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举行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21:49

3月26日,湖南举行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邀请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毛朝晖,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何俊峰,湖南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杨文辉,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覃佐彦,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易小林,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昕为大家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覃攀贵主持。

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覃攀贵: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立足湖南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全文已在今天湖南日报第五版刊发。为帮助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实施意见的内容,我们今天邀请到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委农办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毛朝晖先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何俊峰先生,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杨文辉女士,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覃佐彦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易小林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昕先生。

首先,请毛朝晖主任作介绍。

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毛朝晖: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备耕正在三湘大地有序展开。就在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进乡村、走田间、访农户,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求湖南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省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牢重农强农的鲜明导向,营造全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厚氛围。在此代表省委农办,向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湖南“三农”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2023年,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五千工程”,扎实推进“三农”重点工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和美湘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粮食总产613.6亿斤、比上年增加10亿斤,水稻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21元,同比增长7%,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稳住“三农”基本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2月2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主题是: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总体框架概括起来讲,就是聚焦“一个目标”、守好“两条底线”、突出“三项重点”、强化“双轮驱动”。

聚焦“一个目标”,即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结合湖南实际,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效。

守好“两条底线”,即守好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我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今年粮食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15亿斤左右。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要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彰显首倡之为,努力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突出“三项重点”,即提升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结合做强做优做大县域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坚持规划引领,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强化“双轮驱动”,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重点是发挥我省农业科技优势,打造岳麓山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入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乡村振兴“人、钱、地”问题,探索以盘活林地、耕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关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要素。

文件还就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进行了部署,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还将对省委一号文件明确的各项任务进行责任分工,推动各级各部门抓好落实,努力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谱写好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三农”篇章。我先介绍这些。

谢谢大家!

覃攀贵:

谢谢毛朝晖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大家可以就与发布主题相关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示意。

农民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湖南时再次强调,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湖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请问今年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昕:

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粮食安全的责任扛在肩上,去年粮食总产613.6亿斤,连续四年站在600亿斤台阶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今年我们将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聚焦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的集成推广,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稳面积,提单产,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

一是建设良田。2024年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万亩,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标准,继续推进“投贷联动”等投融资模式创新,力争完成亩均投资超过3000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0万亩以上。同时,持续实施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三年行动,畅通农田水网,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培育良种。一方面加大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培育更多高产、优质、安全的新品种。另一方面把新品种、好品种推广出去,推广特定绿色优质水稻面积180万亩;建设“一企一片一种”优质稻生产基地,力争优质稻面积达到1700万亩以上,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三是推广良机。继续实施水稻机插机抛秧作业补贴,并且今年进一步加大力度,将作业补贴范围扩大至1000万亩,加快补齐水稻机械化栽植环节的短板。考虑到我省丘陵山区多的实际,还将进一步加强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具研发推广应用,整体提升农业机械化率。

四是运用良法。将集中育秧作为春防“倒春寒”、秋避“寒露风”和稳早稻、稳双季稻的重要突破口,支持新(改)建集中育秧设施1800万平方米,并对集中育秧所需基质、秧盘等物资进行补贴,确保今年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350万亩以上。通过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示范片等方式,示范推广合理密植、侧深施肥、绿色防控、“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以点带面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五是健全良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粮食安全责任制,今年将继续开展省级领导联系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工作,引领带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另一个是生产经营制度,加快发展新型种粮主体,大力推广“十代”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力争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湖南电台记者: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我省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将如何进一步在守牢底线,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湖南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杨文辉: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我们将继续禀持“精准”理念,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扎实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2024年度防止返贫监测线标准,继续推行“三员三网、一户一画像”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对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特别是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的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对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同时,积极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重点人群返贫致贫风险分析、研判和预警,强化分类帮扶。

二是扎实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以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根本,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产业方面,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四个一批”要求,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今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帮扶产业发展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并建立“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激励机制,继续支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和重点产业项目。就业方面,大力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跨省劳务协作,统筹用好帮扶车间、公益岗位、以工代赈项目等就近就地就业渠道,确保全省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在232.5万人以上。

三是扎实做好重点地区帮扶支持。深入落实支持十五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跨越发展的“1+43”政策措施,倾斜安排财政衔接资金支持十五县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做大做强共建园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推动脱贫地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落实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措施,加强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健全易地搬迁房屋质量长效管护机制,实施一批带动搬迁群众发展的产业项目,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湖南经视记者:

耕地是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去年底我省出台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请问今年在做好乡村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和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上将有哪些举措?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覃佐彦:

