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丨商会架起“西岭”与“东吴”协作的桥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02:33

李后强2.jpg

李后强

商会是党政部门联系企业和企业家的桥梁和纽带,是“桥”和“船”,能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唐朝著名诗圣杜甫,在距今1360年前写过家喻户晓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绝句。现在有学者发现,这首诗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两次完成,时差16年。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于公元747年,是杜甫献给爱人之作,并且有诗仙李白作证,当时他俩正在黄河龙门渡口的渡船上饮酒。“两个黄鹂”指妻子杨五妹和杜甫自己,“翠柳”指刚刚组建的爱巢、家庭。“一行白鹭上青天”指通过考取功名一步登天,寄予非常美好的愿景。那年,李林甫的“野无遗贤”闹剧让杜甫滞留长安,因此这首绝句的后半句也就搁置下来了。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于公元763年。诗中除了蕴含着一份遥念知己与曾经那个满怀报国情怀的自己的感慨,还流动着对春色盎然的陶然之情,也深深地蕴含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惘然、希望之外的失落感伤。 公元763年,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斗争,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当时,在成都的杜甫心情很好,最终完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

用杜甫的这首名诗绝句来描绘四川天府新区龙港商会、四川省温州龙港商会的成立,似乎更有深意。这里的“东吴”指江浙,“西岭”指四川,“两个黄鹂”可指浙江与四川,“翠柳”可指正在合作推进的事业,“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团结一致,共赢腾飞,取得成就!

龙港市是浙江省辖县级市,由温州市代管,前身为苍南县龙港镇,于2019年8月30日撤镇设市。浙江长期援助四川,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浙江对口广元,与四川结下深厚友谊。同时,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榜样和示范。

龙港市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的南岸,东临东海,西接沈海高速公路,南依江南平原,北为鳌江。面积17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6万。龙港水产资源丰富,盛产石斑鱼、梭子蟹、小黄鱼等珍贵水产品。四季柚、蘑菇誉满神州,翠龙茶叶、席草制品远销海内外,桥墩翠冠梨、马站荔枝、望里甜橙以及马蹄笋深受百姓青睐。尤其是四季柚,被誉为“仙家名果”,四季开花,四季结果,挂果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可谓“吃透了四季之风水”,故营养价值之高,堪称果中之王。龙港市海水捕捞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发达,印刷包装工业园区活跃,礼品城、纺织品市场等辐射力和影响力大,大型连锁企业相继落户龙港,活力十足。2022年度,龙港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70.14亿元,增速居温州第2、全省第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4327元和35370元。2022年财政收入31.6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2.91亿元。龙港先后荣获联合国开发署可持续发展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全国文明镇等荣誉。还有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浙江省经济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级生态镇、浙江省教育强镇等称号。龙港作为一个由镇改县建立起来的城市,值得四川县市区镇学习的东西很多。

四川是我国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曾作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天下粮仓”,在历史上书写了无数辉煌篇章。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基本省情,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足,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凸显。四川需要认真学习浙江的经验和做法。

商会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功能显著,作用突出。希望龙港商会搭起“四个桥梁”——党政联系企业的桥梁、企业家与科学家沟通的桥梁、企业家之间合作的桥梁,同时架起四川县区与龙港市之间的经济、文化、情感的桥梁,在促进“产学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产生1+1大于2的非线性放大效应。龙港商会有优秀的领头人和强大的实力,我们相信其能够成为东西联系的纽带与隧道,促进浙江与四川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2023年11月20日为四川天府新区龙港商会、四川省温州龙港商会成立撰写的祝贺词。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