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五章 组织(MOOC+思维导图) 前言
9月28号写了课本上的组织部分(《管理学》第五章 组织)。今天写一下MOOC上的笔记。
文章目录
组织(课本)思维导图
课本上从组织定义、组织设计、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变革四个部分介绍。
MOOC笔记 碳原子、雁群和组织碳原子:石墨与金刚石。
同样一群人,结构不同,所产生的的效果和效率不同。
结构决定功能/价格。
雁群:群居性动物,组织结构很重要。
何为组织?
《经理人员的职能》:共同目标、协作意愿、信息沟通。
真实的组织结构图:中化集团。
资源一: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资源二:小米史上最大组织结构变革,把一线阵地交给80后。
资源三:科层制及其挑战
资料四:万科二十年组织架构变迁史
问答:组织结构的作用
请就一个自己熟悉的公司,简单谈一谈该公司当前组织结构在承载组织目标、信息沟通和共同协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诺地思维公司,是一个2018年开始的初创公司,老板是深圳大学的博导,做GIS,经常接触时空大数据,于是一个人成立一个公司,拉团队进行开发。
项目根据人脉获得,项目开发由老板规划方向方向,组织内部有三个开发组,一个数据挖掘组、一个数据分析组、一个前端可视化组。
该公司的组织结构的组织目标就是老板做时空大数据,员工分工协作。沟通和协作是老板安排的。
组织结构设计的工具箱纵向:职权;横向:部门化;
感觉和软件工程所说的高内聚、低耦合一样。减少命令冲突。
细化六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正式化(员工手册)。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符合战略目标
事事有人做,人人尽其能
责权利对等均衡
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
命令清晰统一原则
资料: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部门从何而来部门化的前提:术业有专攻。
工作专门化越高越好?摩登时代,卓别林的拧螺丝。
部门化: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部。
职能部门化(常见的)
产品部门化(适合多元化的)
地区部门化(跨国)
顾客部门化
流程部门化(生产)
研发部门很常见。都是从策划、到设计、到研发、到测试、到部署运维。
资料一:部门划分的原则
资料二:电子商务公司典型组织结构分析(市场销售、运营部、采购部、技术部、物流部、客服部、后勤部门如行政财务人力)
资源三:常用的部门划分方法
资料四: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问答:假如你是校园超市的老板,你会如何设置你的部门?
同学们,假如你是校园超市的老板,你会如何设置你的组织结构呢?你将设置几个部门呢?为什么要设置这几个部门呢?每个部门要发挥什么功能呢?每个部门配置多少个员工呢?同学们不妨可以走到实地去调查一下,然后再发表你的观点哦
销售部(5)、物资采购部(2)、后勤部(2)、市场和策划部(1)。
前提是有收入能给工资。
销售部负责销售和客服:一方面收银,一方面接受学生的反馈。
物资采购部:采购物资
后勤部负责行政财务人力。支持组织运作。
市场和策划部:根据销售部给的学生反馈,后勤部给的货物反馈,财务给的利润反馈,分析商品下一期的购买偏向。条件允许可以配合节日或事件开展有意思的促销活动打开销路。如地摊经济可以在宿舍楼下推个小推车卖麻辣和水,小广场上开展活动填表打折扣。
管多少人合适纵向职权。
职权:直线职权、参谋职权
职责:权责对等。
管理的幅度:有效管理的员工数量。
古代就有百夫长、千夫长。现代有军师旅团营。
越扁平沟通越方便,成本越低。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原因,每个人水平不一样,所以管理幅度也有差异。
管理幅度大小:取决管理者因素、员工因素、工作特征、组织特征。
集权和分权
集权:决策由高层制定
分权:由一线制定。
集权有助于控制,分权有助于快速反应。
素材一:洛克希德法(变量依据法)与管理幅度的确定
素材二:互联网技术变革,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莫名想到了教育,互联网教育,一个人教育在线所有人。
素材三:透过管理幅度改造流程,共享+统筹+一体化思维
问答:管理者能力越强管理幅度应该越大吗
通常我们认为管理者能力越强,能够管理的人员越多,管理幅度应该越大,但是有人提出质疑说,管理者能力越强,其所处的管理层级会越高,那么管理幅度应该越小。你认同哪一种观点?或者你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失偏颇,那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想法。
看情况
管理幅度和管理者能力的关系不是管理者决定的。而是实际需求决定的。
决策层的管理者更多是偏向决策,管理过多的人会分散精力,所以他们会安排小组长或者代表来帮助他们管理。这个时候管理者哪怕管理者能力再强,事事亲力亲为会牵扯他们过多的精力,反而得不偿失。
执行层的管理者偏向沟通。对上有回应,对下有启发。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管理人员、安排人员,这个时候管理者能力越强管理幅度应该越大。
业务层的管理需要安排好操作者,同时自己带队。他们的本质工作有一部分是工作,有一部分是管理人,这时候管理者能力越强管理幅度也应该越大。管理能力强晋升执行层,管理能力弱就晋升研发层。
金字塔与扁平化两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有机式的组织分权更大一些。
机械式的组织集权更大一些。
机械式
有机式
各有优势。看需求调整。
今天的外部环境更加动荡,有机式更多。但是传统的行业,大企业病就是机械式不适合动荡的外部变化。
素材一: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差异
素材二:宝洁的大企业病诊断书
素材三:技术型企业中如何应用扁平化组织结构?
问答:中层管理者或将消失嘛?
