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东征:黄埔将士浴血,惠州为何如此难打?答案和英国人有关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2-28 07:25

发布于:天津市

原标题:第二次东征:黄埔将士浴血,惠州为何如此难打?答案和英国人有关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25年3月孙中山刚去世,紧接着8月廖仲恺接着遇刺身亡,这给了英国人可乘之机,他们认为陈炯明毕竟做过广东省长,做过粤军总司令,而且目前又拥有惠、潮、梅的广大地区,在广东的军政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1、第二次东征的背景

只要陈炯明能取代广州国民政府,对英帝国主义是十分有利的。

陈炯明非常清楚,港英当局一次次愿意支持他的原因。这并不是说他陈炯明与港督的私交有多深,也并非他在任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期间给港英当局多少呵护和关照,而是英国人看到了长期的合作利益,共同的利益。

陈炯明一个接一个电话打进香港,一会是钱,一会是武器,一会是公债发行,一会又是军舰船只,一会又是药品。

英国人有些恼火了,愤愤地说:“我们的援助是有限度的,与其这样港英当局不成了你陈炯明的军需处了。”陈炯明不愠不火地说:“我们在东江地区大量征兵,枪械缺口太多,没钱没枪怎么打仗?”随后他又说:“没钱我们是不敢贸然进攻广州的,只能维持东江地区了。”港督给问住了,也听出了陈炯明的弦外之音,只好向伦敦请示,伦敦方面咬着牙说:“给吧。”

陈炯明请求北洋政府快速派兵南下援助陈军,并从海域增援舰队,打击广州国民政府的海防力量。

段祺瑞、张作霖都极力支持陈炯明的军事行动,答应派兵派船。

至9月初北洋军阀的舰队已开进南海,等待陈炯明的进攻命令。而从陆地南下的军队也已进驻韶关和北江地区,直逼广州而来。

陈炯明认为国民政府的内部斗争必定会蔓延爆发,甚至引发大动乱。即使不引起内乱,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改组和兵力改编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令陈炯明意想不到的是蒋介石、汪精卫依仗着共产党人的帮助,很快就解决了内部问题,重新洗牌之后,使军政大权各自落到了蒋、汪的身上。

当陈炯明获知胡汉民被打发去了苏联,许崇智被政变搞下台又离粤赴沪,所谓的建国粤军已经全面解体了,除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军之外,其他各军均由各种杂牌客军拼凑而成,简直就是散兵游勇和乌合之众,谁也指挥不了谁,这对陈炯明的反攻广州十分有利,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垮蒋介石、周恩来带领的黄埔学生军,就是胜利的第一步。

2、第二次东征的兵力部署

1925年9月,蒋介石、汪精卫联手解决了国民党内部问题之后,果断做出第二次东征的决定,接着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任命了东征军各路将领。

蒋介石担任东征军总指挥,汪精卫担任东征军党代表,周恩来担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苏联顾问加伦、切列潘诺夫等多人为军事顾问随军出发。

第二次东征军主力分为三个纵队。

第一纵队主要以第一军为主力,纵队长何应钦,纵队下辖三个师,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兼,党代表周恩来兼;第二师师长王功,党代表缪斌;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党代表鲁易,另加警卫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吴铁城,兵力共约1.5万人。第二纵队以第四军为主力,纵队长李济深,下辖第十一师,师长陈济棠,第一独立旅,旅长张发奎等部,兵力共约1.2万人。第三纵队以第六军为主力,队长程潜,下辖从鄂军、豫军、赣军、湘军等各部抽调的精干力量组织的战斗队列,共约7000人。三个纵队的兵力总数约有3.4万人。

蒋介石、汪精卫联名发表《重征东江训诫》,国民政府发布《告东征军将士书》。1925年10月初,各路纵队浩浩荡荡陆续从广州出发,第二次东征随即拉开了序幕。

广州工会组织省港大罢工的数百名工人队伍组成担架队、运输队,随东征军一起出征。

东征军第一纵队于10月1日从广州出发,他们的进军路线是由东莞、增城沿江而上,直逼惠州;第二纵队为左路,由增城、博罗、龙门直掏敌人侧翼;第三纵队为右路,从广九铁路转樟木头至淡水。