感谢记者的提问,下面我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将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硬措施,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同时,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为此我们将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压实耕地保护党政责任。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严格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深化田长制,推动“田长+”新模式。建立利益调节机制,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二是完善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实施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占用耕地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范畴。坚持“以补定占”,实行年度“算大账”,将辖区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三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补充耕地工作,建设全省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信息平台,大力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四是严格督察执法。持续开展“三湘护农”行动,深化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完善耕地保护“一张图”并推动共享共用,推动自然资源、纪检监察、法院等部门协调联动,凝聚耕保合力。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将精准精细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一是政策“能出尽出”。出台我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落实增减挂钩政策改革措施,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二是审批“能快尽快”。全面整合相关信息系统,深入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现用地报批智能组卷、智慧审核。三是服务“能优尽优”。加强数据共享,将各类管控图层叠加集成,为项目选址提供精准的“一张图”服务。对乡村地区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采取包容态度,与地方共同探索保障机制。四是用地“能省尽省”。继续在盘活存量土地上精准施策,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统筹用好村庄空闲土地,总结推广一批乡村振兴用地典型案例。我们会加强调查研究、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做好保障。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目前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都已进入报批程序,我们将着力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村庄规划质量提升。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千工程”建设“和美湘村”的工作部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不同功能类型按地方需求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质量提升,结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乡村地区空间规划管理全覆盖。二是坚持示范带动,发挥重点村、重点片区标杆引领作用。结合我省千村美丽示范建设工程,确定一批重点村和重点片区,省市县三级多部门联动,强化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支撑,建设“和美湘村”示范标杆。三是加强乡村地区风貌引导和管控。制定出台湖南省村庄设计导则,构建村庄全域—自然村组—重要节点的乡村风貌设计体系。加强乡村建设许可管理,强化“屋顶、层高、立面、色彩”的引导和管控。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建设和存量农房微改造为抓手推进风貌提升。四是强化村庄规划实施管理。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开展村庄规划审查,实现“机器审规划”。强化村庄规划编制执行约束力,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

湖南科技报记者: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请问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上有哪些具体部署?

龚昕: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大省的优势,落实与农业农村部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着力打造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

一是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重点打造高能级种业创新平台,推动岳麓山实验室全面实体化运行,加强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大水稻、玉米、油菜、油茶、辣椒、优质猪、水产等育种联合攻关和新品种培育力度,做好突破性品种的应用推广。推动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百亿级种业企业,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种业创新走深走实。

二是加强农机研发应用。坚持一手抓研发、一手抓应用,深入开展农机领域“智赋万企”行动,以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加快高精度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加强粮、油、果、菜、茶等产业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建设一批现代设施渔业、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动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强化技术人才支撑。更好发挥农业院士引领带动作用,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开展“湘才相连”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加强科技小院建设,继续开展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农村领域落地见效提供人才保障。

红网记者: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湖南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主要做法是什么?

杨文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一号文件聚焦这一主题、坚决贯彻落实,把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运用到湖南“三农”工作中来,明确提出实施“五千工程”,即实施千万亩农田产能提升、千村美丽示范建设、千亿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千万农户增收共富、千镇万村治理效能提档工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五千工程”需要全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推动,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比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了实施“三化五行动”工作方案,“三化”就是推进农业设施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五行动”就是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种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主体培育、返乡创业和农民增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见到实质成效。

为保障“五千工程”顺利实施,将重点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细化“五千工程”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加强全过程跟踪问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建立经验总结推广机制,分类型、分地域推广各地各部门好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二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统筹整合资金推进“五千工程”。创新“投贷联动”等投融资机制,发挥好贷款担保贴息、产业基金等政策工具作用,定期开展涉农领域银企对接,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三是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采取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引导村民建设家乡,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凝聚各方人士参与乡村振兴,真正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华声在线记者:

省委一号文件部署了开展返乡创业和农民增收促进行动,请问有哪些安排?

毛朝晖: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湖南农民增收总体态势是好的,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2.35,但也要看到,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在产业、就业、创业方面协同发力,特别是湖南有百万规模的高校师生和千万规模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有“湘商回归”营造的良好氛围,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放在返乡创业上,重点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协调机制。坚持系统推动,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建立指导服务机制,乡村设立指导服务站,发动各级群团组织参与进来,依托湖南在外的商会协会设立联络服务组织,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二是创设激励政策。积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创设,为百万高校师生、千万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更多务实的“乡土服务”。三是搞好园区承接。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特色园区,按照“总部进园区、分厂到乡镇、车间进农家”的思路分级布局,增强园区吸纳力和承载力。四是强化要素保障。探索放开农村落户限制,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及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与农村户籍挂钩的相关制度,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多途径保障用地需求,全力支持返乡创业,力争全年新增返乡创业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

同时,我们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尽快见效的若干措施》,从增强农业质效、稳步增加经营净收入,促进就业创业、快步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逐步增加财产净收入,强化政策扶持、同步增加转移净收入等四个方面,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三个高于”目标。

湖南日报记者: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请问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及宜居方面,如何加快推进补短板、提质量?

