象明显;7月初至8月上半月,东北地区出现5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
4.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阶段性明显
2023年,我国气象干旱总体较常年偏轻,但区域性多发,阶段性明显。年内,西南地区出现冬春连旱,其中云南发生自1961年以来最强气象干旱过程;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气象干旱,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长江上游遭受冬春连旱、中上游出现夏伏旱。
5.台风生成及登陆个数偏少,台风“杜苏芮”影响重大
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平均偏少8.1个,为1949年以来历史第二少,其中6个登陆中国,较常年偏少1.1个。受“杜苏芮”登陆北上的影响,华北、黄淮等多地出现历史极端强降雨,具有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和洪水量极大的特点。
6.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但局地致灾重
2023年,我国共发生33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与过去五年平均(36次)相比偏少。中等强度以上龙卷19次,与过去三年平均(13.3个)相比偏多。辽宁、江苏、安徽等出现强对流天气,多地受灾严重。
7.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广
2023年,我国共发生33次冷空气过程(含寒潮过程8次),冷空气和寒潮过程均较常年偏多。1月13-16日寒潮过程综合强度为2023年最强;12月14-17日寒潮过程中,全国最大降温幅度超过14℃的面积约为162.5万平方公里;河北、北京及山东积雪深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
8.北方沙尘天气多,出现早,影响偏重
2023年春季,北方地区共出现13次沙尘天气过程,比2000-2022年同期偏多2.4次,其中沙尘暴过程5次。3月19-24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北方20个省份,河北张家口市PM10小时峰值浓度超过9000微克/立方米,强度仅次于2021年。4月18-21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出现沙尘暴。甘肃民勤PM10浓度极大值超过7000微克/立方米。
王亚伟:
谢谢贾小龙先生,下面请裴顺强先生为大家介绍《2023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的相关内容。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裴顺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下午好。下面我对《2023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编制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大家做个通报。
气候资源是能被生产、生活和生态利用的光照、降水、风等自然物质和能量,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能源与气候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和能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不断提升能源气象科技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双碳”战略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组织编制了《公报》,并及时向社会和行业进行发布。
今年是我们第10次面向行业和公众进行发布,已经成为行业企业发电量测算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这次发布的《公报》结合资源监测评估数据,对2023年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情况和相对过去10年、30年平均资源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释放气象数据价值、实现行业数据融合,能源行业相关企业可以据此对上一年度风光发电量进行复盘、评估,为发电量与经营效益提升提供参考,也有助于科学引导新能源产业投资开发与高效运行。
下面我对《公报》主要内容做个简要介绍:
一、关于风能资源评估情况
2023年全国风能资源为正常年景,与近10年(2013-2022年)相比,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较近10年偏小0.03%。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四川大部、云南东北部、华南北部等地70米高度风能资源较近10年偏好,新疆北部、青海、华东东部、华南南部等地风能资源较近10年偏差。
从空间分布看,2023年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脊地区等地风能资源较好,70米高度平均风功率密度超300瓦/平方米,有利于风力发电。
“十四五”重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中,新疆、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等新能源基地风能资源好,部分地区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高于450瓦/平方米,较全国平均值高出250瓦/平方米以上。
中东南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利用区域风能资源一般,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整体在100至150瓦/平方米之间,较全国平均值偏低。
二、关于太阳能资源评估情况
2023年,全国太阳能资源为偏小年景,年平均水平面总辐照量约1496.1千瓦时/平方米,较近30年平均值偏小23.6千瓦时/平方米(1.58%),较近10年平均值偏小19.0千瓦时/平方米(1.27%),较2022年偏小67.3千瓦时/平方米(4.5%)。
从空间分布看,2023年我国太阳能资源西部地区优于中东部地区,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中西部、华北北部、西藏、西南地区西部等地最佳斜面总辐照量超过1800千瓦时/平方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十四五”重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中,新疆、河西走廊、黄河上游、黄河几字弯、冀北等新能源基地太阳能资源较好,部分地区最佳斜面总辐照量超过2000千瓦时/平方米,较全国平均值高出25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
中东南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利用区域太阳能资源一般,华东北部及华中北部最佳斜面总辐照量在1400至1600千瓦时/平方米之间,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华南等地整体在1000至1400千瓦时/平方米之间,均较全国平均值偏低。
以上就是《2023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的主要内容,更多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查看,谢谢大家。
王亚伟:
谢谢裴顺强先生,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请问春节假期主要有哪些灾害性天气影响?哪些地区会受影响较大?公众需要注意些什么?
