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互联网、物流运输、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异军突起,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人员,其中包含了一大批党员,成为党建领域的新课题。
业态新在哪里、形态变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我省坚持把新兴领域党建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网上网下结合,一手抓政治引领,一手抓服务管理,不断拓展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党建工作谁来负责?
——管行业也要管党建,有形有效推进“两个覆盖”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近十年,合肥市非公企业数年增速均超过10%,集聚了约66万家非公企业,其中一大批是平台企业。
针对平台企业区域分公司集中在合肥、快递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在合肥等特点,合肥市大力推进快递员等“两员两司机一主播”群体涉及平台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
“目前,已推动顺丰、京东、美团等9个快递品牌区域总部、2个外卖送餐区域分公司全部建立党组织,14个有直播业务的规上互联网企业建立党组织12个。”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劲介绍,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线下线上全覆盖。
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是加强新兴领域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我省突出抓主抓重、抓大带小,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持续扩大有形覆盖基础上强化有效覆盖。
新兴领域职业构成复杂、行业类型广泛、个体差异性大、流动性强,各领域党建工作谁来负责?
“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高维民介绍,我省优化“非公工委+行业党委”工作机制,抓住行业党委这个“枢纽”,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到分支机构、项目团队、基层网点等“枝蔓”,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今年,我省新成立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省“小个专”(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推动市县成立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行业党委236个,市级行业党委全覆盖。
货车司机群体数量庞大,跨省区市流动频繁、组织难度大。我省沿着货车注册地、集散地、货运线以车找人,排查出党员7263人,依托交通执法部门、平台企业、货运集散地、司机之家等,组建实体党支部28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62个,建设“司机之家”12个、驿站35个。
聚焦抓好重点企业,我省组织开展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党组织设置情况“两项排查”,纳入管理的“三有”非公企业11.5万户、社会组织1.93万个,其中6.9万户非公企业、1.33万个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工信等6家省直单位梳理出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等2.7万家企业清单,逐市制定任务清单,推动党群组织应建尽建。目前,新组建重点企业党组织1228个,覆盖率63.9%。
园区非公企业集聚、就业人群集聚、各类人才集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
10月16日,2024年全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在合肥经开区召开。这是我省连续8年召开全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我省持续开展对126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两个覆盖”等任务落实情况调研评估,推动园区累计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4687个、较上年增加1397个,覆盖企业18169家、较上年增加2238家,覆盖率63.25%,组建速度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全省依法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有3618家,其中省级行业协会商会412家。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种学会、协会的党建工作,不少还没有真正“破题”。
聚焦难点,攻坚克难。11月21日,我省召开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重点工作推进会,明确党组织覆盖集中攻坚等8项重点工作,推动366家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党组织,组建率达到89%,新组建5家省级行业党委,针对社会组织组织形态松散、无常设机构或常设机构专职人员较少的现状,在省级社会组织中组建603个功能型党组织。
党建带动群建,汇聚共进合力。我省大力推进群团覆盖,将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纳入省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持续深化“党建带群建”工作,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目前,全省已有10.61万户非公企业、1.33万个社会组织组建群团组织,分别占比92.9%、70.2%,有效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
党建与业务如何融合?
——发挥党组织实质作用,“党建强”助推“发展强”
开展“提一项合理化建议、改进一项工艺流程”等“十个一”活动;共设立40余个党员攻关项目,累计为企业创收超过1.5亿元,节能降耗价值1000多万元……在安徽宝业建工集团,集团党委创新实践“三个结合”党建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强、发展强”的融合双赢之路,公司连续20年获评安徽省企业100强,集团党委书记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把服务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发挥党组织实质作用为目标,全省新兴领域党组织积极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助企强党建,为企解忧难。我省探索实施党建强企惠企行动,在合肥、亳州等5市深化党建强企惠企工作,协调对接涉企部门,整合各类惠企政策,大力推动政策落地。
合肥市统筹40个涉企部门、国有企业等政策资源,围绕政治激励、项目准入、要素配置、融资帮扶等七大类,制定“党建惠企百条”,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
亳州市打造“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举办服务集市活动,组织41家职能部门、金融服务机构集中“摆摊”,帮助企业争取落实政策奖补4500余项,融资8.34亿元,解决用水、用电、招工等问题3850余个。
池州市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池”久满意“四个服务”矩阵工作机制,从涉企部门和行业党组织选配47名志愿者组建“益企帮帮团”,梳理服务事项60项,赴园区现场办公,上门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服务,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宣讲惠企政策、政银校企对接活动13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100余个。
建强“党建链”,带动“产业链”。我省率先在省级层面出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党建工作意见,发挥产业链党委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推动产学研、大中小、上下游企业开展党建联建,指导各地紧扣主导产业和战新产业,在371条产业链成立链上党委,覆盖2.5万户上下游企业、1000多个职能部门和390多个科研单位。
滁州市出台“党建聚链、助企发展”行动意见,成立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党委,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等担任产业链链长、党委第一书记,实行“八个一”机制,今年各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书记带队外出招商100余批次,新签约亿元项目405个。
据统计,今年以来,产业链党委累计开展党建交流、要素对接、科技攻关、招商引资、引才育才等各类链上活动1500余场,吸引8300多家链上单位、5.8万人次参加,招引重大项目1807个,争取政策奖补2884项,解决链上企业融资、招工等问题3963个。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红利。扩大“朋友圈”,加速一体化。我省深入推进与沪苏浙交流合作,2021年以来组织非公企业出资人负责人、党务工作者,赴沪苏浙开展非公党建学习考察活动870多场次,举办两届长三角地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论坛,达成园区发展、产业合作、党建共建协议39份。目前,全省园区党工委、非公企业党组织等与沪苏浙已建立合作关系326对,签署合作协议453份。
马鞍山市雨山经开区与南京建邺高新区联手,构建“零距离”区域党建共建模式,通过实施沟通、产业、服务、金融、招商等十个“零距离”举措,拓展延伸双方在阵地共享、品牌共促、人才共育、产业互补等方面的合作。今年以来,园区已有16家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飞地,承接南京产业转移投资亿元以上企业8家。
骨干队伍怎么选优配强?