三路纵队浩浩荡荡,于10月上旬全部抵达惠州城外,并对惠州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3、惠州城下的纵横捭阖

惠州城外高榜山上,东征军的指挥官透过望远镜,观察着鹅城(惠州又称鹅城)的全景。

东征军的指挥官从高榜山高地转到下角高地,苏联顾问放下望远镜对蒋介石说:

“孙大元帅两次没攻下惠州,因惠城确是天险。”“惠城不克,总理死不瞑目啊!”蒋介石点头应答道,“清廷数百年总兵提督均设在此,总理在辛亥时发动的多次起义,有三次是在惠州洲境内,都被这里的清军镇压下去,现陈炯明又据此抗峙多年,再不破惠城,吾辈实有负总理遗嘱和在天之灵!”

加伦明白蒋介石的沉重心事,更清楚惠州一役的胜败将决定整个东江战事胜败。

他再举起望远镜对着飞鹅岭看了许久,才对蒋介石说:“欲攻惠州城必先夺飞鹅岭,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能像上回逼得杨坤如放弃抵抗,保全古城免遭战火就好了。”何应钦加了句:“想要议和?更需抢下飞鹅岭,否则难以奏效。”

蒋介石点头应诺表示同意,并命令何应钦务必在10月10日前攻下飞鹅岭,何应钦和部下商量后,决定采取偷袭战术拿下飞鹅岭。

攻下飞鹅岭之后,蒋介石在惠州城郊召开了军事会议,各路将领和苏联顾问出席了这次军事会议。

会议最终决定两套方案:

一由周恩来和东征军政治部宣传队向惠州城守敌展开政治攻势,争取杨坤如投诚并让出惠城;二由何应钦对惠城周边的地形作进一步的侦察,选定攻城方向和设置炮兵阵地,并制订具体攻城计划。万一劝降不成,杨坤如非要顽抗到底,只有强攻惠州城。这一次无论如何要打下惠州城,打通东江通道,彻底端掉陈炯明构筑多年的老巢,以告慰孙总理在天之灵。

此时,陈炯明正在香港发售公债为东江战事筹款,突然闻报飞鹅岭重地失守,不由心里一阵紧张,他只好遥控指挥。

陈炯明为保住惠州城,答应再给20万块大洋犒赏惠州守军,并要杨先补发守军两个月欠饷,再重赏守城有功的士官,并许诺守住鹅城重重有奖。最后陈炯明提醒杨坤如要如数下拨军饷稳住守军,严守北门、南门,必要时把沿湖一带的大树砍光,把民房拆掉,防止东征军在湖面上强渡偷袭。

东征军指挥部从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情况分析,杨坤如已经铁了心要与东征军决战。

东征军指挥部只好重新部署兵力:

一纵队攻打惠州;二纵队主力在淡水平山迎击洪兆麟援军;三纵队截击河源方向刘志陆、李易标的援军。

4、激战惠州

1925年10月13日上午9时半,东征军指挥部下达了攻城命令。“轰隆隆,轰隆隆”,飞鹅岭的炮口对着西门,下角塔的炮口对着北门同时开炮。一颗颗炮弹带着尖厉的呼啸声从战士们的头顶飞过,准确地落在城墙上,燃起滚滚浓烟。

从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东征军连续发起的几次冲锋都被敌人一一打退。

惠州城外东征军临时指挥部内,木凳上坐满各级军官,蒋介石面色铁青地听着何应钦的汇报:

“除刘尧宸、谭鹿鸣阵亡外,总队长杜从戎重伤,二团三个营长重伤两个,连长伤亡七个,排长以下官兵300人牺牲。”“那先放弃惠城,绕道紫金进攻潮汕,诸位意见如何?”蒋介石的话刚说完,苏联顾问即刻扬了扬手说:“不,不,我不理解蒋将军为何要改变原定方案,大功将成,切莫半途而废。”