张恒德:
1月3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大部地区降水量显著偏多、气温偏低。春节假日之前:7日湖南贵州等地仍有雨雪冰冻天气,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降雪或雨夹雪,贵州中东部、湖南中南部以及江西西北部山区、浙江中南部山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冻雨,但降雪和冻雨较之前有所减弱;江南南部和华南的部分地区有大雨。需关注上述雨雪天气对春运交通的影响。8日,南方地区此次降雪和冰冻天气趋于结束,但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需警惕气温升高融雪融冰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春节假日期间,全国无大范围雨雪冰冻及持续性雾、霾等灾害性天气。主要关注春节假日中后期中东部地区有大风降温和阴雨雪天气;黄淮及华南沿海有间歇性雾或霾天气,需关注对春节交通出行、文化旅游、能源供应等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是关注中东部地区雨雪降温对春节交通和旅游文化活动影响。14-17日,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降温,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有明显降雪,江汉、江南等地有降雨,雨雪期间能见度低、地面湿滑,易导致交通拥堵或事故,需关注其对节日交通出行、文化旅游、能源供应等的不利影响。同时,东部海域需注意防范大风对航运和涉岛旅游的影响。
二是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前期降水偏多,需警惕气温升高融雪融冰和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目前,湖北、湖南北部、安徽等地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积雪、结冰,需警惕气温回升导致的融雪、融冰及降水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等灾害,以及户外大跨度框架结构建筑物、简易大棚、设施农业棚架等的安全隐患。
三是关注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对交通出行、人体健康的影响。另外,华北西部及四川、云南等地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需防范火灾的发生。
四是华南沿海需关注大雾对海运、沿海旅游的影响。华南沿海地区及北部湾、琼州海峡将有间歇性大雾,关注对通航和沿海旅游可能产生的影响。
人民日报记者:
回顾这个冬季,厄尔尼诺的影响程度如何?后续对我国天气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
贾小龙: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和预测,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持续近9个月,预判在2023年12月已达到峰值,强度为中等,类型为东部型,未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开始下降,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前期。
受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冬季以来我国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冷暖起伏大;另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菲律宾及南海上空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阶段性活跃,将孟加拉湾及南海上空的丰沛的水汽输送至我国中东部地区,与中高纬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的雨雪或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受厄尔尼诺的影响,预计2024年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除西南地区以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至偏多;西南地区大部气象干旱可能发展,中西部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新京报记者:
现在春运是最紧张的时期,前段时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给春运带来了较大影响,请问近期还有哪些天气会影响煤电油气行业和交通运输?应该采取哪些提前应对的措施?
