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经信函〔2021〕143号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对市政协七届六次会议第0079号
提案答复的函
易显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绵阳“企业家日”的建议》(第007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设立绵阳市“企业家日”有关事宜
1993年,福建、上海、山东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家协会联名向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提出申请报告,热切希望每年举办一次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1994年 2月21日作出决定,同意从1994年起,每年举行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于3月24日在福州市结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要求“松绑”放权呼吁书发表十周年纪念活动一道举行。同时决定从1995年起,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定于每年4月21日举行。自1994年首届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成功举办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国家日益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顺势崛起,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市经信局指导下的市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每年均在“企业家活动日”期间开展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发挥企业家作用,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的助力企业发展,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2018年12月11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方案》(绵委发〔2018〕2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政务环境和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十七条具体措施。自《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市级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高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实施方案》确定的17项改革任务均按要求完成,取得了明显成效(见附件1)。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的通知》(厅字〔2001〕16号,见附件2)要求,“设立节日、纪念日、活动日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要从严控制;没有特殊需要,今后不再增加设立”,“确有必要设立地方性或者行业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的,分别由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综上所述,按照相关政策,我市暂不宜设立“企业家日”,但市委市政府长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立说立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给予企业家更多关心厚爱,以实际行动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二、关于建议展示优秀企业家形象有关事宜
2018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会上表彰了5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2020年6月,市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开展了评选2019年度“绵阳市优秀企业家”活动,该活动是经国务院清理整顿评比、达标、表彰后批准保留的中国企联系统评选表彰项目,每年度举办一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市政府批准,2019年度“绵阳市优秀企业家”授牌颁证仪式延后至2021年7月16日举行。为充分展示优秀企业家形象,《绵阳日报 》、《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影响四川》栏目等媒体在表彰会当天发布了表彰大会活动新闻,《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在表彰会当天专版刊登当选企业家名单及照片,《绵阳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影响四川》栏目在表彰会当天播放当选企业家名单及照片。
三、关于建议建立面对面对话交流机制和企业家“满意度”评价体系有关事宜
(一)关于对话交流机制
2020年11月27日,市发改委印发《绵阳市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工作实施细则》(绵市发改〔2020〕729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回应了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诉求,有助于理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稳定企业家预期。《实施细则》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总则、政策制定听取范围、工作程序安排、政策公开、执行监督、政策评估及调整。
在政策制定听取范围中,明确分类听取意见建议的规范要求,需要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的政策范围,并对企业家应履行的保密义务进行约束。其中,涉及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制定重大改革方案和对外开放政策、分析经济形势和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研究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起草部门应通过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
在工作程序安排中,《实施细则》明确,在前期调研阶段,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研、书面函询、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在文稿起草阶段,可吸收相关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等共同参与起草,并通过召开企业听证会、论证会、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在征求意见阶段,要充分发挥与企业联系密切的部门、协会作用,并明确选取民营企业家代表参与比例不低于50%,涉企政策出台前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征求意见。
(二)关于企业家满意度评价体系
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要建立民营企业评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机制。自2019年起,市工商联每年聘请第三方机构,采取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评议。2020年起,按照《绵阳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目标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市民营办还开展了民营企业对各县(市)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满意度评价调查工作,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各级政协委员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企业家的关心与支持!