企业一般由基层、中层和高层组成,基层是企业的双腿、实现计划落地;中层是企业的腰、起到承上启下作用;高层是企业大脑,负责战略方向。企业内部同样有句话叫“赢在中层”,为什么中层这么重要?因为中层决定了执行的力度和速度。
但是,近年来张瑞敏却说“企业里面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他们没有什么神经,也不会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在张瑞敏看来,未来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坚持用户思维,海尔提出了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对企业进行全面改革转型,是千亿级别公司转型的成功代表,包括去中间层,内部中层干部和渠道中间商。裁掉了1万多名中层干部。
由于信息化网络化,未来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半径会大很多,一个高层可能会管理几百甚至上千个人。在以前的时候,中层干的大多是信息传递,数据分析和发号施令,相对机械化和重复化,未来这些工作都要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高层的战略思维和基层的双腿功能是最难被取代的。
那么,从“赢在中层”到 “干掉中层”,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请亮出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与时俱进。中层不会消失,不过中层会更加精简,管理幅度远大于传统管理幅度。
如同传统的人力被机械代替,古代的搬运工演变成现在的挖掘机司机,以前搬山需要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现在搬山就是几台挖机和卡车,效率大幅度提高。只要搬运的需求存在,搬运的人就存在。
中层管理者也同样如此,未来以及现在的中层管理者将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将机械傻瓜的事情让机器做,自己处理非程序化的管理事情。
简而言之,需求不变,中层管理者就不会消失。
素材四:什么是无边界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动荡(有机)、稳定(机械)
规模因素:小(有机)、大(机械)
战略影响结构:防守战略(机械)、进攻战略(有机)、成本优先战略(机械)、创新战略(有机)。
技术与结构:任务可变性、问题可分析性;
素材一:战略决定结构,华为的拧麻花组织设置
素材二: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陈春花)
素材三:Google是如何做组织结构设计的
素材四:高成长企业选择组织架构必须考虑四个因素(陈春花)
问答:组织结构设计或者组织结构变革时都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说:“为使人们能为实现目标而有效地工作,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这就是组织管理职能的目的。”一般来说,很少有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设计一个完美的组织体系,企业一般都是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组织结构也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企业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内部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答:考虑性价比。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战略、不同技术的组织有不同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目的和动力是更高地提高效率和质量。如就十个人,就没必要弄很多的规定,那样太影响效率的,这时候就选直线制组织结构。如果有八千多人,如果还是一对一交流,那样不便于管理,这时候就需要规范化,规范化可以在人多的时候显著提高效率,这时候就可以选直线职能制。
好吧,就是环境因素、规模因素、战略因素、技术因素。
经典的组织结构简单直线制(初创、简单的组织)
职能制(更专业化,有不同部门)
事业部制(更多元)
缺点是容易冗余和浪费。
矩阵制(项目和部门)
确保了灵活能力。对管理者提高了要求。
真实例子:银行分行
直线制与职能部的结合。
素材一:警惕多头领导,矩阵式组织结构中的致命陷阱
素材二:美的集团的内驱源泉——事业部制
素材三:解构腾讯的组织结构
素材四: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进化
问答: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的组织结构分别适用于哪些企业呢?
通过对组织结构类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那么请回答:
(1)以上三种常用的组织结构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举例说明哪些企业应用了直线职能制?哪些企业应用了事业部制?哪些企业应用了矩阵制?
直线职能制的适用条件是四五十人的团队,组织规模小,分工细密,职责分明。如连锁超市。
事业部制的适用条件是八千人的组织,组织规模中等,如学校、医院、传统企业。
矩阵制的适用条件是业务经常变的组织,经常组成小组应对特殊的外部环境。如互联网公司。缉毒警察组织。
三者的共同性都是有部门,差异性在于是否有业务,是固定业务还是临时业务。选择的要点就是人员规模大小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快慢。
组织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倒三角与去中心化。
以领导为中心变为以用户为中心
平台型组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跨职能协作组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如医疗
虚拟组织
当前组织结构演变的趋势:活力创新、不拘一格、技术赋能、动态模糊(处理变化的外部环境)
素材一:互联网+时代下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向
素材二:基于海尔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小微企业”型组织结构案例研究
素材三:韩都衣舍”小组制“
素材四:平台化将引领未来组织变革
素材五:平台型组织的中国进化,64字关键特征与12大案例深度剖析
素材六:阿米巴组织与海尔倒三角组织的对比思考
问答:你认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组织结构是哪种?
同学们,组织结构发展呈现新趋势,新型组织结构不断涌现,如平台型组织,跨职能团队组织等,那么你认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组织结构是哪种呢?请简要谈谈理由。如果能权变地展开分析,你的分析将会更加精彩哦。
各有偏重,初创团队可以借鸡生蛋,虚拟组织和平台型组织可以各取所需,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
不过不能永远依靠其他组织,适当让自己的组织形成生态是十分有必要,有利益的事。靠山山倒,四两拨千斤的取巧的方法秒在奇,但不能永远兵行险招,到后期足够强大的时候,四平八稳是需要的。
MOOC思维导图 测试 感受不由让我想到:
牺牲效率,提高可维护性。可维护性推动更高的效率
不光企业的组织结构如此。写代码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团队写代码的时候,每个人对各自的代码十分熟悉,但是如果去调动别人的代码就会十分难受,每次修改还需要通读一遍。所以代码规范在团队中尤为关键。有了代码规范,可以让其他人更好的接手和使用代码,后期二次开发也能提高很大效率。
当然在一开始改动的时候会特别难受,代码规范只是二次开发会更便捷,有些项目就没有二次开发的必要,自然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效率更高些。不过如果考虑到维护,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有必要有一定的代码规范。
MOOC上的视频挺不错的,举的例子十分恰当。
更新地址: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