蒋介石面部不断抽搐着,欲言又止。“惠州是陈炯明将军的大本营,拿下惠州才能摧毁潮梅粤军的意志。”苏联顾问看到蒋介石犹豫不决,接着说道。

蒋介石眉头紧锁,抬眼看着周恩来。“撤出惠州城会影响东征军士气,令杨坤如愈加嚣张。”周恩来一说完,蒋介石又看了看何应钦。“二团伤亡大,我调三团加入攻城序列。”

蒋介石一咬牙:“好,你马上与陈诚研究步炮协攻方案。”

何应钦与陈诚的“步炮协攻”的具体方案,主要是负责攻打北门的四团为主攻部队,前锋为200名敢死队员,援攻的后续部队为第八团,代团长向各营长交代的任务和攻城时间,并划定进军路线。

10月14日中午时分,杨坤如接到报告:洪兆麟的部队抵近惠东平山,火速往惠州赶来。不久又接到报告说李易标的部队从紫金绕开阻击的东征军从横沥火速赶来。

如按正常时间计算,这两支部队日内可到,计有五六千人的兵力,合在惠城守军约有上万人的队伍,此时杨坤如紧张的内心才稍稍定了定。

守城敌军的官兵目睹了东征军前赴后继的英勇无畏,早已无心恋战。只因四边城门紧闭,无处可逃,敌军官又严阵督战,只好躲在城墙内惶惶不可终日,听天由命。无论杨坤如说得如何稳操胜券,天花乱坠,士兵们蓬头垢面,邋遢猥琐,就是难以振作精神。

东征军的“步炮协攻”的办法的确奏效,守城敌军没有时间组织有效还击。敢死队在冲过五眼桥的开阔地带时没有遭到敌人有效的火力袭击,伤亡大大减少。而城中守敌则因为东征军的轮番炮火损失惨重,伤亡剧增。

除了五眼桥的北门之外,西门和南门的进攻部队也依照“步炮协攻”的方案步步向城墙逼近。面对东征军的强大攻势,城内守军开始乱套,有的守敌趁慌乱躲避炮弹之机逃逸,许多士兵在逃跑时让杨坤如的督战军官发现当场击毙。

从下角塔的炮兵阵地上,蒋介石、周恩来、苏联顾问不断用望远镜观察着北门的攻城情况。蒋介石的望远镜时而转到西门湖面,时而转到水门东江,最后又定格在五眼桥前的北门阵地上。

蒋介石的望远镜定格在这位爬上城墙的敢死队员身上,他对身边的军官说:“记住这位刚刚倒下的战士名字,他是东征军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何应钦说:“他是二营的代营长刘阳,惠州人,黄埔一期学生。”蒋介石沉重地说:“知道了,我早听过他的名字,第一次东征时,在淡水战役和棉湖战役他都立过大功。”就在刘阳掷弹倒地的当儿,陈明仁趁着刘阳掷弹时的一声爆炸,高擎东征军的大旗一跃登上城头。蒋介石举着望远镜继续说:“记下这位第一个缸着红旗攻上城楼的战士名字,他是敢死队的榜样。”何应钦在一旁说:“他叫陈明仁,湖南人,黄埔一期毕业生。”

北城楼被敢死队攻占之后,城门很快被打开。四团的主力和后续的八团蜂拥而进,冲向惠州公园,抢占了城内的制高点。此时西门的城门也被攻破;南门的守敌也纷纷溃退。惠州城三门洞开,素称天险的惠州城无险可守了。

惠州守敌无心恋战,东征军迅疾从四面进城。惠州大捷后,蒋介石喜不自禁,立即致电广州国民政府。

1925年10月16日下午2时,惠城市民和东征军将士近万人聚集在惠州公园,会议一开始,蒋介石首先恭诵总理遗嘱,带头向阵亡将士行鞠躬礼,三鞠躬毕默哀三分钟,蒋介石接着发表演说:

“这次东征军死了许多同志固然十分沉痛悲哀,但是这次的死是光荣的,是极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使我们国民革命军多添上光明的记录。”

5、陈炯明的最后挣扎

1925年10月17日,左、中、右三路东征大军,从惠州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里有一个插曲,身兼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随同第3师行动,第3师师长谭曙卿不明敌情贸然深入,在华阳与叛军林虎的主力部队遭遇,陷入了重围。

好不容易冲到山下,蒋介石却一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我不走了,我还有什么脸再回去?好不容易打下了惠州,却没想到要葬送于此!”