附件:1.关于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的通知
2.关于《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方案》完成情况的报告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9月26日
(联系人:郭昌涛;联系电话:13881187156)
附件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节日、
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的通知
文 号:厅字[2001]16号
颁 布 日 期:2001-06-18
执 行 日 期:2001-06-18
时 效 性:现行
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续设立了一些节日、纪念日,如国庆节、建军节、劳动节、妇女节、教师节、儿童节和建党纪念日、抗战纪念日等;设立了一些活动日,如植树节、助残日、无烟日、科技活动周等;并规定了几个节日和国际通行的元旦、我国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放假办法。设立这些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对于培养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不够明确,一些地方出现了设立“节日”特别是“活动日”较多、较滥的问题。为了防止和避免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就今后节日、纪念日、活动日的设立程序通知如下:
一、设立节日、纪念日、活动日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要从严控制;没有特殊需要,今后不再增加设立。
二、设立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全国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决定。其中,涉及全体公民或者部分公民放假的,设立之前要报经党中央批准,并由国务院规定具体放假时间(天数)。
三、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国际组织规定的特定世界活动日,我国未提出保留意见的,在我国自行实施;需要确定具体实施日期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四、确有必要设立地方性或者行业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的,分别由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但不得冠以“世界”、“国际”或“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二00一年六月十八日
附件2
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
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方案》
完成情况的报告
市委改革办:
《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方案》(绵委发〔2018〕27号)2018年12月印发以来,市发改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高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方案确定的17项改革任务均按要求完成,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措施及成效
(一)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一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稳定问题的指导化解。妥善审理涉民营企业的申诉赔偿案件,畅通涉民营企业产权案件申请再审及申诉渠道。2019年1月以来,全市共办理涉企业民事诉讼监督案件89件,其中,涉民营企业诉讼监督案件77件。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依法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8件。二是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彻查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依法从快起诉合同诈骗、强迫交易、高利转贷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26件83人,依法严打针对民营企业家的暴力讨债、绑架、非法拘禁等犯罪,依法严惩涉及民营企业的索贿受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打掉涉黑组织8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7个、恶势力犯罪团伙94个,查冻扣涉案资产3.6亿余元,起诉涉黑涉恶案件382件1332人,判决321件1073人,深挖立案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307件,查处275人。三是坚持柔性司法理念。依法规范使用强制措施,严禁随意扩大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范围,正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严格区分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四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归集全市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主体基本信息,初步建立了政府机构信用档案,市信用平台全面归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绵阳市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失信担责机制的实施方案》和《绵阳市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任务分工方案》。
(二)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一是深入推进商标品牌建设。牢固树立“商标促发展、品牌树形象”发展思路,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培养增强自主商标品牌综合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3.9万件,全省排名第二。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绵阳市现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地理标志商标13件,其中三台“涪城麦冬”已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100+100”地理标志名单。二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系列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知识产权案件“要素式”审判机制,坚持全面赔偿原则,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有效保障知识产权主体的竞争优势。2019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企业知识产权审查批捕案件7件13人,审查起诉案件7件20人;批准逮捕5件9人,起诉4件9人。通过“铁拳”行动和“春雷行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子行动,累计立案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172件,案值119.3万元,处罚款124.5万元。三是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以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科技城核心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水平。截至目前,我市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区5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个,全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齐动的良好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767件,均居全省第二位。
(三)依法保护企业家投资自主权。一是全面使用四川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精简规范许可审批事项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开展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市发改委联合11个市级部门转发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的指导意见》,涉及“国务院同意批复设立的国际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省政府同意批复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园区),以及已开展区域评估的区域”的相关县市区(园区),对于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应在省意见明确的全部企业承诺事项范围内,采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目前,在江油市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已印发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方案》。三是综合施策培育市场主体。市住建委以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联合审批机制、减小初步设计审查项目范围、改进市政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方式、改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方式、改进商品房预售审批和简化开发手册备案、精简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申请材料、改进城市绿化审批办理方式等七条措施,保护企业家投资自主权。