裴顺强:
还有三天就是除夕了,这一轮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即将结束,但对交通、能源行业还有一些影响,但总体趋势是影响趋于减弱,但仍需关注部分时段、部分地区的天气风险。
交通方面:春节前夕,对公路交通来说,预计7日,青海东南部、黑龙江北部、江汉大部、江南北部、贵州中北部等地境内的沪蓉、沪渝、杭瑞、大广等公路部分路段将降雪影响,发生路面积雪、道路结冰风险高;贵州中部、湖南西部等地境内的沪昆、包茂等公路部分路段将受冻雨影响,发生道路结冰风险高。7-9日,新疆北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境内218国道、312国道、318国道等公路的部分路段将受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影响,发生路面积雪、道路结冰风险高。建议防范低温冰冻天气对公路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新能源车需提前做好续航蓄电,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铁路交通方面,预计7日,湖南、湖北等地境内长沙-武汉段、长沙-张家界段等高速铁路沿线将有中雪,可能导致列车晚点和车站旅客滞留。
近海港航方面,预计7-9日,温州港、福州港、厦门港、汕头港等港口及沿岸海域部分时段将有6级以上大风天气,对航道通航、港口作业有一定影响,建议密切关注气象海况信息,提前做好大风应对防范措施。
预计春节期间(2月10-17日),天气对全国公路交通运行总体影响不大。其中,2月13-15日,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等地境内的二广、绥满等公路的部分路段将受小到中雪影响,发生路面积雪、道路结冰风险高;13-17日,江南北部等地的京港澳、沪渝、大广等公路的部分路段将受中到大雨影响,发生道路湿滑、积水风险高,同时需防范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公路交通的不利影响。
能源方面:2月7-8日,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贵州东南部、湖南等地电力设备覆冰风险较高,电力部门需加强输电线路设备巡检,及时做好除雪融冰工作;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仍会对公路交通造成不利影响,新能源汽车自驾出行公众,仍需及时关注天气和交通信息,调整出行计划,及时为车辆充电,以免耽误行程;受阴雨天气影响,2月8日,长江以南大部地区电力负荷高于历史同期,之后负荷逐渐走低,能源电力部门需加强能源存储和电网调度,做好春节前能源保供。2月8日和2月13-17日,南方光伏发电气象条件较差,西南地区东部、华中、华东及华南等地日理论满发小时数低于2小时;其余大部时段光伏发电气象条件以良为主。春节期间,北方及西南、华南等地部分时段风电持续高发或满发,能源部门根据气象预报,及时调整应急预案,做好春节期间能源保供服务。
中国日报记者:
针对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我想请问气象专家,导致我国2023年成为历史最暖的一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近些年我国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对于公众而言,未来我们要如何应对?
贾小龙: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气候变化监测表明,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全球多地平均气温均突破高温历史纪录。2023年中国2023年平均气温也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较1991-2020年平均值偏高0.81℃。从全球和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历史曲线可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和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均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在厄尔尼诺年气温偏高更明显,在拉尼娜年气温略有回落。自2023年5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的叠加影响下,2023年成为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针对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是加强气候变化风险防范认识,科学认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增暖持续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新特征。因此,尽管近年来气象防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伴随而来的灾害,仍是社会治理一个十分重要的风险点,需多方协同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防御机制体制,强化科技支撑,补齐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短板,加强预警联动和应急处置工作,强化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气象气候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灾害防御合力。二是关注预警信息发布和宣传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提升公众对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认知,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进一步健全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和灾害防御的时效。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御开展宣传科普,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普及灾害防御知识,普及个人紧急避险知识,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
中国气象报记者:
《2023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已经发布,结合2023年资源情况,对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何建议? 近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气象部门如何开展极端天气下能源保供气象服务?
裴顺强:
第一个问题,我有一个信息与大家共享。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超过火电装机。其中,风光总装机突破10亿千瓦,在电力新增装机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双碳”战略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加大。
《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内蒙古、华北、新疆、青藏高原等地风能太阳能资源较好,建议继续在以上资源禀赋优良地区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配套建设抽水蓄能和煤电等调节电源,统筹区域消纳和外送,发挥能源富集地区战略安全支撑作用。同时,加强新能源大基地沙尘暴、高温、无风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评估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中东南部风光分布式利用区域风能太阳能资源一般,但上述地区处于电力负荷中心,建议加强对高空测风塔、卫星遥感等数据应用,应用先进数值模拟技术,开展高空、复杂地形、百米尺度等更为精细化资源评估,充分利用资源相对优质区域,结合场址空间资源,推进屋顶光伏、建筑光伏、分散式风电、城市风电等多场景融合开发,构建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多场景并举的开发新模式,并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政策激励、市场调节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本地能源自给率。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出现电线覆冰。中国气象局聚焦雨雪冰冻天气对能源保供的影响,与国家能源局、发改委运行局等建立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会商和联动机制,参加发改委天然气保供会议,制作发布《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天然气保供气象服务周报》、天气对能源电力影响决策服务材料,发布风能太阳能气象条件预报、电线覆冰预报、电力负荷预报等服务产品,对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带来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需求增加以及雨雪冰冻对输电线路、电力设施的不利影响进行提示。
同时,风能太阳能中心面向省级气象部门下发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指导产品,支撑各地做好属地化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为极端天气下能源安全与保供提供气象支撑。
王亚伟:
感谢记者的提问,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龙年大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