陈赓心急如焚,也不管这些了,一躬身,把蒋介石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那些卫兵也簇拥着他们继续向结合部的一条小河冲去。

来到河边,陈赓立刻喊来一只小船,把蒋介石扶进船舱,又布置了手下的几个士兵在河边掩护,然后自己划着小船,急急向对岸驶去。终于,他们在黄昏时分脱离了险境。

东征军挺进潮、梅、汕的消息不胫而走,让盘踞在潮、梅、汕各地的陈军残部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洪兆麟、林虎、刘志陆、李易标、黄强不得不召集各路将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量对付东征军的锦囊妙计。

开会的时候,洪兆麟看着林虎,林虎示意他先说说,洪兆麟转而对着众人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齐心合力,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惠州已经落人了东征军的手里,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十分危急。”

林虎面色拉了下来,他不喜欢听洪兆麟说那些套话:“都迫在眉睫了,还说什么好听的,干脆说怎么打就行了。”

洪兆麟只好打住,李易标赶忙拿出作战笔记,提出了具体作战方案,他建议把揭阳、普宁、惠来、潮阳四城连成一线,集中兵力筑成坚固防线,抵挡东征军继续东进,然后各路人马向这一带集结,形成第二防线。

在东征军进攻的时候,由外向内,形成两方夹击之势,以拖延敌方的进攻时间。

同时下发文告招募新兵,发给枪械粮饷,迅速补充兵源,扩充队伍。与会众人觉得李易标提出的作战方案不失为一条计策。

此时突然有人说了这样一句:

“如无钱无力在一线抵挡东征军,干脆退入江西、福建边境打游击或与张毅合作,联手行动。”

林虎、黄强则坚决不同意这-一种被动挨打的退守战略,黄强还说一味的退守与防范,会让敌人气焰更加嚣张,如果反其道行之,以硬碰硬,针锋相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他主张主动出击,反攻惠州。

只要把惠州攻下,东征军即会士气瓦解,不战自败。他说别听东征军吹嘘有多少个军,其实他们三路兵马合计不足2万人,我们如今尚有3万余枪,如果能集中兵力,主动迎战,反攻惠州,起码还有一线希望,如果这样节节退守,只有死路一条。

洪兆麟认为黄强所提的意见很有见地,只是陈炯明总司令不在潮、梅地区,三军无主帅,难以调动各路人马,更无法结集成强有力的战斗部队。

林虎此刻并不发言,他要看下去,他对这些人并没有足够的把握。黄强深知洪、林之间以及各部之间的矛盾和微妙关系,非竞帅(陈炯明字竞存)之令难以算数。

为了陈军的大业,他自告奋勇决定亲赴香港,请陈炯明回来坐镇指挥。军事会上最后决定一致联名电促陈炯明回汕指挥,并公推黄强亲往香港护卫迎接陈炯明回汕。

为东江战事奔走在香港的陈炯明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惠州失守,港英政府再度深感不安,他们一面大骂陈炯明、杨坤如是草包、败家子,一面又不得不继续支持陈炯明的东江战事。

同时对指派广州英国领事馆的代表前往广州国民政府谈判议和,表示港英政府极有诚意与工会早日商谈解决罢工事宜。

事实上,港英政府并不甘心失败,惠州失守之后,他们不得不把赌注押在汕头守军的洪、林身上。他们心里清楚,倘若汕头失守,罢工事件必将更加难以对付,因为汕头是一个仅次于广州的通商口岸和深水良港,一旦让广州国民政府全面统治,英国的利益将更受损失。