(四)依法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一是坚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不干预企业家依法进行的自主经营活动,坚决防止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和制度,依法保护企业生产、经营、融资等正常经济活动。严惩强迫交易、非法经营、合同诈骗等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犯罪。二是妥善审理劳动争议。制发《关于审理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积极应对涉疫情劳动争议,公平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2000余件。三是有序清除阻碍公平交易的隐形壁垒。统一开放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市外、省外建筑施工、监理、勘察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物业服务等企业均可在我市从事经营活动,未强制企业设立分(子)公司。对建设领域保证金进行清理规范,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我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比例从 5%调整为最高3%,并用银行保函、保证保险代替现金缴纳,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释放市场活力。四是编制《绵阳市市本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19年版)》。取消或调整事项涉及3个部门、14项行政审批事项、14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推进以清单收费,目前,我市实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项目为16项,政府性基金收费目录清单项目17项。
(五)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一是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按照国省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二是全面完成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建立。制定《绵阳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已完成2019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的清理废除工作,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招标投标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待遇的规定,切实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反垄断线索排查并配合省级开展反垄断执法,未发现重点领域垄断违法线索。三是引导参与PPP项目。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建设运营,鼓励各类型企业按同等标准、同等待遇参与PPP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项目25个,投资总额257.87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含融资)234.65亿元。
(六)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实施企业信用承诺制度。在市场准入(注册登记)、容缺受理、信用修复等环节大力推行《信用承诺书》,应用于企业招投标信用评价维度、评优评先等场景中,目前累计公示信用承诺书9558份。二是全面做好信用平台建设。全面完成绵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平台(二期)建设方案编制并报审,目前平台共归集各类信用信息934万余条。三是培育和鼓励守信企业。绵阳123家企业入选“四川省诚信企业”,48家企业入围“四川省民营企业诚信百千工程”。信用网站累计发布“红名单”信息5734条,对守信企业在提供审批绿色通道、评优评先及融资贷款等方面优先考虑,积极推进诚信示范街区、工程招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报告、“信易贷”等信用应用场景工作。2020年度累计发放省级“信易贷”157笔,投放金额10162.37万元。四是开展信用核查。信用网站累计公示“黑名单”信息16995条,在市场准入、补贴发放、政策支持、融资贷款、评优评先等领域或事项中应用信用信息,累计核查企业3594户,对346家失信企业进行了相关限制。五是组织信用修复。组织严重失信企业开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培训会,全市共举办信用修复培训8场,累计完成579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
(七)增强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深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查及协同监管、联合惩戒。完善“一单”、“两库”,合理制定随机抽查计划,既保证了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又切实减少了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八)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推行标准化建设。全市政
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应进全进,市、县两级对标国内一流,同步提升改造政务服务水平。建成绵阳政务服务“用心办好一件事”一网通办平台,所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均实现网上可办,其中91.5%的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二是提高服务实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重点领域实现“一站式办结”。企业开办领域实行“一窗受理、全市通办”,开办平均用时仅2.05小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0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抵押登记和企业办理非住宅类转移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90%的个人登记业务实现了“全城通办”、“全市通办”。三是开展“减证便民”行动。2019年已清理绵阳市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并以绵府发〔2019〕16号对外公布、执行。四是加快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截至2020年11月,全市345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圆满完成省目标任务。
(九)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涉企信息公开机制。一是健全重大决策向企业“问计求策”机制。加强政企沟通,印发《绵阳市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工作实施细则》,建成企业诉求处理平台,构建“五专”企业服务机制,推行惠企政策“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分类办理、一窗兑现、统一反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市级领导与企业沟通联系机制,每年市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倾听企业家呼声,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重大文件向企业“征求意见”机制。涉企重要文件起草过程,高度重视征求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在起草《2020年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要点》、《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年工作方案》、《支持汽车流通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过程中,均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健全重大政策向企业“宣传讲解”机制。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工商联等单位就企业信用、债券“直通车”、工程实验室申报、社保费用减免、税收减免、企业融资贷款等政策开展多场培训会,线上线下参与达6万余人,帮助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是推进企业评议。出台《绵阳市建立民营企业评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机制》和《绵阳市“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第三方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线上调查评议的方式,组织739家民营企业对我市34个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评议,并形成报告。二是广泛开展调查。搭建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诉求平台”,建立了“接件+转办+督办+问效”的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办理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收集问题688个,已经解决657个,完成率95.5%。三是建立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联席机制。出台《关于推进工商联、商会、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工商联组织已建立调解机构5个,联合市经信局(市民营办)、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市长热线等部门,建立全市统一企业诉求平台,接受企业意见反映50余件,好评率达到90%。