——壮大党员规模,建强“两支队伍”
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党员,是位于舒城经开区的安徽弘昌电子公司的总经理文化的追求。由于企业没有成立党组织,他的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去年,梦想照进现实,他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原来,针对园区内不少企业缺少党员、未能建立党组织的实际,舒城经开区推进党建指导站实体化运作,并设立党支部,服务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等党建工作。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成立党组织的基础。针对非公企业中党员人员普遍不多的实际,我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每年单独制定非公企业发展党员计划,助力企业培养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规模。去年,全省安排非公企业发展党员计划8600多个。
“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各地积极推行“双培三帮带”活动,全面提升发展党员质量;通过“找出一批、输入一批、发展一批”的“三个一批”专项行动,不断壮大全省非公企业党员队伍。
书记是党组织的“领头雁”。按照“内部选、上级派、外部聘”3种方式,我省着力建强党组织书记队伍,持续优化党组织书记队伍来源,注重从出资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中推荐党组织书记人选,大力推进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目前,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由经营管理层成员担任的达86.3%。
党建指导员,是助力非公党建提升的强劲力量。我省全面推行党建指导员“编组进站”管理,连续10年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派驻5批7.2万名党建指导员。目前,第5批1.36万名党建指导员编成1656个党建指导组,依托园区、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950多个党建指导站,强化对党建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监督。
“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今年以来,各地党建指导员走访非公企业5.2万户,走访出资人、实际控制人、党组织书记、职工等10万多人次,收集问题诉求5.1万件,由各级非公工委会同涉企部门及时交办分办、闭环管理,实打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晋升有通道、待遇有保障。202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党务工作者“红领”认证,面向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建指导员,开展两新党建工作师、两新党建指导师认证,参照职称评审体系,设置初级、中级、高级3个等级,建立起“入职有门槛、上岗有资质、晋升有通道、待遇有保障、流动有凭证”的全链条培养体系。目前全省16个市认证全覆盖,通过认证2706人,有效提升了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怎样做好关爱凝聚?
——打造“友好场景”,用好“移动探头”
“以前最怕到这片区域送外卖,大街小巷犬牙交错,有些巷子还不通,导航有时也不准,送单特别费劲。如今,这些麻烦都解决了。”经常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朝阳街道周边商圈“跑单”的外卖配送员李翔说,现在有了“骑手友好线路图”,路口、交叉口一目了然,成为送外卖时的“指路神器”。
朝阳街道位于田家庵区核心位置,周边商圈林立,人口稠密,是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的聚集地。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田家庵区委社会工作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配送企业、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设置“暖新驿站”、绘制“骑手友好路线图”等,共同打造“骑手友好街区”。
新就业群体需要什么,“友好场景”就建什么。凝聚新兴领域群体,首先要精准回应诉求,做好关心关爱。
动起来、做起来。我省把建设“友好场景”作为突破口,拿出实打实的办法、心贴心的举措,在新就业群体相对集聚的区域,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建成友好社区、友好街区、友好园区、友好城区等不同层次“友好场景”2084个,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就餐难”等现实问题。
针对就医问题,阜阳市设立新就业群体医疗服务站,开辟“小哥就诊绿色通道”,制定免费挂号、24小时药物配送等6类24项服务措施。
为加大保障力度,各地采取网上入会、“扫码”入会等方式,推动7.1万名新就业群体集中建会入会,赠送专项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6.1万份。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累计帮助解决劳务纠纷2400多起。
暖心关爱、贴心服务,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融入感、幸福感。他们也以不同的方式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今年7月17日“骑士节”时,淮南市申通快递快递员史志厂被聘为“友好街区观察员”。“我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走街串巷、片区熟的优势,发现社区内出现安全隐患或不良现象时,第一时间进行反映,为社区安全、整洁、有序贡献力量。”史志厂说。
“党组织为新就业群体做好服务,新就业群体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双向奔赴之下,城市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弘湖社区党委书记金鑫感慨,近年来社区成立了“移动哨兵志愿服务队”,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和谐建设的重要力量。
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熟悉街头巷尾,联系一城百业,服务千家万户,是城市的“移动探头”“流动哨兵”。全省各地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把新就业群体有效组织起来、作用发挥出来,为社会治理注入新的力量。
据统计,全省引导47600多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到街道社区(园区)报到备案,8270多名党员纳入街道社区、平台企业、园区商圈党组织管理,组建688支“平安小蜜蜂”“平安骑士”志愿服务队,带动10700多人参与志愿服务。