港督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将四船满载枪械物资的舰艇从厦门运往汕头,再次接济陈军。

解决了武器之后,陈炯明又在为战事筹饷而忙得焦头烂额,他在香港面临着多重压力,除了公债的发行阻力重重外,其他集资渠道也并不顺利,广州商会陈廉伯答应的资助迟迟没能到位,陈炯明打了几次电话,陈廉伯都唯唯诺诺,搪塞推脱,说商会日前手头较紧,资金一到马上拨付,而有些早前认捐的商行老板开始反悔和干脆说没钱了,陈炯明无奈之下,亲自到汇丰银行找陈廉伯面商,却一次次无功而返,不是陈廉伯有事出去就是商会事务缠得脱不开身,让陈炯明自感冷落。

陈炯明为了东江战事,把所有的人脉关系都动用了,能借的借,能讨的讨,好不容易凑到了一笔不大的现金。

这时汕头的洪、林各部电促他回汕头坐镇,与东征军决一死战。陈炯明考虑再三,决定回汕拼尽全力挽回败局。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他陈炯明在,有他的粤军在,他的影响和余威就仍然存在,广东就无论如何有他的一席之地。

6、第二次东征的胜利结束

东征军总指挥部也料定陈炯明会作一次鱼死网破的挣扎。

但惠州天险攻破以后,东征军士气大振,陈逆残部却节节败退,闻风而逃,这给东征军一个大好的歼敌时机。

蒋介石以总指挥的名义,调石龙守军移师惠州驻守,惠州驻军全面东进。参加攻打惠州的工人纠察队一部分返回广州,协助警卫团维持广州治安,而留守的数千名黄埔军校学生军迅速从广州乘船东进,投入进攻汕头战斗。

在海陆丰农民协会组织下的农民军迅速发展壮大,纷纷要求配合东征军进攻潮、梅、汕地区,空前的大好形势让东征军倍受鼓舞,也让敌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路纵队攻克惠州以后,分兵进攻潮梅,一路由惠州向马安、平山前进,与右路纵队会合;一路由观音阁向河源前进,与左路纵队会合。余下部分则驻守惠州城居中策应。

18日,右路纵队陈济棠部攻占平山;21日,该部由三多祝向新庵圩洪兆麟部进攻,敌军分别向海丰、紫金、河婆溃退。22日,右路纵队张发奎部击溃热汤圩敌军1万余人,并向紫金追歼残敌。

23日,该部击溃蓝塘圩之敌,24日攻克紫金。左路纵队也是节节胜利,21日攻鄂军占领石公神,23日攻克河源。中路纵队之第一师第三团于22日驱逐羊蹄岭之敌,向梅陇、海丰追击,当天中午克复海丰,敌军2000余人向陆丰、潮汕溃逃。

紫金、河源是惠州入兴宁的险要之处,既为东征军所得,敌军只有向河婆及老隆方向退却,而东征军侧可向潮梅长驱直入。

10月26日,第一师占领河婆。11月3日占领揭阳,向潮汕步步推进。驻潮汕逆军闻风披靡,士无斗志,刘志陆等纷纷搜刮财物,带着家眷,由汕头逃往香港。洪兆麟、林虎残部都向闽南逃窜。程潜、陈济棠分别由大埔、饶平入闽追击,在永定、平和等地大破敌军。

11月17日,程潜部返回大埔。

东征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东征军会师潮梅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第二次东征于10月从广州出发进攻惠州到会师潮梅,历经两个月,基本上肃清了陈逆各部,国民革命军声威大振。

为了巩固第二次东征的胜利果实,11月23日,东征军总政治部在汕头召集了国民党惠潮梅各县党部代表大会。会议由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行政委员周恩来主持。

代表大会通过宣言,认为东征、南讨“实为继承总理遗志,铲除祸粤害民、假党为恶的军阀,驱逐帝国主义的滋长之势,一新国民耳目”。

会后,东江行政委员会厉行剿匪,重新确定了各县县长,彻底清除了逆军在东江的反动势力。

至此,第二次东征胜利结束。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