(十一)强化对企业家的正向激励导向。一是积极宣传正面典型。加强对我市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进行宣传,讲好优秀民营企业家故事,凸显我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崇尚创新创业的正能量。长虹公司原董事长倪润峰荣获“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四川美乐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彬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卢中明,四川家福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光兴,绵阳市商业银行党委副书记、董事长何苗,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余强4名企业家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雷文勇等50名民营企业家被授予“绵阳优秀民营企业家”,13名企业人才入选“绵州育才计划-绵州企业管理菁英”,8名民营企业家入选《四川省民营经济领军人物第三卷》,推荐华核电气董事长韩文兵入选四川省党外人士建言献策专家库。二是切实落实正向激励。落实《绵阳市市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按照上级评价、民主测评、经营业绩三个维度把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在本人年薪系数上增加0.05,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落实董事会职权,如:长虹控股的经理层人员实施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授权九洲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任免集团公司经理层职务。三是扩大企业家谏言献策队伍。积极吸纳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家到市人大代表或市政协委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有9名民营经济人士当选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48名当选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坚持在市委召开全委会、经济工作会以及开展全市性重大活动时,邀请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家(党组织书记)代表列席或参加。
(十二)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精神。一是发挥机制作用。通过主席沙龙、执常委专题讲座、邀请专业法律人士开展专题法律讲座等形式,积极加强对工商联会员和商协会的法治培训。2018年以来,全市工商联和各级所属商协会累计组织了近700家企业,开展了近百场法律宣传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三方四家”联席制度的优势,发挥工商联商会组织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中的作用,及时化解各类劳资纠纷,促进就业,保障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引导担当服务。把“百企帮百村”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企业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应急救灾、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2016年以来,市工商联先后组织全市500多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与全市85%的行政村结对帮扶,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帮扶等共计投入6亿多元。在全市第二届“脱贫达人”评选表彰活动中,16个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获得贡献奖和奉献奖,占受表彰市场主体的80%。
(十三)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精神。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先后开展企业研发费用统计培训、调研,并邀请省科技厅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培训,了解国家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督促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二是弘扬创新精神。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举办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第四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海内外材料领域共32位院士、8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持续开展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绵阳)技术融合专题赛现场挑战赛,先后走进128家科技型企业,挖掘真实、有效、迫切的技术难题72项,并公开发布60项技术创新需求,征集有效解决方案135项。2020年增加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0余家、科技部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家,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0余家。三是鼓励技术创新。编制绵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绵阳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并组织申报。目前,全市有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国省重点实验室7家。四是建好科技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和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市场化运营,2020年,全市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3.6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居全省第二位。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累计收录科技成果30000项,企业13000家,征集技术创新需求2900项,吸纳各类专家1500人。新增科技成果2450项目,企业422 家,为100余家企业提供对接服务。四川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开放设备6011台套,开放检测服务能力19万项,可满足11300种产品测试需求,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6场,培训3840余人,为501家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的共享服务8300余次。五是加快企业培育。截止2020年底,我市共有上市挂牌企业28家,总数居全省第二位;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特色板块挂牌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军民融合板居全省第二位。组织我市优秀企业开展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和全省“五个100家计划”企业库入库申报工作,目前我市入库46家,占比22.2%名列全省第二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四川省重点中小企业222户,数量居全省第二。全年6户企业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上报民营企业雁阵培育27户。六是强化人才支撑。组织推荐申报绵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共10个,拨付建设资助资金共计100万元;2019年以来共获建省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1个、省级1个),共获得上级建设补助资金930万元;我市1名高技能人才获得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工匠”称号,4个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团队获得科技城人才计划“卓越计划”产业技能培育团队资助共计380万元;实施“绵州育才计划”绵州工匠项目,2019年已评出首批10名绵州工匠。七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全面落实《绵阳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引导绵阳品牌企业参加市场拓展,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组织14家企业和2名个人争创首届“四川省天府质量奖”,组织丰谷酒业等品牌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深入推进“万企出国门”活动,组织长虹电器、九洲集团等60余家企业参加第127届网上广交会。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美国CES展、美国IPPE展等展会,意向成交额达1.7亿美元。对接“兜兜非洲”网上平台,助力20余户企业开拓非洲市场。
(十四)弘扬新时代绵商精神。一是积极引导“走出去”。积极引导服务业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布局,与北碚区工商联签订友好商会协议,加强与成渝地区工商联及商会的联系合作,引进北碚服务业企业到绵发展,推荐绵阳126文化产业园到北碚开拓发展;组织丝绸之路工贸商会、四川三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参加中国(四川)—马来西亚(槟州)企业家视频交流会。2020年1-11月,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8.53亿元,同比增长43.1%,占进出口总值的14.5%,较上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二是引导“百企联盟、聚力赋能”绵阳民营企业联合行动。继续推动百盛集团、家福来集团等服务业企业开展“百企联盟、聚力赋能”绵阳民营企业联合行动。疫情期间,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工商联组织全市500余家企业及商会积极捐款捐物累计3200余万元。三是倾力开展援藏援彝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对口帮扶红原、壤塘责任,开展“爱心企业壤塘行”、“爱心企业红原行”活动,通过产业援建、消费扶贫、定向捐赠等形式进行全域结对帮扶。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对口支援藏区彝区各类资金累计近1亿元。