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易小林:

住建部门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参与部门。我们将学习运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实施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2019—2022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有1460个乡镇(不包括城区的乡镇),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有1252个,设施覆盖率达到了85.8%,其中建制镇实现了设施全覆盖。目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已经解决了“建设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要集中解决“运行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持续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逐步消除管网空白区;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2021—2025年)行动的目标要求,目前全省已建成投运乡镇垃圾中转设施1394座,今年将继续开展乡镇垃圾的收转运体系建设和管理,按照“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直收直运)、县处理”的五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进入焚烧发电厂或填埋场,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短板,推进垃圾治理城乡一体化。

在推进现代宜居农房方面。我厅将紧紧围绕安全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实现农房现代化发展。一是强化新建农房监管。按照“源头控、现场审、图集建、联合验、减时限”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村民建房“一站式”服务机制;推动以县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监管模式,统一审批受理、统一企业名录、统一标准图集、统一政府采购、统一竣工验收,进一步方便农民建房;用活用好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平台,持续推广农房设计服务,强化农房风貌管控,努力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二是加大绿色农房的推广。鼓励装配式制造企业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运维,提供系列化、模块化装配式农房建筑产品,推广绿色低碳农房,提高农房本质安全水平。装配式农房是一种效率高、成本更低、品质更优的农房,在农村大有可为。三是推动农房现代化发展。完善配套附属设施、生活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房居住功能和品质;研究推广一批适用于农村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推动农村传统建房向数字化、系统化、集成化转型;持续加大对农村建筑人才的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植根于农村的传统建筑工匠和建筑业企业,提升农村建房水平。

在实施危房改造方面。以实现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有保障为根本,会同有关部门精准识别农村低收入群体等6类重点对象,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和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及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强七度设防地区的农房抗震改造。鼓励同步实施农房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

香港商报记者: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改革是关键一招。今年我省在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做出哪些部署,有哪些新的改革举措?

龚昕:

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不少瓶颈制约都需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破解。我们将加快谋划新一轮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问题。重点围绕两个方面来探索:

第一个方面,探索以盘活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今年全省有20个县市区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其他县市区也将陆续到期,为贯彻党中央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要求,我们将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根据延包时序逐年扩大范围,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顺利延包。为更好盘活农村宅基地,今年我们将继续探索农村住宅出租、抵押、联营等有效运营模式,在试点地区完善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农户跨集体申请宅基地的政策,不断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研究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抵押等实施细则,推动与国有土地同等规划、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第二个方面,探索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为目标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着重抓好三项试点,即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有偿退出、抵押担保与继承等改革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村(居)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社分账”试点,探索农民财产权益转化为现实收益的有效途径。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水库不动产登记工作,强化产权管理,着力盘活水库资产。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制度,合理优化公益林中集体林的比例,开展按面积控制林木采伐审批试点,积极盘活林地、林木、林生态资源。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当扩大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金融服务创新试点范围,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的资产。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请问我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就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做了哪些工作?

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何俊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省各级党组织及组织部门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着眼强基固本,深入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重点推进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省委强化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晓明书记示范带头,在主题教育中谋划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引领各级党组织抓基层打基础,带动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支部联系点1500多个。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动任期内市州委书记走遍辖区所有乡镇、县(市、区)委书记走遍辖区所有村,督促县级党委一线指挥、乡镇党委前沿作战,每年评选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筑牢战斗堡垒。着力在集中换届中选优配强乡村两级班子,乡镇班子成员熟悉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的干部占70%以上,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占40%左右。全省选派8841支工作队、2.4万名工作队员驻村,实现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派驻全覆盖。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后动态调整补充村干部5795名。去年累计投入6.25亿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三是建强骨干队伍。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轮训村(社区)主要干部2.9万名,全省培训乡村干部65万人次。去年比选549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全省新录用公务员中乡镇机关人员占74.2%、定向招录村(社区)干部等基层人员占10%左右。推动各村从优秀村(居)民代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储备2—3名后备力量,每年新发展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不低于50%。

四是完善组织体系。着眼健全村级以下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建立片长联组长、组长联邻长、邻长联到户的组织架构,完善“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工作闭环,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上传下达、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全省调优补强村(居)民代表209万名,推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92万个,进一步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引导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推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五是推动减负赋能。部署整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为村干部减负”蹲点解剖调研,全面排查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事项和督查检查考核任务。清理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挂牌,建立完善村级事务准入制度。结合机构改革整合优化基层工作机构、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选派589名省级科技特派员、736名“三区”科技人才、89名科技副县长,实现科技专家服务团在122个县(市、区)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完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进一步做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覃攀贵:

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会后可继续采访。

各位记者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亲临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这为湖南“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指引,指明了根本前进方向,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和殷殷嘱托必将转化为全省上下干工作、抓落实的强大动力。希望记者朋友们对湖南省委一号文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为建设“和美湘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三农”篇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