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美国商会会长:特朗普“逆全球化”会影响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利益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3:22

专访季瑞达(Kenneth Jarrett)是在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的一幢红砖房屋内,此行他是来参加“国际化的上海:杨浦滨江传承创新”相关活动。主办方告诉我,时尚中心地块的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裕丰纱厂,后改为国棉十七厂。听起来是不是历史悠久?不过,季瑞达所在的上海美国商会,比纱厂的“年龄”还大,成立于1915年。

 

我始终觉得,季瑞达比绝大多数参会的老外更有资格谈论这块土地的“国际化”。他早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与耶鲁大学求学的时候,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而他在耶鲁的老师,就是美国中国史研究大家史景迁先生。如果从1974年来香港、1979年来大陆算起,他断断续续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亲眼见证了古老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

 

朱良城 摄

 

对季瑞达来说,最熟悉的中国城市非上海莫属。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关系,他先后担任过两个极重要的职务——2005年到2008年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2013年起,作为美国安可顾问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他当选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也就是常说的上海美国商会会长。

 

另一方面,季瑞达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首批来大陆教书的美国专家,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遇到了颜正安女士。用颜女士的话说,“他是所有外教中唯一不去专家餐厅的人,天天跑到食堂和学生一样敲着饭盆排队买饭吃,还常常斜挎着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军用书包”。一番机缘巧合之后,两人喜结连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就出生在上海。

 

到了下午4点02分,比我们约定的时间早了8分钟,高瘦的季瑞达走了进来,“你提问的时候可以用中文,我用英文回答”,于是我们就这么聊了起来。在对话中,我提到了他的两个职务:“你过去担任的总领事、现在的商会会长,都在为美国利益服务”。

 

显然,熟稔中国文化的他听出了我的话外音,他直接改用中文回答,“美商会是民间的,不是政府组织,我们没有用政府的钱,我们的目的是帮助美国企业在中国发展。”

 

没错,上海美国商会是搭建在中美经贸之间的一座桥梁,而目前最大的不定因素,也就是新总统特朗普的所谓“逆全球化”。

 

主办方提供。

 

在我看来,特朗普是个很实际的人,他区分“好”与“坏”的标准,更多倾向于是不是对美国消费者最有利。

 

上观新闻:2016年8月,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如果特朗普当选,我们可能要工作得更努力。”潜台词是不是,新总统不是一个支持全球化的人?

 

季瑞达:特朗普总统上台后,他的国际贸易政策还不是特别明朗。根据我的判断,他能当选是因为很多美国人觉得他们被潮流所抛弃,成为了全球化的“受害者”。一方面,全美制造业没有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就业率在往下走,全美劳工的收入出现停滞甚至在减少,这是特朗普当选的大背景,相信也是部分美国人的感受。

 

我知道特朗普的一些贸易原则,他更强调的是“公平交易”,而不是强调“自由贸易”。另外,他更倾向于通过双边会谈,而不是多边会谈来解决贸易争端,同时,他对已签署的贸易协定执行力度,会比之前政府更强、更坚决。

 

上观新闻;能不能再加一条,为了不让外国商品流入美国,他会设置高贸易壁垒?

 

季瑞达:在他竞选的时候,他在很多场合谈到了对中国产品课税。不过,目前看起来他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但如果他自认为一国在某些领域进行“倾销”,违反“公平交易”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加一些税。

 

在我看来,特朗普是个很实际的人,他区分“好”与“坏”的标准,更多倾向于是不是对美国消费者最有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者自然希望看到中国的产品来到美国,因为它们往往物美而价廉。再从大的方面说,特朗普也会认识到,中美间贸易关系非常重要,你中有我,难以割裂。因此总的来说,我觉得他进行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并不大。

 

上观新闻:特朗普先生算民粹主义者吗?