(十五)引导企业家积极投身国家、省和我市发展战略。一是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参加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举办了“绵碚双城百企友谊联展”,创新打造“绵碚企业信息服务金桥平台”,推动“企业发布信息+线上匹配供需+平台撮合成交”模式成型。二是主动搭建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环境、产业环境、税收政策、招商项目及文化宗教等信息,推动更多优势项目进入国家、省“一带一路”项目库。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构建“走出去”企业利益维护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周密组织高层次出访活动。近年来,绵阳市党政代表团约129批399人次先后出访俄罗斯、奥地利、英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并取得丰硕成果。在出访期间,分别会见各级政要100余人次,在国外累计举办20余场引资、引智、投资推广相关活动,拜访各类海外机构200余家、客商700余人,与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团协会等签署合作协议20余份。
(十六)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的领导。切实抓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党建工作。一是在国有企业方面。制定《绵阳市国企党建2019—202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党委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着眼基础规范、融合示范、全面引领,积极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体制,大力实施“固本强基提效工程”,深化融合示范引领,建强领军人才队伍,推进党建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目前,已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进公司章程,启动实施“2019-2021国企党组织创先争优计划”,深化“四强”党组织以及“四优”共产党员创建和“三带三促”等活动,长虹、九洲、湖山等党建工作经验得到省委肯定。二是在非公企业方面。制定出台《党建引领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五条措施》,全覆盖向民营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加强指导,举办民营企业家、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将非公经济人士支持党建工作情况纳入“两代表一委员”等综合评价,高新区经纬达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被省委表彰为2019年全省优秀党组织,雪宝乳业党委等3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A级示范点。
(十七)加强企业家教育培养。一是着力培养新生代企业家。传承优秀企业家精神,深入实施“绵商薪火”专项行动,完善新生代企业家常态化培育机制,建立了全市工商联系统青年企业家人才库,推荐72名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全省青年企业家人才库;联合重庆市北碚区工商联举办两地青年企业家理念信念交流培训班,组织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到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创建民营企业家赴驻外招商引资机构锻炼信息库,收集企业家信息55条;实施“绵州育才计划”创业领军人才、企业管理菁英遴选培育,首批遴选培育创业领军人才4名、企业管理菁英13名;依托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举办各类能力提升培训班次,选送民营企业家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到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培训。二是开展“领航计划”。对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分类指导,出台不同扶持政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领军人物进行强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企业品牌培育,为大企业大集团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氛围。目前,我市已有4家企业上榜2019年四川大企业大集团100强名单,2020年组织23户企业申报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动态培育库。三是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目前,我市已经建立国、省、市三家公共服务体系,规范了服务机构向双创企业提供服务和辅导内容。2020年新增省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1家,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市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6家;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5家,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增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6家。
二、特色亮点
(一)积极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一是构建闭环式人才工程体系,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投入人才专项资金3亿元,9家“人才银行”跟投3.8亿元。配套“绵州英才卡”专属服务,成立市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全链条支持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144个,受资助企业累计营收达265.86亿元,经验做法在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刊载。二是深化人才项目评审机制改革,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方案》,完成“科技城人才计划”市场化评价改革。引入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都盈创动力负责评审,答辩设置13项产才融合指标,考察设置11项风险把控指标,资助金额依据银行机构贷款产品授信测算规则,结合团队所获评价和所在企业经济指标等进行增量权重测算。三是建成科技城人才公园,在创业人才集聚度最高的中心城区启动建设500亩人才公园,投资3.33亿元。以“人才赋予公园灵魂,公园彰显城市精神”理念构造人才休闲展示增能城市新空间,现已建成运行。
(二)四川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市场化运营取得新进展。一是先后对接湖北省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等多个国内重点仪器共享平台,建立区域资源互动节点。2019年累计新增资源共享单位14家,新增设备千余套,设备原值达1.5亿元。二是优化线上服务体系,成功完成17共享网的迭代升级,形成了以仪器设备为基础,检验检测为服务的微信业务平台。目前17共享网已有13个大类的5000余项试验服务产品,可提供30000余项相关资质认可的检测指标。三是坚持以需求为牵引,推动协同创新。2019年,平台累计完成协同创新服务3744次,年服务企业1830余家,完成军地协同创新服务签单总金额达到5964万元。四是创新开展“银行与企业风险共担的仪器设备信用贷”,2019年累计收到60余家企业贷款申请,放贷2700万元,被国务院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予以推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一是持续实施“党旗领航·聚力发展”活动,开展示范党组织评选命名,发挥党组织教育引导职工、促进生产经营作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持续实施“两个覆盖”攻坚,紧扣“四上”企业、商务楼宇、园区等重点,积极探索“龙头带建”、“区域联建”、“行业共建”等模式,创新党组织设置,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组织体系,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二)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一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以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体,高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阵地,为企业家提供高层次的培训服务。二是建立企业家成长培养机制,对经营管理能力强、社会形象好,有一定发展潜力、代表性的企业家加以重点关注培养,提升其宏观决策能力、市场驾驭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形成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三是强化正向宣传,讲好企业家故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企业家代表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宣传企业家中的先进典型事例,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
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