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苏州)大会暨江苏省社会组织展示交流会在苏州举行。现场发布了《沪苏浙皖行业协会商会共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构建“招才引智、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区域协作平台。苏州有关部门也在交流会上介绍了苏州行业协会商会的诸多亮点经验,引发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苏州是经济大市,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大市。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登记的社会组织7724个,占全省登记社会组织的10%,其中社会团体3329个、社会服务机构4324个、基金会71个,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2月,苏州集中挂牌了产业创新集群建设25个细分领域行业协会(联合会),以激发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活力。最近,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总会联合市机器人、光子、人工智能、设计产业、医疗器械等25家行业协会商会,历时6个月完成了《苏州市社会组织聚焦产业创新集群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行业协会商会,是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与市场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联系政府、企业、市场,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一直被企业家们比喻为贴心“引路人”和全能“娘家人”。透过这份报告,我们看到了以25家行业协会商会为代表的苏州社会组织,在聚焦产业创新、推动强链补链延链、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案例。
支招解难纾困的
“贴心人”
走进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一面注册证墙引人注目。副总经理朱振荣介绍说,每个注册证都代表着一个产品,公司目前拥有110多张产品注册证。注册证是产品上市前的临门一脚,但产品的注册并不简单。
注册流程严谨复杂,如何让企业“吃透弄懂”,快速上手?要是有本“说明书”就好了。
作为医疗器械企业的“娘家人”,2023年2月,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牵头,联合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历时一年,成功创制了省内首个《江苏省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指南(2022)》,填补了省内医疗器械领域的行业空白。
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集聚了528家会员企业,自成立以来,协会通过整合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全国、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不断放大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我们及时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以及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掌握关键信息后,协会快速作出反应,链接资源起草《指南》。”秘书长廖志红说,《指南》的完成有效畅通了省市行业协会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医疗器械行业专业技术交流更加直接有效,同时指导帮助企业破解难题、规范发展。
行业协会跨区域、跨行业、跨职能为企业串联资源,当好了企业的“贴心人”。而贴心的背后是足够专业。
机器人产业是苏州的优势新兴产业。聚焦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凝聚苏州机器人领域人才链相关的社会各方力量,目前已推动院校与机器人企业对接128家。协会产教融合工作案例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也是行业协会组别唯一入选案例。
“我们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了教学场景,同时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也增强了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落地。”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事务部总监相海华说,行业协会在链接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推动多方链接专家资源,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专业辅导,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已促成了汇博、绿的谐波、艾利特、北人等近10家会员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形成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获得多项科研项目。
据《调研报告》统计显示,苏州25家行业协会商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4大主导产业,以及数字服务、知识服务、现代文商旅等3类新兴服务业,共有会员单位(企业)11849家,其中上市公司191家、“独角兽”、“小巨人”等龙头企业308家、专精特新企业292家、高新技术企业1127家,2022年苏州民营企业100强59家,成为助推全市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出钱出力出大脑的
“智囊团”
“我们商会创新推出创业基金——‘敢创基金’,首批金额为3000万元,采用简易申请模式,最快1个小时即可完成评估和发放。”姑苏区新材料商会负责人介绍,商会覆盖全区新材料产业会员单位近400家,形成“项目池”、“人才池”、“资金池”和“特需池”等特色服务。
为推动会员单位二次创业,实现产业整体升级,该会还搭建6个产业发展平台,其中1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近两年,他们共吸引72家材料企业入驻姑苏区,书写了行业协会服务全区经济发展的生动案例。
姑苏区新材料商会是苏州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调研报告》显示,苏州行业协会商会在学习交流、协同发展、创新赋能、人才智库、社会责任等方面构筑了“五大平台”。推动形成“六个一批”的重大成果:一是推动建成了一批产学研发展基地;二是推动打造了一批行业品牌窗口;三是推动链接了一批提质增效资源;四是推动发布了一批行业标准规范;五是推动攻克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六是推动帮助了一批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比如,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依托秘书长单位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建“6英寸MEMS中试线”,累计投资10亿元,发展国内外客户约500家,填补国内该领域创新链空白,并联合市纳米新材料协会坚持每月开展“苏城纳创”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项目路演暨投融资对接会,每年助力10个优质项目快速获得融资;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等单位发起成立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联盟,梳理18个可制定或参与的人工智能领域标准,组织推进20余家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市医药行业协会针对会员企业因国家取消药品GMP认证导致药品出口遇阻问题,组织专家按照国家药品GMP认证标准,帮助会员企业出口提供审查、证明文件,惠及4家企业,协调解决市属17家医药企业因国家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后企业销售费用提高的问题,帮助申请减免新增费用5000余万元。
“以25家行业协会商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在聚焦产业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智囊团’、‘助推器’、‘黏合剂’、‘快捷通’的有效作用。”市民政局局长陈正峰说。
新赛道新优势新动能的
“锦囊计”
《调研报告》中,调研组根据调研实际和反馈需求,结合对标对表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围绕聚力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力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聚焦产业链创新、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造宜商宜社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15条引领性、创新性、建设性对策建议,为苏州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布局新赛道、厚植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市社会组织总会会长胡跃忠解释说,这些对策建议很有针对性。目前,有的行业协会角色定位不清,对如何聚焦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挖掘潜力、打造平台、提供支撑、营造环境等意识不强、举措不多。同时,部分行业协会存在服务缺资金、融合缺项目、攻关缺人才的“三缺”问题。市属25家行业协会能获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支持的不足40%。此外,部分新成立的协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3A以上高等级社会组织占比较低。
围绕进一步拓展社会组织服务产业创新融合平台,《调研报告》建议市级层面建立“苏州社会组织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的需求端精准对接、互联互动;建议创立“苏州社会组织助力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助力融合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平台”,该平台集一站式数据采集、统揽式社会组织名录、精细化供需对接、一体化决策分析、融合化综合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供需对接范围包括人才、金融、技术、产品、设备、知识产权、会员之家服务等13类,适用于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
围绕进一步优化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力量方面,《调研报告》建议引导支持同类或相近行(产)业社会组织“整体加入”产业创新集群行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新成立行业协会提供必要运行经费和项目经费;引导支持同类或相近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共享合作平台和长效合作机制;对获评3A以上高等级社会组织和市级以上先进社会组织给予物质奖励。
围绕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调研报告》建议加快建立行业协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奖励激励和品牌打造机制,每年评选一批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围绕进一步营造首选宜商宜社良好环境,《调研报告》建议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修改涉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措施时,吸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充分听取、合理采纳意见建议;建立政府、企业、协会以及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多方协同治理机制等。
据了解,苏州将进一步引领和推动社会组织服务重心聚焦企业、行业、市场,拓宽集群视野、发挥独特优势,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平台载体;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互联互动,持续推进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持续推动社会组织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治理结构,积极参与和推动宜商宜社环境建设,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社会组织的智慧力量。
原标题:《苏州:社会组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