 

季瑞达:民粹主义是nationalist吗?确实,特朗普在选举中提到了“美国第一”、“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等的口号,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话,这些说法都是无可厚非的。

 

上观新闻:但有外国媒体认为,在国际场合,比起希拉里,特朗普更容易打交道。

 

季瑞达:(大笑)我的看法与大多数人不是太一样。在特朗普当选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特朗普是一个商人,有商人思维,更多的是以商业的形式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希拉里·克林顿更多一点理想主义。

 

但就像我强调的那样,作为商人,特朗普可能会采取更加“实际”一点的做法。举一个例子,他刚当选就对美国历届政府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提出不同看法,引起中方不满。

 

上观新闻:这让中美关系出现了波折。

 

季瑞达:我1979年就来到中国大陆,根据这么多年我在这里的经验分析,中美关系总的说来是积极的,但是总会有高潮与低潮,而且未来肯定也会有高潮与低潮。我觉得,中国人与美国人其实是相互喜欢的,中国与美国是合作的伙伴,在很多领域建立了工作关系。

 

有报道称,中美两国领导人4月初将在佛罗里达州庄园见面。特朗普上台后比较早地与中国领导人见面,是件好事。我希望这次会晤能为两国关系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让中美两国携手面对一些共同的危机。

 

上观新闻:这又回到了你的工作上来,美国商会会长要促进中美企业合作。

 

季瑞达:对于企业来说,我们早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所以美国政府其实是比企业晚了一步。对已经在上海的美国企业来说,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中国对美国经济贸易的重要性。

 

 

大多数在这里的美资企业模式都是在中国生产,然后在中国销售,不是在中国生产后再出口回美国。

 

上观新闻:在商言商。美国在华企业是否担心受到新总统的“逆全球化”政策的影响?

 

季瑞达:我想说下对美国在上海企业的影响。大多数在这里的美资企业的模式都是在中国生产,然后在中国销售,而不是在中国生产后再出口回美国,比如说轮胎。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基于这一原因,特朗普的政策对在上海的美资企业的影响目前不是太大,当然还需要继续观察。

 

上观新闻:你们商会会不会向华盛顿陈述美中贸易的重要性?

 

季瑞达:我们每年都与美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见面,帮助他们了解美国企业在华的真实情况。我之前也说过,如果他们只读《华尔街日报》或者《纽约时报》而缺乏第一手观察,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可能不像亲历者这样准确。有时国会也有代表团来上海,与商会成员座谈。此外,我们还会在《华尔街日报》等重要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上观新闻:如今上海美资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季瑞达:现在在上海的美国企业可以说是数以千计,他们大多非常成功,这得益于中国开放的政策和加入WTO。但恕我直言,现在美方的普遍反馈是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慢了。

 

我分析下原因,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速在减缓,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速到现在的一位数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商会企业成员也希望投资领域从过去的制造业向其他方面延伸,比如,金融服务是一块,专业服务是另一块,包括法律、建筑设计所、健康、教育等。

 

上观新闻:在上海产业转型的当口,你觉得在上海的美资企业能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

 

季瑞达:我想重点提两个领域,一个是广义的健康领域,包括制药、医疗设备行业,另一个是IT企业,美国企业在这些领域有独到的优势。

 

上观新闻:那么上海美国商会从中能起哪些作用?

 

季瑞达:上海美国商会是个非常大、非常活跃的组织,成员有3500人,来自1600个企业,有102年历史。我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帮助在上海的美资企业成功,另一个是努力构筑一个健康的、有建设性的中美双边关系。

 

上观新闻:具体的措施有哪些?

 

季瑞达:我们正建立一套机制,帮助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向美国投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贸易与投资中心,主要是帮助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上海美国商会已经在苏州、南京开设了分支机构,为在当地的美国企业提供帮助。我们也在和中资企业多接触,因为我们会员也希望更多地与中资企业互动,商会也要在其中起到作用。

 

上观新闻:你们和上海官方的关系如何?

 

季瑞达:我们加强与上海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地方法规。我们跟上海外办、商委、海关、检验检疫局也保持很好的关系。今天(22日)上午,我还见了上海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如今来参加杨浦区的活动,也是表达我们对杨浦的支持。

 

上观新闻:讨论完了中美经贸问题,我们最后聊聊你与上海世博会的故事。

 

季瑞达:美国参加世博会,政府是不出钱的,是私人企业出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美国国务院一度打算不参加,我个人不赞成这个决策,尽力说服美国政府参加。

 

上观新闻:你是怎么让美国馆落户上海的?

 

季瑞达:是奥巴马内阁的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促成了美国参加上海世博会。那时候,我接受了一个私人职务——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董事长。我们建立了一个工作小组,主要的任务就是来筹款,我们会跟企业谈参加世博会有什么好处,我们花了两年时间,筹集到了需要的6000多万美元预算。其实只要一开始有几家企业同意加入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就这么样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